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21:海陆空军激战马垱,湖口,九江(3/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二十一(新抗战系列之四十三)

萨师俊和中山舰

李汉魂无奈,只好命令官兵在黑夜中以刺刀、手榴弹进行近距离的拼搏,这样日军舰炮就无法有效打击。

经过一夜激战,粤军伤亡太大,日军有一部成功上陆。接着,日军后续部队上万人迅速登陆成功。

64军退到二线阵地死守,战斗至7月23日16时,台湾旅团攻占到九江东南的塔顶山一线。

一个台湾旅团就已经很难对付,在冈村宁次命令下,106师团在7月23日晚上迅速在九江一线登陆。

这样登陆日军总兵力已经高达2万多人。

九江一线总指挥张发奎命令所部发动反攻,但已经无法阻挡日军1个师团又1个旅团的推进。

经过3日激战,国军的反攻没有成功,第19师第57旅旅长还负重伤。

日军多点开花,在正面进攻困难的情况下,再次出动舰艇20艘、飞机五六十架猛轰九江守军阵地和市区,并且掩护其陆战队登陆市区。

国军处处处于被动,付出很大伤亡。

蒋介石鉴于九江的战略地位相对次要,为他付出太大代价并不值得,下令部队全线后撤。

九江由此被日军攻占。

此战失败固然是中日双方战斗力相差太大,失败也是必然。但李韫珩对战局把握不足,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还居然搞什么典礼,导致被汉奸汇报,出现了额外的损失。

可以这样说,马珰要塞,湖口要塞,九江的失陷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实战中日军攻占这些重要据点的速度,显然比国军预料的要快得多。

这些战斗中,日军其实也没有什么法宝,就是简单的一招:以海空军尤其是海军掩护登陆部队作战。

在日军强大的海军火炮支援下,国军修建的坚固要塞很快被摧毁,少量机动炮兵也被迅速歼灭,大量国军沿岸阵地被击毁。以九江作战为例,本来国军在日军刚刚登陆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但苦于被日军军舰火炮和空军压制,就是无法将登陆日军赶下鄱阳湖去,反而自身伤亡很大。

最终日军从容登陆数千人以后,再发动反击,这样伤亡过大的国军无力抵抗,只好败退了。

海军不如人,处处受限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道理也很简单,就是中日两军实力的不对等,或者说巨大差距。

之前已经说了,沿江沿海防御中,最有效的就是海军军舰,如果实在没有军舰,就必须依靠大量的空军作战。

后来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德军比国军要厉害的多,其实他已经判断出美军会在诺曼底或者加莱两处中的一地登陆,为此也修建了大量的海岸防御工事。德军在西线总共完成了15,641个掩体及799座钢筋水泥炮台,同时亦埋下了八百万个地雷,是所谓的大西洋铁壁。

但德军其实无法有效阻挡联军的登陆,因为他已经没有远洋海军,所以联军其实可以从任意一处登陆,德军无法阻挡。同时盟军又掌握了海峡制空权,德国空军无法有效作战。

德军这方面,只能通过被动的陆军进行防御,其实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最终面对300万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国陆军用尽一切力量,也是完全失败。

没有制海权,没有制空权,也就没有海岸或者江岸防御圈。

但海军的建设不但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最好表现,更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

世界各国建立一支成熟的海军,一般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德国一战以后训练建立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和空军,但海军始终属于三流角色,远远无法和英国海军对抗,甚至也略逊于法国海军。

这在于一艘军舰建造时间很长。以日军的大和号战列舰为例,它从1937年动工,花费4年时间才大体建造完成,服役则是在1941年了,整整花费了5年时间。

如果说大和号比较特殊,美军衣阿华战列舰从1940年开始建造,也直到1942年才下水,正式服役也是大半年后了。

建造一支强大的舰队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强大的工业力量作为基础。

以大清的北洋水师为例,这支舰队花费了清政府3000万两白银,当时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不过才4000万两白银,每年军费开支不过1000多万两。

这支北洋水师,花费了清政府数年的经费。

费时费钱,普通国家是承受不了的。

当时清政府虽然虚弱,但GDP还是不错的,以财政收入为例,并不比列强要差多少,所以还有钱能够买这样一支世界第八,亚洲第二的舰队。

但随着北洋水师的覆灭,满清迅速衰退,到了八国联合时期已经穷困潦倒,连购买德国步枪的钱都付不出了。

清朝灭亡以后,民国陷入十几年战乱,蒋介石好不容易通过北伐形式上统一全国,但地方仍然有大量军阀割据。陆地上的敌人尚且无法应付,更不要说建设海军了。

中华民国一无钱,二无人才,三无精力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

所以自清末以来,中国海军基本是停滞不前的。

国军海军在抗战爆发之前,共有120余艘舰船,总吨位6万余吨。其中千吨以上的作战舰只共11艘,一般认为只有这样的舰只才能对日本联合舰队造成一定的威胁。

而日军方面呢,光是战列舰就有9艘,总吨位也已经超过27万吨了。还有4艘航空母舰(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11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11万吨),驱逐舰102艘(13万吨)。另外还有59艘潜艇,2艘水上航母,5艘潜艇航母,6艘布雷舰,7艘海防舰,10艘炮舰,8艘水雷舰,12艘扫雷舰,另有布雷舰,猎潜艇等总计285艘,总吨位高达115万吨。

另外还有2艘战列舰,2艘航母,4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等正在建造中。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在当时为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强于苏联,法国,德国,意大利。

显然,光是吨位上,日本联合舰队有着20:1的优势。

如果再算上质量,那么中国海军更是无法和日军对抗。

国军11艘大型舰只里面,除了宁海号巡洋舰是在1931年花费400多万法币从日本购买的,平海号巡洋舰是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花费400多万法币向江南造船厂订购的,其他都是五花八门的老爷舰。

其中国军海军中吨位最大的海圻号巡洋舰(4300吨)居然是1896年清末时期从英国购买的,目前为止已经40多年历史,比军舰上的水手年纪要大一倍有余。

而第二大吨位的海琛号巡洋舰(2950吨)则是在1898年购自德国。

这些舰只因为服役时间太长,早已过时。以中国海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海琛号巡洋舰为例,他的吨位为2950吨,航速每小时19海里,装备150毫米舰炮3门,105毫米舰炮8门,47毫米舰炮4门,370毫米4连装鱼雷发射管1具。

而日军海军中战斗力比较强的妙高号,高雄号巡洋舰,他们吨位高达1万3000吨,航速每小时34海里,装备5座双联装203mm主炮(10门),16门127mm火炮,52门25mm高炮,8座火箭发射筒,二座三联装鱼雷。

可以说,妙高号和高雄号在任何性能上都远远强于海琛号。

国民政府知道双方战斗力极为悬殊,但当时受制于财力太差,从1931年到1937年仅仅从日本购买了宁海号,自己建造了平海号和逸仙号轻型巡洋舰(按照日本标准属于驱逐舰),另外从德国和英国购买了15艘新式鱼雷快艇,自己还建造了10艘炮艇,改造了13艘老旧舰只。

即使这样,国军海军仍然不足以和日本海军正面对抗。日本海军说,他只要用1艘战列舰,就可以全歼中国海军11艘大型舰,西方观察家当时认为,这并非夸大其词。

在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立即出动,封锁了中国海域,并且威逼上海和青岛。

中国海军拼死出击,苦战一年,11艘大型舰只全部沉没。

练习舰“应瑞”号,排水量2460吨,1937年10月在南京采石矶被敌机炸沉

练习舰“通济”号,排水量1900吨,1937年8月沉塞于江阴水道

巡洋舰“海容”号,排水量2950吨,1937年9月沉塞于江阴水道

巡洋舰“海筹”号,排水量2950吨,1937年9月沉塞于江阴水道

巡洋舰“宁海”号,排水量2600吨,1937年9月在江阴被敌机炸沉

巡洋舰“平海”号,排水量2600吨,1937年9月在江阴被敌机炸沉

轻巡洋舰“逸仙”号,排水量1500吨,1937的9月在南京下游被敌机炸沉

炮舰“自强”号,排水量1050吨,1937年8月沉塞于江阴水道

炮舰“大同”号,排水量1050吨,1937年8月沉塞于江阴水道

巡洋舰“海圻”号,排水量4300吨,1937年9月沉塞于江阴水道

巡洋舰“海琛”号,排水量2950吨,1937年9月沉塞于江阴水道

至1938年夏季武汉作战时,仅存1000吨级以下的炮舰、炮艇、鱼雷艇34艘,活动于长江及广东的东江、西江之内河,担任布放水雷和运输任务。

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够威胁到日本舰队的方式了。

没有军舰的国军水兵则被迫上陆作战,他们协助步兵防守马当及田家镇的长江要塞。

陆战第1旅之第1、第2团,陆战第2旅之第3团,在陆战1旅旅长林秉周的率领下,奉命从4月份开始接替丁炳权的197师担任从武昌县的纸坊镇起,沿粤汉铁路向南直至湖南省南部宜章县白石渡的护路任务。

为什么不正面去进攻日本海军?因为实力太过于悬殊,这样直接杀过去,根本就是自我毁灭。况且武汉一线长江的制空权大部分被日军控制,这些军舰恐怕还没有见到日本军舰,就会被飞机击沉了。

武汉会战一开始,日军攻击安庆时,中国海军就已经开始在江中布雷。这些水雷严重阻碍了日本舰队的前进,并且炸沉炸伤日舰多艘。

日军突破马垱湖口要塞以后,长江一线就极为危险了,单靠一个田家镇要塞,恐怕无法有效阻挡日本舰队,必须依靠大量的水雷封锁线和其他进攻了。

湖口失陷后,中国海军的鱼雷快艇曾三次出击袭击日舰,发动了一波鱼雷攻击。

7月14日,文天祥93号艇首先出击湖口江面敌舰艇。该艇秘密出航,逼近一艘日舰后,突然加速。日舰很快发现文天祥93号艇,向其猛烈开火。文天祥93号艇冒着密集的炮火以自杀式的猛冲接近日舰,然后发射了两枚鱼雷。其中一枚击中日舰,日舰受重伤。文天祥93号艇艇身也被击中多处,带伤胜利返航。

7月17日,海军总司令部再次下令鱼雷艇出击。史可法223号和岳飞253号艇接令后,在当夜秘密驶往湖口。

但没想到江中水情复杂,两艘鱼雷艇先后被江心的阻拦网缠住螺旋桨,导致史可法223号翻沉,岳飞253号艇受损,被迫返航。

国军两次鱼雷艇袭击,虽然战果不大,但给日本舰队造成很大恐慌。

在第11战队司令的一再要求下,日本空军大规模轰炸了湖北蕲春的鱼雷艇基地。

7月21日的大轰炸中,文天祥42号和文天祥88号两艇被炸伤。

8月1日,日本海军舰艇越过九江,企图破坏武穴水雷区。

当时中国空军陷入苦战,已经无力兼顾江边。海军总司令部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急调岳飞22号,颜真卿161号两艇第三次出击。

但此时日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两艘鱼雷艇刚刚开到江面,突然遭日军轰炸。岳飞22号艇中弹沉没,颜真卿161号艇受伤失去动力。

这样,国军仅剩的12艘鱼雷艇沉没2艘,受损3艘,剩余的舰只因为日军掌握制空权,根本无法出击,只能转移。

国军鱼雷攻势就这样结束了。

其余的国军战舰仍在尽一切力量抵挡日军,但随着中山舰的沉没,国军海军在武汉的作战也基本停止。

中山舰是一艘吨位不大,相当落后的军舰。他的舰身为钢木结构。舰长65.837米,宽8.8米,其排水量不足千吨。他是清政府在1910年花费68万银元,向日本人订购的。

由于中山舰早在1912年服役,在1917年起义归顺孙中山政府,就成为一艘功勋舰。中国近代史上很多重要事件发生在这艘军舰上。

第二次护法运动中,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就是依靠登上中山舰才侥幸突围。

1926年,又发生了著名的中山舰事件,中共为此大受打击。

抗战开始以后,由于中山舰服役已经超过20年,太过于老旧,没有用在一线作战。

武汉会战爆发以后,中山舰已经无力对抗日本军舰。它虽然也是三菱川崎工厂制造的日式军舰,但目前在长江上的日舰都是他的孙子辈。中山舰武器上仅有1座100毫米主炮,1座76毫米副炮,4座47毫米舰炮,另外还有2座37毫米高射炮,1座40毫米高炮,2挺7.9毫米机枪而已。他的对舰对空力量都极为薄弱,加上最高航速只有14节,实际上已经不能作战。

但军情危急,中山舰的官兵们都不愿意袖手旁观,他们在舰长萨师俊的带领下,将无法发挥作用的主炮,副炮全部卸下,供陆军在江岸要塞使用。自己则携带大量水雷,潜伏一线释放,用漂雷对日舰造成一定的威胁。

中山舰此举基本是进行自杀性攻击,他们生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里要说说中山舰的舰长萨师俊,他之所以加入海军,是受他叔公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的影响。

萨镇冰参加过甲午海战,余生一直致力于重建中国海军。

萨师俊从小就深感甲午海战的耻辱,在少年时代就立志加入海军。

他在18岁的时候就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并且加入中华民国海军,从普通见习军官一步步升为中山舰舰长。

抗战爆发以后,老旧的中山舰主要作为运输船只使用,曾经将民国海军司令陈绍宽送到淞沪前线。淞沪会战大撤退中,中山舰也将众多重要的物资送到后方重庆,随后又返回南京一线参加布雷工作。

在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国军11艘大型舰全部沉没,仅有700多吨的中山舰居然成为中华民国海军最大的军舰。

此次武汉会战中,中山舰主动请缨作战,参加了中华民国海军最后一次大规模作战。

果然,中山舰在湖北金湖口江面布雷的时候,被6架日本飞机发现。日本飞机立即对中山舰发动攻击。

中山舰仅有的3门高射炮和2挺高射机枪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付6架日军飞机。舰长萨师俊非常沉着,他指挥40多名官兵用所有高射武器向日机猛烈射击,一度将6架日军打散,击伤一架日机,另有一架日机被当场击落。

但中山舰实在是太老了,舰艏的高射炮在连续猛烈发射后突然发生故障。

剩下4架日机立即猛烈从舰艏攻击中山舰,首先中弹的是舰尾左舷,出现一个纵横2米的“十”字形破口,接着锅炉舱也被炸起火,一枚炸弹还穿透了甲板,大量江水立即涌入。

舰长萨师俊和20多名官兵伤亡,萨师俊本人双腿被炸断,左臂受重伤,但仍坐着坚持指挥,不肯离舰。

日机没有放弃攻击,继续扫射中山舰,一枚炸弹又落在舰尾,炸毁了尾舵。

几十分钟后,中山舰已经完全失去动力,船舱进水严重,船身大幅倾斜超过40度,显然马上就要沉没。

此时萨师俊还是不愿意离舰,他挥起血流如注的手臂对部下说:我身为舰长,职责重大,必与舰共存亡,你们赶快离舰。

由于眼见中山舰马上就要沉没,战友不愿意舰长这样送命。在副舰长吕叔奋的命令下,将他强行抬下军舰,放上救生船。

根据国际公约,救生船是受保护,不得攻击的。但日军是野蛮人,他们居然继续扫射两艘救生船,将他们全部击沉。身负重伤的萨师俊和15名战友全部殉国,萨师俊殉国时年仅43岁,中山舰仅有23人幸存。

萨师俊殉国后,因为遗体沉入长江中,再也没有被打捞上来。中华民国政府追授他为海军上校,并将他奉于忠烈祠。这是弱小的国军海军在抗战中殉国的最高军官。

中山舰沉没以后,中国海军再也没有吨位较大的舰只,他们只能利用布雷和日军对抗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