你在这里

谈《水浒》的钱(1/2)

水浒里面很多地方提到钱,当时使用的货币无非是铜钱,白银,黄金。老萨就借此随便聊一聊,说一说中国古代的金钱。

先说铜钱

书中写到武松去多快活林,要走一路吃一路。施恩就派人先行一步准备给武松安排吃饭,用的也是铜钱。

武松吃了茶饭罢,施恩便道:“后槽有马,备来骑去。”武松道:“我又不脚小,骑那马怎地?只要依我一件事。”施恩道:“哥哥但说不妨,小弟如何敢道不依。”武松道:“我和你出得城去,只要还我‘无三不过望’。”施恩道:“兄长,如何‘无三不过望’?小弟不省其意。”武松笑道:“我说与你,你要打蒋门神时,出得城去,但遇着一个酒店便请我吃三碗酒,若无三碗时便不过望子去,这个唤做‘无三不过望’。”

施恩听了,想道:“这快活林离东门去有十四五里田地,算来卖酒的人家也有十二三家,若要每店吃三碗时,恰好有三十五六碗酒,才到得那里。——恐哥哥醉了,如何使得?”武松大笑,道:“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施恩道:“却不知哥哥是恁地。家下有的是好酒,只恐哥哥醉了失事,因此,夜来不敢将酒出来请哥哥深饮。既是哥哥酒后愈有本事时,恁地先教两个仆人自将了家里好酒,果品淆馔,去前路等候,却和哥哥慢慢地饮将去。”

施恩当时打点了,教两个仆人先挑食箩酒担,拿了些铜钱去了。

书中多处写道铜钱,书中写道潘金莲毒杀武大郎之前,装模作样的去买药。

王婆把这砒霜用手捻为细末,把与那妇人将去藏了。那妇人却踅将归来。到楼上看武大时,一丝没两气,看看待死,那妇人坐在床边假哭。武大道:“你做什么来哭?”那妇人拭着眼泪,说道:“我的一时间不是了,吃那厮局骗了,谁想却踢了你这脚,我问得一处好药,我要去赎来医你,又怕你疑忌了,不敢去取。”武大道:“你救得我活,无事了,一笔都勾,并不记怀,武二家来亦不提起。快去赎药来救我则个。”

那妇人拿了些铜钱,迳来王婆家里坐地,却教王婆去赎了药来,把到楼上,教武大看了,说道:“这帖心疼药,太医教你半夜里吃。”

药是平时老百姓经常买的东西,潘金莲拿了些铜钱也就买到了。

而李逵买点零食吃吃,用的也是铜钱。

公孙胜坐了上首;李逵解了腰包,下首坐下,叫过卖一面打酒,就安排些素馔来吃。公孙胜道:“你这里有甚素点心卖?”过卖道:“我店里只卖酒肉没有素点心;市口人家有枣糕卖。”李逵道:“我去买些来。”便去包裹取了铜钱,迳投市镇上来买了一包枣糕。

显然,日常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的都是铜钱,这是非常符合历史的。当时北宋老百姓日常用的货币就是铜钱。

中国最迟在战国开始使用铜钱作为货币,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在使用铜元,国民政府时期才彻底废除,采用现代化的硬币。

有人说,世间的金属众多,为什么中国历代的货币选择铜呢?

其实铜钱作为货币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古代由于技术低下,其实可以开采的金属并不多,而又有一定储量的更少。

铜和铁是最多的金属,相比起来金矿和银矿的储备量较小,开采量也少,不足以支持民间对货币量的巨大需要。

大家算一算,古代中国人口一般都有几千万,多的时候上亿。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些钱,这样货币总量就是多少?区区那点金银如何能够支持的了。

再从流通的角度来说,金银质地很软,很容易磨损消耗。

货币的基本属性就是流通,也就是不断的运输,从这个人的手转到那个人的手。如果运输期间磨损较大,1两用个10年变成了0.9两,这个货币显然是不合格的。

而铜钱质地比较硬,一般怎么磨损都不要紧,所以自然比金银要适合。

所以铁钱和铜钱成为民间老百姓贸易的主要钱币,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

所以铁钱,铜钱从战国时期开始几乎就同时存在,只是规模一直不大,直到水浒的北宋,四川这些地方还在使用铁钱。不过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使用铜钱,甚至中华文化圈的日本,越南,朝鲜也都把铜钱作为日常货币。

为什么呢?

就从钱币本身角度来说,铁很容易生锈,平时还要养护,这显然极不方便,铜则不容易生锈。

铁钱由于汇率原因(和铜钱一般是10:1),所以同样币值的话,铁钱的重量太大,铜比铁轻一半有余,更便于携带。当时一个铜钱的价值相当于十个铁钱,每1000个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这就太吓人了,也太不方便,所以铜钱取代铁钱也是必然。

从秦汉开始,民间除了极少数时期,基本不用白银,更不用黄金,完全使用铜钱。

直到宋朝才开始使用一些白银,仍然是非常稀少的,到了明朝中后期才逐步开始较多使用白银,并且开始所谓的银本位,也就是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这个我们放在后面再说。

水浒时代的北宋,民间日常生活使用白银和黄金都是非常少的。

所以上面提到的买药,吃饭,买零食都用铜钱,是非常真实的。

那么当时铜钱购买力如何?是比较高的。一般来说,一个人身上带个10几20个铜钱,一天吃喝用都够了。

资料中写道:在宋徽宗时的开封,1个铜钱可以买到1贴治疗咳嗽的成药,也可以买7颗蒸枣。在广东沿海的南恩州可以买2只螃蟹;在岭南夏季的水边可以买1捧小虾;在熙宁五年(1072年)杭州观看歌舞的勾栏里,可以喝1杯茶;在北宋后期的苏州可以买到1块饧(即糖)。陆游也曾用1文钱买了1块名为“伥惶”的饴糖。

10文钱在福建沿海地区可以买1斤盐,而100文钱就可以买一斗白米。

铜钱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些缺点,就是重量较大,不太好携带。

对于重量,没有好的办法,好在古代商业和贸易不发达,农民很少用钱,而城市的市民用钱一般也就是一次用个十文,最多几十文钱就足够了。只有商人,官府漕运人员,长途旅行者才会一次要携带很多铜钱,所以对老百姓来说基本是不用担心的。

就携带来说,古代还有铲币,刀币,方形铜钱,不过最后都统一为圆形铜钱。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铜钱外形是圆形,里面却是方形。

主要这种圆形铜钱最容易携带,占的面积最小,也不会因为尖角划伤手指,所以最终都成为圆形的外形。

所以铜钱铸造都是使用圆形模子,制造好了以后,中间串一条木棍,由工匠用力将一串粗糙有毛边的铜钱,磨成光滑的圆形。

开始铜钱内环是圆形,并不是以后的方形。但这样搓起来很麻烦,因为铜钱会滚动,于是后来就改成方孔,中间串一根方形的棍子,就可以用力的挫了,这样铜钱的里面又变成方形了。

这个中间的孔不但易于打磨,也易于携带,也保留下来。老百姓如果散装铜钱,几十文圆形钱不好装,也不好携带,一不小心就掉了。携带时候用一条绳子穿在中间,再将线系在腰间或者整串揣入怀里面。这样一来,就不容易失落了,也更容易携带。

一般来说,1000文为一贯,也叫做一吊钱。

当时来说,一吊钱就相当不少了。

书中又写道潘巧云偷人,赏给知道内情的胡道也不过是一串铜钱(应该是一吊)。要知道在当年民风保守,如果偷人事情暴露,不死也脱层皮(宋朝通奸罪妇女要坐牢2年,然后还要发配。关键一般这种女人释放后,在社会上也不能立足,基本都要投河上吊)。潘巧云收买胡道自然是不惜血本的,却不过给了一吊铜钱。

当时一吊铜钱能买什么呢?

1贯钱,在北宋淳化年间,可以在开封买1头公猪,而10贯钱就可以水浒时代买一头牛或者1匹马。

这样看来,1贯钱已经相当不少了。

水浒中写的也非常准确。

先来潘公后门讨斋饭。只见迎儿出来说道:“你这道人如何不来前门讨斋饭,在后门里来?”那胡道便念起佛来。里面这淫妇听得了,便出来问道:“你这人莫不是五更报晓的头陀?”胡道应道:“小道便是五更报晓的头陀,教人省睡,晚间宜烧些香,佛天欢喜。”那淫妇听了大喜,便叫迎儿去楼上取一串铜钱来施他。这头陀张得迎儿转背便对淫妇说道:“小道便是海师父心腹之人,特地使我先来探路。”淫妇道:“我已知道了;今夜晚间你可来看,如有香桌儿在外,你可便报与他则个。”胡道把头来点着。迎儿取将铜钱来与胡道去了。

燕青去打擂台,当时因为极热闹,没有地方可住。店小二见他们做小贩打扮,来坐地起价。燕青拍了5贯铜钱给店小二,店小二就高兴的走了。大家注意,燕青并不是说就住几日,而是说要长期住着给李逵养病,那么5贯铜钱也绰绰有余,说明当时一般老百姓用铜钱就足够了。

且说燕青前面迎著李逵,便来寻客店安歇。原来庙上好生热闹,不算一百二十行经商买卖,只客店也有一千四五百家,延接天下香官。到菩萨圣节之时,也没安著人处,许多客店,都歇满了。燕青,李逵只得就市梢头赁一所客店安下,把担子歇了,取一夹被,教李逵睡著。店小二来问道:“大哥是山东货郎,来庙上赶趁,怕敢出房钱不起?”燕青打着乡谈说道:“你好小瞧人。一间小房,值得多少,便比一间大房钱。没处去了,别人出多少房钱,我也出多少还你。”店小二道:“大哥休怪,正是要紧的日子,先说得明白最好。”燕青道:“我自来做买卖,倒不打紧,哪里不去歇了,不想路上撞见了这个乡中亲戚,现患气病,因此只得要讨你店中歇。我先与你五贯铜钱,央及你就锅中替我安排些茶饭,临起身一发酬谢你。”小二哥接了铜钱,自去门前安排茶饭,不在话下。

水浒中写道鲁达因为打抱不平,打死镇关西。原因是镇关西娶了金翠莲,又赖了她3000贯。金家父女靠卖唱,却怎么也还不上欠债,只得啼哭。

鲁达问道:“你两个是那里人家?为甚么啼哭?”

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父女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不得。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父女们盘缠。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钱限,怕他来讨时,受他差耻。父女们想起这苦楚无处告诉,因此啼哭。不想误犯了官,望乞恕罪,高抬贵手。”

为什么金家父女要哭呢,因为3000贯铜钱实在是极大的数目。资料写道:1000贯钱,在福建可以买1艘商船,或者建成1座县丞的办公处所——县丞厅。

这笔巨款靠卖唱赚点小钱,又怎么能还得清呢,自然苦不堪言,只能哭哭啼啼了。

再说白银

铜钱有千般好处,却有两点不好。

第一,铜钱的重量较大,一贯1000文铜钱约重5斤。那么后面说到的梁中书的10万贯生辰纲,岂不是高达5万斤,也就是50吨。不要说书中说的梁中书派的11个军人万万挑不动,就算解放军第一代的解放牌卡车,也不过一次载重4吨,要10几辆卡车才行。而北宋初期税收高达1600万贯,到了绍熙元年最高时达6800万贯,大家算算这些铜钱重量有多大。光是运输这些铜钱怕是就要巨额的支出,这是不现实的。

第二,对外贸易中,除了中华文化圈的几个国家用铜钱以外,其他国家一般通用货币为白银和黄金,铜钱则不通用。

所以,在北宋年间,对外贸易使用白银作为货币,国家财政支出和高级贵族官员之间的资金交流,大多使用白银。白银虽然也作为货币使用,使用率却是非常低的。

而民间日常活动,是绝对不会使用白银,除非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做大生意。

水浒里面有一段林冲买宝刀写道:

林冲接在手内,同智深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

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

林冲道:“价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时,我买你的。”

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

林冲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

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

林冲道:“跟我来家中取钱还你。”

林冲别了智深,自引了卖刀的那汉去家中将银子折算价贯准,还与他。

显然林冲买这把宝刀,花费了巨资。如果用铜钱支付一千贯铜钱自然是不可能的,因为重量太大,恐怕要雇佣几个挑夫才行。靠卖刀人和林冲要扛多少趟才行,所以必须使用价值更高的白银。

当时的汇率,大概是1贯铜钱值半两白银,这1000贯也就是500两白银。

白银一两大约重十几克,500两白银也不过7000、8000克,也就是不到10公斤,就算是普通人,拎着也就走了。

正式由于白银比铜钱更值钱,重量又轻,所以适合长途旅行者和馈赠,行贿。

史进送给恩师王进的谢师礼,就是100两白银,而不是铜钱。

王进见他学得精熟了,自思在此虽好,只是不了;一日,想起来,相辞要上延安府去。

史进那里肯放,说道:“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多少是好。”

王进道:“贤弟,多蒙好心,在此十之好;只恐高太尉追捕到来,负累了你,不当稳便;以此两难。我一心要去延安府投着在老种经略处勾当。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安身立命。”

史进并太公苦留不住,只得安排一个席筵送行,托出一盘--两个段子,一百两花银--谢师。

史进收拾了担儿.备了马,母子二人相辞史太公。

因为金老妇女要长距离旅行,所以鲁达给他们的盘缠也是白银。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

父女两个告道:“若是能够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

鲁达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

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史进道:“值甚么,要哥哥还。”

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酒家。”

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

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鲁达把这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当时一两白银,值多少钱呢?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00元人民币。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