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三十年代的南《谈》北《论》

进入自媒体时代以后,我以为大家应该了解一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南《谈》北《论》。

所谓南《谈》北《论》,说的是南有《申报··自由谈》,北有《独立评论》。我把这两个刊物相提并论,不仅是因为它们曾经风靡一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二者比较,可以看出当年的言论特色和价值取向。

在这里,我想先谈谈它们的两个特点:

第一,《自由谈》是《申报》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它始办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主要刊载鸳鸯蝴蝶派的作品。该刊于1932年12月由黎烈文主持以后,发表了许多关注社会、抨击时弊、反思历史、讥讽现实的文章。这时的作者,除了鲁迅之外,还有章太炎、吴稚晖、柳亚子、瞿秋白、陈望道、茅盾、郁达夫、沈从文、叶圣陶、林语堂、夏丏尊、巴金、老舍、曹聚仁、胡风、周扬、廖沫沙、章克标、阿英、徐懋庸、陈子展、胡愈之、胡绳、谢冰莹、姚雪垠、臧克家、欧阳山等人。从表面上看,“这里有前朝遗老,有后进新秀,有左翼领袖,有右派元首,可谓老幼咸集,群贤毕至”(唐弢语),但实际上除了少数人以外,其中大多数是左翼作家,有些还是共产党员。与其相比,《独立评论》是一个同人刊物,其成员和作者,主要有胡适、丁文江、傅斯年、任鸿隽、陈衡哲、翁文灏、蒋廷黻、周炳琳、吴景超、汪敬熙、蒋梦麟、张奚若、顾毓秀、陈之迈等人。这些人早年留学欧美,回国后多数在大学或研究机关工作,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

第二,作为综合性文艺副刊,《申报··自由谈》的文章有杂文、随笔、散文、诗歌、游记、读书札记、小说连载、短篇翻译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每天一篇的杂文。这种文章以鞭辟入里、冷嘲热讽、正话反说的笔触,揭露了官员劣迹、权贵丑行、民间疾苦,给人以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感觉。因此《中国大实话:申报··自由谈》的编者认为,“《自由谈》把《新青年》所开创的现代报刊杂文推向了至今难以企及的高峰”。相比之下,《独立评论》的文章则以政论为主。该杂志创刊之初就明确表示,它期望每一个作者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用公平的态度,来研究中国当前的问题”。其内容涉及到内政外交、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有时还因为过于敏感而为当局所不容。但是,文章的风格却不像杂文小品那般犀利、辛辣、冷峭、尖刻,更不像高头讲章那样食古不化、食洋不化。阅读这些深入浅出、有条不紊、实话实说、以理服人的文章,会让你发现作者真有学问,他们谈论的也都是真正的问题。

南《谈》北《论》的这种差异,可以从鲁迅和胡适的思想背景得到解释。鲁迅早年受无政府主义影响,晚年又有许多革命朋友,因此他的文章有一种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的破坏性力量。破坏是不计后果、无须负责的,破坏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也没有答案。所谓“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其实是愤世嫉俗的文人在无路可走时的一种无奈选择。胡适等人则完全不同,他们认为政论是关系到国家、社会和每一个人的大事,所以他们主张写政论的人一定要先认清自己的责任,并且自信能够负得起这种责任,然后才能诉之于笔端。否则就是“白日说梦话,盲人骑瞎马,可以博取道旁无知小儿的拍手欢呼”,却未必对社会有利。顺便说一句,《独立评论》的作者大多不用笔名,也表现了一种负责任的精神。

也许有人会说,这两个刊物不仅过于遥远,而且面临的环境也早已大变,你说这些有什么用?但是我觉得,自媒体毕竟还是媒体,所以我为什么要介绍南《谈》北《论》,相信读者会有自己的判断。

2022-03-12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