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13:徐州大突围-下 滇军死守禹王山(1/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一十三(新抗战系列之三十五)

滇军的誓师大会。

日军合围徐州分为三路,其中从北往南进攻台儿庄的为日军主攻方向。这路日军开始为2个旅团不过3,4万人,随后逐步增加到3个师团又1个旅团10万之众。北路的战斗对日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路日军是歼灭徐州地区国军的主要力量。而西面和南面的日军兵力总共只有15万人,他们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阻挡国军突围。那么,国军在北面的防御也就相当关键了,这篇就先来说说在北面同日军作战的国军——滇军。

弱旅滇军

在北面作战的国军很多,包括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川军,山东军等等,但其中有一支部队很特殊,很值得说一说。

光从他们的外表来看,这支军队同其他的国军就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他们带着样式很奇怪的一种钢盔。

当时国军中装备钢盔的部队不多,装备的钢盔种类也很少。

包括蒋介石的中央军,也只有部分军队有钢盔,更多的部队只是戴一顶布制的帽子上战场作战,没有任何防护能力。

比较精锐的中央军部队几乎全是清一色的从德国购买的M1935式钢盔(一共购买了35万顶),这也是二战中德国士兵装备的主要钢盔型号。

据德国表明,这种先进的钢盔深受德军士兵的欢迎,不过就在他们急切等待装备这种钢盔的时候,居然等了一个空。整个1936年德军只装备了数量不多的一批M35式钢盔,因为中国订购了35万顶,希特勒决定先满足中国人的需要。

德制M1935式钢盔很容易辨认,它的后脑部位有向外伸出的一截,用于保护脆弱的后脑部分。

中央军钢盔都不多,地方军阀就更少了。

军阀部队中,北方的西北军,南方的广东广西军,都戴着从英国购买的英国MKⅡ型Tommy钢盔。这种钢盔进入中国时间很早,大概是在1930年前后。这种钢盔也很容易辨认,它看起来看起来就像一顶农民戴着的草帽。

除了这两种钢盔以外,还有少量国军戴着一些缴获日军的钢盔。可惜因为战场上想要缴获日军物资并不容易,国军中日式钢盔数量很少,真正大量装备则是在抗战结束以后,因为日军的装备都被留在中国了。日式的钢盔同建国以后解放军的钢盔没什么差别,从外表上来看很像安全帽。

上面说的那支奇怪的部队的钢盔则相当不一样。他们钢盔在中央位置有一条明显的突起,有点像欧洲古代骑士盔甲帽子上的装饰物。骑士这种钢盔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制亚德里安钢盔,也是二战期间法军的主要装备。

而戴着这支钢盔的部队,就是国军中非常独特的一支生力军,从云南来的滇军60军。

也许长春的老人们还记得这个60军,他们就是长春围困战中坚守一年,最终投降的部队。

60军是一支传奇部队,他们从中国最南端的云南一直打到最北端的东北,经历过无数战斗,单单抗战中的战役,他们就经历过了大约20次,也是一支著名的功勋部队。

60军是滇军的一支主力部队,也是滇军的主要作战力量。而滇军也是当年赫赫有名的云南王龙云的部队。

滇军的历史很长,从清末就已经形成了滇军这个团体。在民国时期的滇军基本上分为新滇军和旧滇军。我们一般把唐继尧之前的新军叫做旧滇军,他的代表人物就是蔡锷,唐继尧这两个大佬。他们统治云南的时间为民国初期,也就是1913年到1927年。旧滇军的历史在当时的云南王唐继尧被部下龙云,胡若愚等人联手掀翻为结束。蔡锷,唐继尧时期的旧滇军始终保持着2万人的规模,相比中原军阀动辄拥兵10万20万,甚至张作霖式的50,60万,滇军实力远远不及了。

继任的云南王龙云控制云南的十几年时间,是所谓新滇军时代。

汉化的彝族人龙云从1928年初开始主政云南,直到1945年被蒋介石派杜聿明将其活捉,整整控制了云南18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滇军比较辉煌的时期。

这支新滇军在在抗战爆发前仅有3万多人,共编成6个步兵旅、每旅辖两个团;还有4个直属大队、6个直属团、4个独立营、1个象征性的航空队。

除了正规军以外,云南各县还有21个民团武装,约2万人,不过这点民团武装的战斗力并不强,和湘军桂军的民团不能相比。

云南省当年面积也有40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人,全省面积辽阔,人口不少,民族成分复杂,并不容易管理。龙云依靠着3万多人的新滇军,只能勉强控制云南省的广大区域,根本无力向外扩张。所以他的滇军和滇系只属于中国军阀中一支中流的力量,并不算一流的军阀。

滇军的特点很鲜明,他们战斗力不强,但部队装备不错,军官素质在军阀部队中算得上一流。

老滇军的装备很烂,蔡锷起兵反袁世凯的时候,很多旧滇军士兵拿着清朝时期的步枪参战,一些甚至还拿着土枪和大刀长矛。

因为云南的工业几乎没有,自产武器不可能。全省非常贫穷,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根本没钱购买武器。所以历代统治云南的军阀,顶多只能用云南盛产的鸦片去换一些。可惜鸦片贸易毕竟不是合法生意,不能明着干,收入很有限。再由于当年全世界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就算有钱也不容易买到武器装备。所以滇军购买到的武器数量也是有限的,根本经不起战争的消耗。

新滇军则不同,军人出身的龙云上台以后立即以整军备战作为第一位的事情。

他除了利用云南鸦片的收入充实滇军以外,还在列强的支持下大力开发了云南的矿产业,用盛产的各种矿藏从洋鬼子那里获得巨大收益。

到了抗战前期,云南的矿产收入已经超过了鸦片收入,矿产生意是合法的,可以直接购买军火武器,没人能够阻拦。

矿产和鸦片收益的大部分,事实上也都被龙云变成了滇军的武器装备。

龙云的武器大部分是从法国人手中搞来的。

依靠和法国人的密切关系(云南和法国人控制的印度支那接壤,法国人一直想统治云南,还修建了从越南到昆明的滇越铁路),龙云搞来了大批法国武器,毫不费力的装备了整个滇军3万多人。

抗战之前,滇军的装备可谓全国首屈一指。滇军士兵们头戴法式钢盔,拿着法式步枪,步兵连里面有不少法式和捷克式轻重机枪,还有不少的法式迫击炮。重武器则有一些德式野战炮和山炮,也是从国外购买来的,数量很少。

不单单是装备不错,滇军将领的素质也不错。

滇军将领的素质,在中国军阀部队中是属于上流的,这主要归功于地处昆明的云南讲武堂。

云南讲武堂是清政府为了拱卫西南而设置的军事院校(在中法大战后设置,当时越南,柬埔寨,老挝是法国殖民地,缅甸,印度都成为英国殖民地),后来被蔡锷,唐继尧,龙云先后掌握,培养出了大量职业军官。

到抗战爆发前,云南讲武堂先后培养出了9000多名军官,这个数量仅次于黄埔军校和保定陆军学校。

由于云南讲武堂在昆明,这9000多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其中培养出很多的军事精英人物。包括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解放军著名的朱德总司令,叶剑英都是云南讲武堂出身。

其他比较出名的毕业生还有唐继尧(上将,云南督军兼省长,靖国军总司令,建国联军总司令),李烈钧(上将,江西都督,护法军政府总参谋长),武元甲(大将,越南国防部部长兼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朱培德(一级上将,参谋总长,代训练总监),盛世才(上将,新疆临时边防督办,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龙云(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军事参议院院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卢汉(上将,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云南省主席)。另外,韩国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李范奭也是云南讲武堂毕业;越南临时政府主席武海秋也是朱德他们的同门师兄弟。

装备较好,军官素质还不错,可惜滇军战斗力一直都不强。

滇军战斗力差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原因也不复杂。

第一:滇军中一向有吸大烟的恶习,这个恶习严重影响了战斗力。

为什么滇军抽大烟,因为云南省在当年几乎就是一个鸦片省。

当时中国最有名的鸦片主要是四大名牌,一是川土,也就是四川种植的大烟,二是云土,也就是云南种植的大烟,三是热河土,也就是热河省种植的大烟(现在河北省,辽宁省,内蒙古一部),四是外土,主要从东南亚和南亚贩卖过来的。

其中以热河土最差,杂质最多,价格最低,经常吃死人。民国时期一到冬天,上海街头每天都有几个吃热河土的瘾君子倒毙在路上。

质量最好的是外土,主要从缅甸,泰国等地搞来。质量虽好,价格却高,因为长途运输和海关检查的原因,这些外土往往作为高档奢侈品。一些外土都用高级人参和各种名贵中药熬制,比黄金还值钱,一般人根本吃不起(当然怎么熬制也是毒品,吃了最终还是会死。溥仪的皇后婉容一辈子都吃这种高级鸦片,最终一样吃死了)。

那么剩下质量最好的,就是云土,也就是云南生产的鸦片。云南当时生产优质鸦片,全省罂粟播种面积比粮食播种的面积还大。

鸦片是害人害己的东西,虽然可以收入极高,但往往也害了鸦片生产者。

当年鸦片贩子虽然有钱,可惜家中人一般都抽大烟,往往都不长命,而且花钱也非常可观。就大方面来说,鸦片贩子卖鸦片,还是弊大于利的。

一家人是这样,一个省也是这样。云南人当时吸鸦片的极多,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几乎人人都吸。

吸鸦片这种东西,开始1,2年可能症状不太明显,有的抽鸦片的人甚至得病都不用吃药。但一旦抽大烟时间长了,就不可避免的成为面黄肌瘦的痨病鬼的样子,身体体质迅速下降。

常年抽鸦片的人一般干不了重体力活,自然也无法打仗。云南边境少数民族聚集区更是夸张,当地老百姓很小时候就抽大烟,甚至婴儿时候得了病,做母亲的就把鸦片烟吹到宝宝鼻子里面。这些地区超过三分之一男人到了30,40岁就无法做重体力劳动,只能在家带孩子,扫扫地,家里的农活都只能由妇女去做。

所以当年抗战时期,有大批沿海的汉人男青年因为各种原因到达这里,都被当地少数民族女孩争抢。

因为沿海的汉人男青年一般比较高大,而且抽鸦片的不多,都能够干活,不用女人去下地。

军队都来自人民,云南全省都抽大烟,军队自然也不可以避免。

滇军中约有一半人抽大烟,是标准的双枪兵。

当时红军路过云南的时候也在当地征了一些兵,这些男青年基本都是抽大烟的。

红军中抽大烟要枪毙的,所以新兵一进入部队,红军军官立即试图让他们戒烟。军官们把抽大烟的新兵关在土房里让他们睡觉,不给出门,也不给大烟抽。

结果这些人一个个疯了一样,用头撞墙,撞门板,有的撞得满头都是鲜血。一些人则跪在地上声嘶力竭的要一点大烟抽,能连续哭喊几个小时之久。

眼见这样下去要搞出人命,红军军官只能改变办法。

在朱德的指导下(朱德以前也抽大烟),红军军官被迫给新兵一些鸦片抽,但每天都逐步减少鸦片的量。同时尽量给他们比较好的伙食(当时红军伙食很困难,能吃饱就不错了),平时还注意多做体力劳动。

这样花费了好几个月才将他们的鸦片瘾逐步治好。当然期间一些人因为受不了,自己开小差逃走了。

纪律严明的红军尚且如此,军阀部队就更别提了。

虽然龙云从1930年开始一再下令军人不允许抽鸦片,可惜滇军中抽大烟现象不可能彻底消灭,顶多从正大光明的抽,转为背地里面抽。军人毕竟根植于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过是社会的小缩影而已。

其实云南王龙云自己就抽大烟,上梁不正下梁歪,滇军官兵也就上行下效了。

滇军抽大烟的士兵,打仗往往只能打一二个小时。过足了烟瘾,作战的时候有如神助,让他冲锋陷阵都丝毫没有问题。可惜一旦烟瘾发了就浑身颤抖,眼泪鼻涕直流,走路都走不稳,何谈打仗?总之,有鸦片瘾的滇军跟川军一样,一般不能打硬仗。

第二滇军是军阀部队,兵员素质不高。

在抗战前,滇军兵员素质低下,训练水平也很低,甚至有些部队平时都不做训练。

当年滇军士兵来当兵的多是混口饭吃,参军就是为了拿军饷养家糊口。省主席龙云和表弟卢汉将军年轻时候去当兵,也是因为做生意赔光了本钱无法生活,被迫当兵找个吃饭的地方而已。

所以之前滇军士兵打起仗来没什么人愿意拼命,以保命为第一位,并不可靠。

后来龙云一再整军,效果也不明显。

中央红军经过云南时候一路打的滇军小股部队鸡飞狗跳,闻风而逃。红军甚至逼近离昆明十几公里的大板桥,随后更是轻松渡过了金沙江,这也让滇军大大的丢了人。

滇军自建军以来,没打过什么出色的胜仗。

当时国军流传川军黔军滇军是西部的三支鱼腩部队。

注:这是是一句广东十分流行的术语,意谓“易食”(广州话,容易食用)。鱼腩是鲩鱼接近肚子部位,相对鱼头,鱼尾等别的部位,“啖啖肉”(广州话,意谓每一口都是净肉)

连彭德怀经过云南的时候也说:黔军滇军是两只羊。

抗日的滇军

此次抗战中,滇军却几乎变成另外一支部队,让人刮目相看。

抗战爆发以后,云南王龙云将滇军现有的6个旅及有关部队组成第60军参加抗战。

换句话说,60军就是滇军的主力部队,但它又是一支脱胎换骨的部队。

60军和老的滇军不同,他们在作战意识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军阀混战中滇军都是为了张大帅,王大帅去拼命,战死了没有任何荣誉,打赢了也不过多分几块银元而已。官兵都是混口饭吃,根本不愿意拼命,谁拼命不就是傻了吗?

此次却是民族战争,为了国家民族而作战。覆巢之下无完卵,一旦抗战失败,国家民族灭亡,大家也都一起完蛋。这就和和之前的军阀混战完全不同啦。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