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这次人民币扛得住吗?

中国突然出手诱导人民币贬值。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促进持续低迷的出口,使经济上扬。然而,此次的问题不在于中国诱导人民币一点点贬值这一事实本身,而在于中国为何陷入了不得不向海内外“宣誓”下调汇率的境地。

中间价报价形成机制“完善”了吗?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此次把手伸向了该行每早公布的作为人民币汇率基准值的中间价。中间价一直以欧元及日元等主要货币为对象,但中国央行此次却对最受关注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进行了下调。

原则上,人民银行每天早晨都会听取主要银行汇报人民币的买卖汇率,然后决定中间价。不过,听取的结果如何反映到中间价上却存在“不透明性”。也就是说,通过调整中间价,可以诱导人民币汇率朝着当局所预期的方向发展。

关于这一点,人民银行在此次下调中间价的同时,改变了中间价报价的形成机制。据称,将具体要求主要银行参考前一日的收盘价,来决定早晨报给央行的人民币中间价。人民银行解释称,这是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进行的“完善”。

这一解释很难让人马上信服。人民银行曾有在雷曼危机之前的2008年7月悄悄固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前科”。由于之前和之后没有做任何说明,市场注意到汇率停止波动是在数个月之后。因此,此次也是一样,如果今后出现事态恶化,人民银行很有可能再度更改制度的运用。

更难以让人理解的是,尽管存在“中间价”这个能根据自己意愿使用的工具,人民银行此前却一直在容忍人民币升值。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估算,2015年6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130(2010年为100),比上年同月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之前的1年则下降了2个百分点。

如果显示人民币相对于多种货币的综合价值的有效汇率出现上升,出口将被踩下刹车。当然,对于持续放缓的经济来说,也构成消极因素。但是,人民银行此前并未调低中间价,而是一直容忍有效汇率的快速上升。

诱导人民币贬值因为面临严峻局面

对于人民银行为何在此前一直容忍人民币升值,可以想到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中国有意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如果人民币价值提高,希望持有人民币、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国家也将增加。这符合推动各国远离美元的中国的货币战略。人民币的影响力增大还有助于中国力争实现的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储备货币的目标。

而此次,之所以诱导人民币贬值的背后是因为存在一个严峻的局面,即与提高人民币的影响力相比,不得不优先刺激国内经济。因此,不同于像雷曼危机时那样无声无息改变政策,而是对政策调整进行了公布。这一点也体现了上述意图。或许还是因为其认为“扩大浮动区间”等模糊表述已难以传达意图。

中国领导层在国内高举反腐败的大旗,以巩固政权基础,同时在国际上通过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加强影响力。但是,目前的中国经济处在靠刺激举措勉强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的状态。或许可以认为,中国已经没有了靠逞强来饰演“强大中国”形象的富余精力。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