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毛子的老古董:抗战中的俄制M1900/30野炮(3/4)

相比德国和美国,苏联人给我们的多是一些淘汰的垃圾货。

德国人的军售,是相当严谨的,绝对能够保证质量,甚至因为规避日本的抗议卖给中国的一批毛瑟K98k步枪也是这样。运到中国之前,德国人已经说明是不合格的产品(以应付日本人的抗议),却也在运送中国之前经过仔细调试,基本都是可以使用的。

而美国人在二战期间也给过中国一些自己淘汰下来的武器,比如火炮,步枪之类,但运到中国之前也均经过仔细检测,确定质量没有问题以后才转交的。对于所有火枪火炮,美国人都要一一试射,才进行转交,由检查的军士负责。如果发现转交后武器有质量问题,则退回美国追究当时负责军士的责任。

这些武器老是老了一些,但绝对是可以有效使用的,性能也并不怎么落后。

苏联人就完全不同了。

当时中国官兵对于苏联军售的武器,有着非常多的抱怨,不单是性能方面,更多是武器的老旧和不堪使用的程度。

一来,这种M1900/30野炮重1吨多,又不能像博福斯山炮那样拆卸,必须通过马匹来拖拽。

在苏联,需要6匹大洋马来拉,中国的蒙古马力量较小,必须使用8匹才可以。即使这样,由于中国道路状况很差,一旦遇到阴雨或者山地,几乎是寸步难行。炮兵费尽千辛万苦,往往也不能及时赶到战场。

二来,这种山炮的射程有限。

博福斯山炮是山炮,照常理来说性能较野炮差一些,但射程也有9公里。而M1900/02野炮的射程只有8公里,M1930野炮才有13公里的射程(有效射程11公里),但M1930野炮国军基本没有装备,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换句话说,M1900/30野炮只有8公里的射程。而他们的对手日军的主要野炮,38式改装型射程为11公里,90式则有13公里,M1900/30野炮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三,炮弹供应不足。

当时炮弹数量是不足的,M1900/30野炮共三种炮弹,其中前两种碰发式炮弹性能较好,但仅仅占所有炮弹的百分之二十五,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五都是一种老式的炮弹,可以空炸也可以落地碰炸。由于炮弹性能不好,加上存储时间过长,落地爆炸后弹片太少,威力极弱,用王创华连长的话来说:威力几乎等于0。

实战中,国军炮兵往往只用前两种炮弹,将第三种炮弹弃之不用。关键在于,本来炮弹就不足,每门炮只有700多发,这样一来等于能用的只有200发。所以实战中,国军炮兵被严令每门野炮日使用炮弹数,不得超过25发,而日军一门野炮一天打200发炮弹根本都是小意思。一进一退,双方差别就极大了。

四,M1900/30野炮使用的钢材同克虏伯,博福斯火炮有着很大的区别。

由于俄国的工业力量差,炼钢水平有限,火炮钢材质量不好,炮管很容易发热,发热后就容易变形。

这种火炮炮管温度不能超过300度,再发射就容易炸膛,导致严重事故。相比起来,克虏伯和博福斯火炮要好得太多,发热速度也较慢。实战中,M1900/30野炮发生过数起炸膛事故。

话虽如此,M1900/30野炮并非全无可取处,虽然它笨重,射程近,弹药少,炮管容易发热,但精度还算不错,使用较为先进的炮弹的话,威力也算很好。如果是在固定且隐蔽的炮兵阵地,以逸待劳的对付进攻日军,还是能够造成一定杀伤的。

而且这种火炮的操作并不复杂,易于上手,这也许是因为沙俄炮兵普遍都是征召的农民,不可能进行长时间的训练。

总之就是一句话,如果使用得法,尤其在防御作战中,它还是不明显弱于日军野炮的。

关键它的出现非常及时。在抗战初期,国军野炮山炮都有着相当大的损失,这时候210门苏制火炮出现,数量是远远不足,但至少解决了有和没有的问题。

当时负责接收苏联火炮的南京国民政府兵工署炮兵兵器负责人之一王国章先生回忆:76.2野炮(口径76.2毫米)160门这批炮算比较新式,但也是第一次欧战时的东西。不过这种炮射程较远,还可以使用。

当时从苏联买了2种榴弹炮,一种是76.2毫米野炮,一种就是115毫米榴弹炮。后一种是苏联强迫卖给我们凑数的,不要不行,每门1万2000美元,比76.2野炮的7000美元还贵得多。

这80门115毫米榴弹炮,才是极烂的玩意。这是沙俄在一战时候使用的一种火炮,但也不是沙俄自己制造的,而是英国人援助给沙俄的一批。

这种火炮在一战时候已经算是垃圾,在二战简直就是根本无法作战。别的不说,它的射程只有5公里多,而当时德军105毫米,美军105毫米榴弹炮射程均超过10公里,甚至连日军的性能最差的41式75毫米山炮射程也有6公里多,这还怎么作战?

所以苏联人把这些自己根本不用的垃圾,强迫卖给我们,还将剩余的10多万发炮弹也卖给我们。不是苏联人慷慨的卖给我们这么多炮弹,实在是这些炮弹留着也没用,甚至还要花钱去销毁。

王国章先生回忆:115毫米重榴弹炮共80门。这批炮式样陈旧,构造笨重,还是第一次欧战以前帝俄时代的东西。全炮重量特大,射程又近(只5000多米),原来是用6匹马挽拽,但是中国马体小力弱,随炮来的挽具尺寸太大,和中国马体不相配合,用8匹马拉都根吃力。当时中国北方产马地区都已沦陷,马匹来源困难,很成问题。这种炮发给部队以后,据说炮兵指挥官都不敢把它们拉到前线去,因为过于笨重,运动性能太差,射程又近,容易丢失,负不起责任,不敢使用(国军炮兵丢炮会遭受严厉惩处)。该榴弹炮交付后发现情况特别恶劣,运来后,陈旧不堪,光清洗整修就花费了不少时间,射程很近,重量也大,部队不敢使用,你可以去问一下炮兵,这种进入阵地困难,移动困难,射程又很近的火炮,在战场上有多危险。这种炮比较重,需要洋马6匹,国马6匹根本牵引不了,射程却只有5000多米,还不如日本的小山炮远,根本无法在前线使用,所以进口的80门基本上都算是摆设。

1891式榴弹炮确实太陈旧,根本不适合战场使用。火炮陈旧了,就很危险,炮弹也可能失效,膛炸的可能非常大,搞不好,敌人没有炸着,自己却先挨炸了. 中国处于战时状态,各项事业都比较忙乱,火炮枪支等不一定非要崭新的,但是一定要完好的,否则到货以后,碰上我方工厂搬迁内地,无法及时整修,那就是远道买来的废铁。

国军在抗战初期,装备了2个野炮旅,3个野炮团。经过战争的消耗,已经损失一半左右。

苏制野炮运到中国以后,新组建了6个野炮团,并且将其中一部分野炮补充到之前的炮兵部队中。

比如炮兵8团本来装备日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抗战初期基本都损失掉了,随后以苏制野炮给予补充。

除了以上成建制的炮兵以外,第5军,第71军,第74军等中央军精锐所属的炮兵团或者炮兵营,都全部换成了统一制式的苏制野炮,以方便维护和炮弹供应。

由于后期M1900/30野炮成为抗战野炮主力,所以它几乎出现在抗战各大战场。

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显威

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使用天炉战术,将长沙作为炉底,试图通过长沙最大程度消耗日军实力,然后四面包围将其重创。

所以,薛岳让第10军防御长沙,并且尽其可能的抽调炮兵部队给予支持,薛岳甚至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岳麓山前线,以鼓舞士气。

可悲的是,薛岳将第19、27、30集团军,第10、第26、第37、第79、第99军,新编第20师等部所属炮兵全部集中起来,居然只有8门炮,相当于2个连。

其中包括3种型号,2门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2门德国sFH18 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另外就是4门M1900/30野炮了。

炮虽不多,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当时日军长驱直入,连续渡过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赶到长沙。沿途道路完全被10万湖南民众破坏,道路和水田已经无法分辨,所以日军重炮全部留在新墙河到汨罗江一线无法动弹,只携带少量山炮,步兵炮赶到长沙城下。

更惨的是,由于日军后勤线被国军切断,加上骄狂的孤军深入,弹药十分短缺,每门火炮仅仅只有几十发炮弹。

所以,就炮兵来说,日军进攻的2个半师团的炮兵和国军的这8门炮的战斗力也相差不大。

更重要的是,国军炮兵阵地设置在岳麓山上,对长沙城一览无余,不但增加了射程,也大大提高了精度。日军如果有重炮自然是不怕,但依靠92步兵炮和41式山炮这两种性能平平的炮,想采用仰射歼灭岳麓山的国军火炮阵地是非常困难的。

开战之前,国军炮兵早已对长沙城内外经过精确测算,绘制了详细的炮兵火力图。日军每到一处,国军炮兵只要按照之前测定的坐标开炮即可。这种炮击是所谓炮兵的基本功,如果连这也打不到,那就太小瞧国军炮兵了。

所以此战国军炮兵占尽上风,而当时第10军在长沙已经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足可以守住一段时间,那么集团进攻的日军步兵就几乎成为炮兵的活靶子。

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师团第18、68联队开始攻击长沙城外东南阵地,守军第10师第29团死守阵地,双方多次拉锯,29团伤亡惨重,多次重创日军。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见久攻不克,下令加藤大队给予增援。此时岳麓山的国军炮兵猛烈开炮,尤其4门M1900/30野炮炮火更是猛烈,将加藤大队拦腰截断,打不进去,撤退不下来。当晚28团增援后发动夜袭,将大队长加藤击毙。

第二日,日军增加兵力全线猛烈,岳麓山上8门国军大炮也猛烈炮击,掩护守军。国军炮火按照战前测量好的坐标炮击,自然十分精确。炮弹准确的落在进攻日军步兵中间,造成日军重大伤亡。第3师团师团长丰岛房太郎见情况不利,命令山炮部队立即还击,并且亲自赶到一线炮兵观察所指挥。没想到,此时国军炮兵已经发现日军架设了炮兵观察所,立即转而猛烈开炮,将观察所击毁。丰岛房太郎师团长被弹片击中受轻伤,狼狈不堪的逃到二线阵地。

但到了下午,由于已经得知周边国军有合围的态势,日军总指挥阿南惟几下令当天务必占领长沙。于是日军从中午开始以疯狂的武士道精神攻击,由于炮兵上不来,一些日军士兵组成敢死队,背着炸药包去炸国军的碉堡。由于一线步兵吃紧,岳麓山上的国军炮兵尽最大努力拼命开炮。一片片炮弹将冲锋的日军炸得粉碎,胳膊大腿四处乱飞。但由于炮击太猛烈,也出了事情。

M1900/30野炮毕竟是30多年前的老古董,在同样开炮几百发后,博福斯山炮没什么影响,而老旧的M1900/30野炮则全部出现炮管红热,甚至1门火炮还出现了炮管的裂缝,被迫暂停炮击。

当时炮兵用棉衣浸水后,尽力冷却炮管,然后再发射。但那门出现裂缝的M1900/30野炮,炮击期间出现炸膛,炮管完全炸裂。好在由于之前有裂缝,炮兵们已经留神,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1月3日,日军再次发动猛烈攻势,一度杀入城中。城内国军要求炮兵给予支援,薛岳怕城内敌我太靠近,炮兵容易误伤自己人,开始没有同意。但随后日军进攻实在厉害,薛岳被迫下令炮兵朝着城内开炮。让薛岳没有想到的是,国军炮兵的炮术精湛,加上包括3门M1900/30野炮在内的所有火炮,都是精度很高的火炮,所以炮弹绝大部分都落在了日军头上。

这样混战到下午,日军步兵死伤于国军火炮的不下数百人,忍无可忍之下,一再要求后方空军支援。

下午,日军10架飞机冒着恶劣天气起飞,先后对岳麓山进行轰炸。但由于炮兵布置了防空机枪,加上山地地形对于轰炸有很大影响,最终毫无战果。

到了1月4日,日军已经支持不住,只得放弃进攻长沙,从城内仓皇撤退。此时7门火炮又连续开炮,形成火力拦阻线,阻止日军撤退。

4天的战斗结束以后,长沙城外城内,众多国军炮弹的弹坑。由于炮击精确,这些炮弹坑像鱼鳞一样,密密麻麻,周边多是日军士兵的残肢。

此次日军伤亡于这4门M1900/30野炮下的,不下500-600人,严重挫伤了日军的士气。

所以说,在固定阵地防御战中,这种老旧粗笨的M1900/30野炮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