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98:豫中会战之邙山头大血战-下(3/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九十八(新抗战系列之一百一十五)

密县今天叫做新密市,地处嵩山东麓。从密县向西沿着山隘杀过去,就是嵩山南麓重镇登封。

登封豫西和豫中地区防御核心之一。

从豫中杀到豫西,只有三条路。

第一就是沿着黄河南岸的陇海线,经过荣阳、虎牢关、偃师到洛阳。这条路线虽然最近,但完全是背靠黄河的山地,地形过于险恶,不适合进攻作战。而且可以预计,国军会彻底破坏这里的铁路和公路,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第二条,就是南下经过许昌,然后经过襄城、临汝、伊川到洛阳的公路。这条路线的最大问题,在于太远。这条路线的长度,是上面陇海线长度的二倍多,沿途都是国军据点,并不容易打通。

第三条,就是首先占领密县,然后沿着山隘杀到嵩山和箕山、熊山山脉之间的登封。接着从登封杀到洛阳。这条路线长度和陇海线差不多,地形也没有这么复杂,是相对比较合适的进攻路线。

所以,日军一定会选择这条路线进攻,那么防御密县和登封也就是必要的。

登封由汤恩伯集团的精锐13军守卫,密县则交给吴绍周85军中战斗力最强第23师负责。

第23师师长为张文心,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治中的弟弟。

张文心和志大才疏的哥哥不同,他颇有能力。

张文心是整个国军将领中,少有的几个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生(第14期)。众所周知,陆军大学是日本军队精英才能就读的学校,无论入学还是毕业都非常困难。张文心能够从陆军大学毕业,足以体现其能力。张文心和汤恩伯的关系不错,他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汤恩伯是第18期。两人在日本时候就认识,私交颇好,很有共同语言,两人关系不错。

张治中也是汤恩伯的好友。

自然,张文心也是有真材实料的。他回国以后,27岁,也就是1931年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附兼2营营长,第二年就参加了128上海会战,经受了实战的考验。抗战爆发后任第9集团军总部参谋,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任中央军校长沙分校军事教育科长兼教导团长。

在这几个岗位上,张文心都游刃有余。鉴于他的能力很好,光从事教学是屈才了,汤恩伯于1939年邀请张来第85军23师担任副师长。

私交是私交,打仗是打仗。汤恩伯对于张文心始终是考察着的,没有特别照顾他。所以,担任多年副师长后,1943年2月,张文心才被任命为第85军23师少将师长。

张文心练兵严格,指挥得力,部队战斗力颇高,深受汤恩伯信任。而且,第23师是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铁血部队,前任师长李必蕃都力战殉国,该部战斗力是值得信任的。

该部装备在国军中央军中,属于相当不错的。

日本人认为,第23师有重机枪10挺,大口径迫击炮3门。

特别是,第23师官兵基本都是湖南人,性子非常刚烈,几乎没有什么胆小鬼。

张文心曾经说:我是安徽人,几乎是光杆之身来到这个几乎全是湖南人的第23师。以往的国军地域观念是浓重的,外省人不容易站住脚。当时有人劝我不要去,但出于军人天职,保家卫国,不敢避战。而全体官兵和我的想法一样,不因我是安徽人而排挤我,反而尽量支持我的工作。战斗中,无论湖南人还是外省人,所有人都纷纷请缨杀敌,气壮河山。

此次,汤恩伯将密县的防御重任交给张文心。

当然,依靠一个小小的密县和第23师几千人,想要阻挡日军十多万大军是不可能的。汤恩伯要求张文心利用密县杀伤日军,迟滞日军推进速度,然后寻机撤退到嵩山地区,继续和日军作战。

换句话说,第23师无需死守密县。

4月19日,第23师设置在外围观音堂阵地的一个排,就发现100多人的日军搜索部队。这股日军在夜晚行军,并没有发现第23师阵地。第23师这个排的官兵都是老兵,他们沉住气,等到日军进入几十米以后才突然开火。日军瞬间被打死打伤三四十人,余者仓皇逃走。

从4月20日开始,日军开始增加兵力,攻打密县。当天,日军兵力增加到1000多人。

这些日军也颇有作战经验。他们在较远距离,用火炮猛轰第23师外围阵地,然后使用重机枪疯狂扫射,掩护步兵冲锋。

第23师官兵仍然是不到几十米内不开枪。等日军杀到近距离,立即用机枪扫射,投掷手榴弹,甚至冲出去拼刺。这样一来,日军火力优势就发挥不了。

当天连续击溃日军两次大规模进攻。

日军见正面攻击非常困难,转为两翼包抄。张文心既然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对日军各种战术自然熟知于胸。他巧妙的在日军可以包抄的地区设置伏击阵地。

日军包抄部队先是遭遇雷区,随后被四面交叉火力扫射,伤亡数百人之多,余部站不住脚,向后撤退了好几公里。

由于进攻观音堂不利,21日,日军除继续攻击观音堂以外,另有主力部队攻击侧翼的超化镇。

上午,日军以五六百兵力猛攻超化镇。第23师在这里有一个团。

日军连续冲击2个多小时,除了丢下一地尸体,根本无法推进。

下午,日军主力开到,仅仅步兵就有四五千人,炮兵也上来了。随后,日军开始饱和炮击,炮弹雨点一般砸向第23师阵地。

该师官兵仍然沉住气,等日军接近阵地才开火。这样日军虽然有绝对火力优势,始终没有什么进展。到了黄昏,由于师团长的怒斥,日军联队长命令不顾一切进行全面冲锋。此时,日军以绝对优势兵力,采用人浪方式一拨拨连续冲击。同时,炮兵猛烈炮击,全力摧毁国军阵地。第23师曾经在台儿庄战役中伤亡一半部队,仍然坚守阵地,此时自然也不是孬种。

他们死死顶住日军的人海冲击。少量日军突破阵地冲过来,第23师官兵立即果断拼刺刀,将他们全部歼灭。

当天,日军伤亡惨重,毫无进展,但第23师这个团伤亡也不轻。此时张文心通过抓获的日军俘虏知道,正面进攻的为日军第62师团主力。张文心知道62师团是丙种师团,松了一口气。

其实,这些狡猾的日军俘虏说的是假话,他们其实是第37师团。而第37师团是日军战斗力相当强大的乙种师团。

但此时战局不好。日军正面攻陷广武县城,侧面逼近新郑。张文心认为密县正面和侧面都有敌人威胁,不应该将阵地过于铺开。加上超化镇本来只是一个富户修建的大寨子,面积不大。在日军一天饱和炮击下,阵地毁坏大半,失去防御能力。

所以,张文心将超化镇的团撤退到二线,作为师预备队使用,以准备后续几天的决战。第23师主力七八千人,全部退到密县和新阵地。

为什么这两天第23师在日军兵力火力绝对优势下,却能打的不错呢?其一是得益于密县的山地地形。

张文心自己回忆:密县可以说是山区,那里地无三尺平,路无五尺宽,休想见到一辆汽车,就连农民的牛车都不多。从密县到登封的山间公路虽说修好多年,但公路情况很差,一年半载才跑几辆车。在这种地形,敌人的重武器受到限制,不容易跟上步兵行军速度,也不容易准确炮击到我们的阵地。

日军战史的描述也是一样:郭店到密县到登封的道路,宽只有4到5米,部分路面为铺着砂石的好路,但到处都被敌人破坏。轻型车辆可以勉强单行通过,反复修补后可以通过辎重车辆。但道路两边地形不好,小沟壑较多,尤其密县东西地区到处都是大沟,导致车辆离开道路就无法通行。一旦敌人破坏了道路,我军行动就大大受阻。而且,这里还有两三条小河横贯道路,桥梁早就被破坏。河水不深,士兵可以涉水渡河,车辆就没有办法。

4月22日23日,日军集中近万主力猛攻密县外几公里的阵地。第23师官兵同敌人血战2日,死死阻挡敌人推进。战斗惨烈无比,双方都伤亡巨大,第23师团长雷自修率部反冲锋,被日军机枪击中负重伤。

张文心熟知日军战术,知道日军怯于夜战,一般会在晚上休息然后在拂晓发动进攻。

他从预备队中抽调一个营,分几路以连为单位,四面奇袭宿营地日军。日军没有准备,当晚被国军小股部队打的晕头转向。在国军夜袭部队全部车回来以后,日军还对着空地不断扫射开炮,直到天亮。

日军回忆当晚的战斗:天色已晚,偏巧又下起雨来,附近一带的高地道路一片泥泞。在战壕里,官兵们泡在齐腰深的积水里,苦苦等待着天明。

4月24日,日军被夜袭骚扰,导致上午没有能够发动进攻。但同时,日军轰炸机部队赶到密县,开始了大规模的轰炸。日军步兵则聚集在国军阵地前不远处,准备国军一被飞机炸乱,就立即发动攻击。

久经战阵的第23师官兵们,一面用轻机枪对空射击(他们没有高射武器),一面冒着空中的炸弹和扫射,牢牢注视日军步兵的动向,随时准备战斗。本来空袭期间应该躲藏,但怕日军步兵乘虚而入,很多官兵都只是蹲在战壕里,丝毫不畏惧四飞的炸弹碎片。

张文心回忆当年,感动的写到:弹片如雨点一般从我们头顶和身边飞来穿去,任何人每分钟都面临着数十次死亡的可能。但我军士气旺盛,忘记了自身的危险,并没有考虑上空的敌人飞机。他们个个牢牢地注视底面敌人的行动,准备迎击地面来犯的敌人。我当时也在一线阵地指挥,看到官兵们的昂扬斗志,十分感动,觉得他们这种舍身为国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上午11点开始,日军以近万重兵反复冲击密县阵地。下午,日军兵力增到一万多人,大小炮至少五十六门。

激战到下午4点多,日军以兵力优势,一部冲入第23师阵地。张文心下令,各团预备队全部增援到第一线,师预备队的那个团也增援上去。

经过1个多小时惨烈的肉搏战,将冲入阵地的日军全部歼灭。

日军也不示弱,直到黄昏仍然在奋力进攻。

这天双方伤亡都极为惨重,第23师光是牺牲的就有1000多人,日军至少也有近千人。

正面激战的同时,当晚侧翼冲入一股约五六百人的日军,试图切断我军退路。

当时张文心手上只有一个营和师部的几个警卫连,只得全部派了上去。

这支拦阻部队其实也就八九百人,但士气很高,如猛虎下山一样,从山地高处冲入日军群中。

日军刚刚赶到战场,立足未稳就被痛击,一下被击溃。

说起来,此时日军和抗战初期素质上差距明显。以往的日军甲种师团,哪怕一个中队100多人只剩几个人,也能死守阵地,直到全部被打死为止。但此时日军却不行。在国军正面猛冲下,指挥的中队长之流首先顶不住,带着部下就跑。

这次战斗毙伤日军四五百人,只有100多人逃走,中队长中岛贤夫中尉被当场击毙。国军还捉住了5个活口,其中2人是军医。

张文心亲自审问俘虏,知道他们并不是第62师团,而是第110师团。该师团得知密县作战不利,从侧翼增援而来。

张文心清醒判断形势,认为第23师和密县已经在数万日军夹击之下。目前日军已经试图绕过密县,直接切断第23师退往登封的道路,显然密县不能再守了。

于是,当晚张文心指挥部队撤退。本来第23师已经处于敌人包围中,是很难撤掉的。

不过,日军被这几天的战斗吓破了胆,当晚正在准备和夜袭国军作战,根本不敢进攻。到了第二天,日军发现当面国军已经撤退,才赶忙追赶上来,占领了密县空城。

密县保卫战,第23师血战5天,伤亡五六千人,高达全师三分之二。当然,日军伤亡也至少有三千人左右。

第23师官兵仅仅牺牲的就有4000多人,占全师一半以上。

多年后,风烛残年的张文心回忆第23师官兵在密县的英勇,仍然激动不已:密县这一仗,第23师损失是惨重的,爱国官兵们壮烈牺牲,是令人感动的。在密县保卫战中,官兵们表现了团结一致,前仆后继,同仇敌忾,舍生忘死的精神。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几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是我终生难忘的。

豫中第一阶段结束,国军总体打的不错

这里驻守的为张文心第23师在密县阻击日军长达5天,最后4月23日第110师团第139联队从侧面包围,国军才撤退。

虽也算联手攻击,但第110师团大感丢了面子,很是惭愧。

至23日,郑州、新郑、尉氏、洧川、荥阳、广武、汜水、塔山、万山、密县等地先后被日军占领。

这几个地方,大多经过激烈交火,日军都付出了一定的伤亡。

由此,豫中第一阶段结束。

第一阶段主要是三个战役,包括中牟战役、邙山头战役、郑州战役。另外还有密县战役,荥阳战役等大小战役。

这些战役中,参战的国军都拼尽全力。面对数倍敌人,他们基本完成了交给的任务,也就是迟滞日军推进,杀伤日军有生力量。

总体来说,第一阶段国军打的还不错。

如果日军仅仅是第一个阶段3个师团又1个旅团,约6万多人的规模,即便在第二个阶段,国军还是完全可以对付的。

此时,在许昌驻守着暂编15军的新编29师,该师装备较好,战斗力相当不错。不远处的颍河还有89军第20师,遂平有89军新编第1师,襄城禹县还有29军的3个师。

换句话说,在相聚几十公里的几个点,国军有6个师的兵力,约6万人。

而此刻日军一部还被国军其他部队牵制,可以动用的部队大约是三分之二。

正常来说,依靠这些部队,是完全可以和6万日军的三分之二,也就是4万人周旋的。

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第一阶段结束以后,日军突然紧急增兵,将第27师团、坦克第3师团、骑兵第4旅团等部队全部调到许昌一线,这样一来,日军总兵力突增到14万多人,增加了一倍有余。

尤其是坦克第三师团的赶到,大大增强了日军在平原地区的攻击力,国军根本无法有效对付它。

而许昌附近,全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恰恰又是日军最能发挥火力的地带。

于是,日军以4个师团又2个旅团10多万人强大兵力,围攻许昌并且阻击各地赶来的国军援军。敌我力量悬殊,注定了许昌保卫战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惨烈战斗。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