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217:豫湘桂会战之长衡会战-二(1/2)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二百一十七(新抗战系列之一百三十七)

日军此次集结了36万大军,等于战力为前三次长沙会战的3倍。

前三次长沙会中,日军也不能说是惨败,双方只是打了一个平手。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冈村宁次率领10万大军南下,国军集中25万人对付。日军经过苦战,接连突破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等防线,攻打到长沙城下,已经疲惫不堪。后方的所有道路都被我军破坏,日军重武器难以开进,只能依靠步兵炮和山炮发动进攻。

长沙附近还有薛岳的几个主力军以逸待劳,随时准备反击。精明的冈村宁次判断局势,认为不能按照计划攻打长沙,慌忙撤退。

国军立即尾随追击和侧击,造成日军一定伤亡。但日军是有计划撤退,所以撤退中伤亡是有限的。

客观来说,第一次长沙会战是个平手。但从战略上,我军保住了长沙和自己战区的领土,还歼敌1万多人,也算是胜利。

经过第一次长沙会战的失败后,日军修改战术,又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

指挥官阿南惟几认为冈村宁次犯了分散兵力的毛病,让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分几路包抄长沙,攻击力自然不够。第二次长沙会战,阿南惟几集中12万大军采用中路突破,没有其他包抄的战术直接瞄准长沙南下。

日军以往从来没有在不过20公里内,集中这么多主力师团的打法。当年台儿庄战役面对10万国军和鲁南如此广大的地区,日军也就只有两个加强旅团而已。

这一点超出薛岳的预料,实战中日军采用集中兵力以保证绝对优势的方法。以往日军对付国军一个主力师(4000到8000人),大体是使用1个3500人的联队,。但这次,日军对付国军1个师,就使用1个旅团(1万多人),对付国军1个军(1万多人)就使用1个师团(2万多人)。甚至,为了对付74军,日军调动2个主力师团夹击。

这样一来,即便是74军这种部队也挡不住。反而为了避免被日军合围,这些部队招架一通后就必须立即转移。

这样日军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进展非常迅速,直接打到长沙城下。当时长沙没有坚强部队可以守,只能放弃。

但此时的日军也犯了大错。

为什么冈村宁次会分兵作战,不是他没见识,不如阿南惟几聪明,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九战区的面积辽阔,为了防御这些广阔地区,薛岳也被迫分兵驻守。

那么,现在日军集中兵力从中路突围,虽然锐不可当,兵力雄厚,但薛岳也就可以将其他地区的部队调动过来。

况且,湖南省北部的地形复杂,不太适合大兵团如此大规模作战。兵力太多,日军各部反而会互相交叉干扰,降低战斗力。

最终,日军虽然占领了长沙,但薛岳已经集中各部主力开始发动反击。

此战日军经过苦战伤亡也不轻,加上后勤补给全部断绝,已经无力再战,见好就收,迅速放弃长沙北逃。

薛岳同样尾随追击,但收获不大。

此战日军伤亡1万人左右,并不算很严重,我军损失则比第一次长沙会战大得多。

客观来说,这次仍然是一个平手,但显然日军占了上风。

第三次长沙会战就不同了。

此次阿南惟几出动9万军队,再次发动对长沙的进攻。

因上次的失败经历,阿南惟几调整战术,也采用分路包抄的方法。

只是,此时日军兵力比前两次要少,我军兵力却从20多万增加到30万,直接可以使用的也有20多万。

日军这9万人的综合战力,大体上也就等同于20多万国军。

这样一来,双方战斗力的差距就不大了,国军就很有可能获胜。

这次战役,薛岳指挥的很好,毕竟已经有了两次经验。

在长沙以北,国军各部拼死狙击日军,但却并不恋战,必要时则放弃阵地避免被合围。

这些部队的目的是消耗日军的实力,疲惫日军。

日军经过苦战,好不容易才杀到长沙城下,已经相当疲惫,弹药也出现较大问题。

此时长沙附近已经集结了大量国军,随时准备反击,也有强悍部队防御长沙。

此时,阿南惟几要是聪明点的话,应该和冈村宁次一样立即撤退。

但阿南惟几很狂妄,强行命令部队进攻长沙。长沙守军利用现有工事浴血奋战,挡住了日军的攻势。其中,岳麓山上的炮兵起到很大作用。

岳麓山上的炮兵阵地很隐蔽,日军火炮和飞机都打不到,对日军进攻部队造成很大杀伤。其实日军即便占领长沙,只要岳麓山还在国军手中,就可以用火炮覆盖长沙城。

经过多日攻势,疲惫的日军没什么进展。

这边日军侦察机发现长沙附近有大量国军集结,等待机会发动反攻。

阿南惟几这才慌了,命令部队迅速撤退。但日军此时伤亡较大,弹药匮乏,国军主力四面拦截追击,想要撤退就比较难了。

最终,日军在各路夹击下仓皇逃回自己占领区。

此战日军损失很大,伤亡有2万多人,相当于进攻部队的四分之一。国军则有3万多人,比日军略多而已,相当不错。

第三次长沙会战,仍然算是一个平手,但显然日军吃了大亏,没有实现任何战前的目的。

萨沙说了前三次长沙会战,目的是什么?

至少告诉大家,第四次长沙会战是必败无疑的。

前三次,日军兵力最多不过12万,最少只有9万。但此次日军兵力高达36万之巨,也就说是以往最多时候的3倍,这是什么概念!

相反,国军兵力却有限。我军第3次长沙会战时期已经有30多万兵力。但到了1944年长衡会战爆发前,主力部队调走了大半,余下的只有20多万人,大部分是杂牌军。

虽然战前蒋介石发现情况不对,紧急调动主力部队增援第9战区,这也就40万左右。

正常来说,日军因为有重武器的巨大优势,防御中国军至少要保证多一倍的数量。也就是说,第9战区想要获胜,应该集中72万主力才行。

现在你只有40万,等于日军总战力的一半,那还能不输吗?

对此,日军也是心知肚明。

在日军多份战史中都这么写:因为兵力比以往大得多,占领长沙是没有问题的。

长衡会战在今天角度来看,其实是必败的。

以第9战区的实力,不要说能够击退36万日军对常衡的攻势,恐怕就是自保不被日军合围歼灭都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真的要在常衡和日军决战,国军就必须尽可能多的集中主力,最低程度也要保证至少60万到70万以上的部队,也就是综合战力和日军大体均衡,不至于是天壤之别。

如果这个不可能保证,在常衡地区和日军决战,其实就是没有胜利的可能的。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