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70:兰姆伽养成天下第一军——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1/7)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七十(新抗战系列之九十四)

1942年的第一次缅甸会战因为英国人的暗算而失败,10万中国远征军只有4万多人成功突围,牺牲了5万多人之巨。从各方面考虑,中美都希望能够反攻缅甸,打通从印度经过缅甸到中国云南的物资运输线路,实现援助中国90个师武器装备的承诺。于是,第二次缅甸会战由此开始。

被盟友陷害的第一次滇缅会战

先简单说说第一次缅甸会战的经过。缅甸原本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从1824开始花费60年时间,经过3次大规模战争,终于吞并了缅甸。随后的50多年时间,英国殖民者在缅甸横征暴敛,大肆压榨缅甸,对于缅甸人民的反抗一律血腥镇压。到了1941年日本入侵缅甸之前,缅甸全国从农民到高级知识分子,人人都对英国人恨之入骨。全国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工人起义和知识分子游行。

缅甸民族主义者德钦昂山(昂山素季的父亲,缅甸独立之父)等人还同日本人合作,试图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德钦昂山不但提供情报,还组织了伪军“缅甸独立军”,直接协同日军作战。而日本早在五十年之前就有南进入侵东南亚的计划,派出大量间谍和专家研究缅甸社会的一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入侵缅甸之前,日本利用轴心国成员泰国的领土,完成了主力部队在泰缅边境的集结,2个师团4万人随时可以发动进攻。相比日本人的完善准备,在缅甸的英国殖民者却极为荒唐。

在珍珠港事变之前,英国统治者狂妄的认为日本根本不敢和大英帝国作对,所以并没有任何的军事准备,在缅甸没有什么军事力量,仅有3万多殖民地军队。

珍珠港事变之后,英国慌忙从印度和澳大利亚调来几支部队救急,将兵力增加到5万人,但仍嚣张的认为日军不堪一击。在英国人看来,日军是所谓世界三流的侏儒军团,拿步枪的猴子,根本不是现代军队,没办法和英军作战。英军没有有效部署部队应战,连仰光附近的防御工事也没有建设。

事实和英国人的估计正好相反。日军很快越过泰缅边境发动猛攻。缅甸的英国殖民地军队根本不是对手,一触即溃。英军第1、17、36师、第63旅、第7装甲旅被日军打的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在锡当河,日军第55师团仅仅几百人占领了大桥,切断英军一个步兵旅的退路,双方兵力相差数倍,英军却根本不敢攻击日军抢夺大桥,反而靠扔掉所有武器装备,游泳过河逃生。

在仁安羌,英军包括装甲部队在内的7000多人,竟然被日军一个没有重武器的大队1000多人切断后路并包围起来,创造二战历史上的大笑话。最后依靠新38师第113团区区一个团的救援,这才保证英军7000人没有投降,成功突围。

实战中,日军具有良好的武器,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高昂的斗志,任何一个方面都远强于英国殖民地军队。武士道精神十足的日军,甚至身背炸药包以自杀性攻击,打得所谓北非之鼠英军第7装甲旅慌不择路的逃窜。

英国缅甸殖民地军队有不错的武器和充足的补给,可惜官兵士气低落,貌合神离,内部极不稳定。

殖民地军队中,仅有军官是英国白人,士兵包括士官基本都是当地的缅甸人或者印度人。缅甸人巴不得日本人打败英国,印度人也不愿意为了缅甸人去送死,部队几乎没有激战就全线崩溃,一路溃败到印度。

早在珍珠港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就提议中国组织远征军进入缅甸协同盟国作战,以保住从仰光到云南昆明的物资运输线。此时英国人还没有和日本人交手,处于可笑的狂妄自大中。他们认为完全可以对付日本猴子,让中国黄种人帮助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耻辱,断然拒绝了。

随着英军在作战中溃不成军,英国驻缅甸总督才开始考虑,借助国军帮助英军撤退。

不过,英国人对国军有所顾虑。历史上,中国和缅甸关系比较密切,在元代中国还曾经直接统治过缅甸。明代清代,缅甸王朝都向中国臣服,自称为中国的藩属国。1886年大英帝国吃掉缅甸的时候,中国清朝政府命驻英公使曾纪泽表示过抗议。

目前中缅还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执,中缅国境迟迟没有划定,英国甚至强行永久租借了中国的南坎。

英国人自知在缅甸众叛亲离,恐怕战后很难站住脚了。此时如果中国势力进入缅甸,在战后又呆着不走,英国人是很难依靠外交或者武力将其驱逐呆。

最低程度,中国人借机要求收复南坎,重新划分争议国境,英国人也是没有办法的。

明知道缅甸境内英军已经毫无战斗力,英国人还是一直拖到仰光失陷后,才被迫邀请国军入境作战。

只是,战机失去,缅甸局势已经无法收拾,必败无疑了。

日军在缅甸站住了脚,并且切断了仰光到中国云南的运输线,还陆续增兵包括18师团在内的两个师团,总兵力锐增到10万。就缅甸实力对比来说,日军的兵力和战斗力相对中国远征军有很大的优势,已经胜了八成。

更可怕的是,日军和伪军缅甸独立军开入仰光时,受到缅甸人的热烈欢迎。相反,英国殖民地军队此刻在缅甸如过街老鼠。英国白人士兵和官员一旦在缅甸落单,往往就被愤怒的缅甸人群殴杀死。单单就缅甸的民意来说,英国已经必败无疑。

面对不利的形势,蒋介石认为缅甸南部实际已经失陷,计划中中国需要保护的外援运输线也断了,出兵也就没有了目标。

日军在缅甸可以使用的部队至少有10万人,装备大量重武器,以中国远征军区区10万破烂装备的部队,肯定是对付不了的。

蒋介石希望国军不要深入缅甸腹地,而是固守曼德勒为核心的缅甸北部为好,同时开辟从印度经过缅北然后到中国的空中和陆地线路,获取急需的物资。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来操作,国军在第一次缅甸会战中就不会失败。

遗憾的是,对于蒋介石的主张,英美都不同意。

美国在缅甸的最高军官史迪威(中国战区总参谋长,总司令为蒋介石)其实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和教官,也有一定的战略眼光。遗憾的是,他根本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人。到缅甸之前,史迪威从没有指挥过部队参加过一场稍大规模的实战。

正是因为缺乏实战经验,史迪威对于缅甸的形势过于乐观。他认为依靠10万国军和5万英国殖民地军队,完全可以对付几万人的日军(当时日军在缅甸只有2个师团),顺利反攻仰光,一举收复整个缅甸。

英国在缅甸最高将领亚历山大将军,则是另外一种想法。这个指挥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国佬见识过濒于溃散的英军是什么样。他很清楚,此时缅甸的英国殖民地军队和敦刻尔克撤退之前的英军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更差。缅甸的英军已经无战斗力,以较小伤亡逃到印度尚且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反攻收复整个缅甸。狡猾的亚历山大试图利用国军殿后,以保证自己的部队顺利撤退入印度,所以也表示支持这个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国军就要以薄弱兵力,深入面积广大的缅甸中部南部腹地作战。于是,国军后方,也就是缅北地区,不可避免的出现极大的兵力空虚,这在军事作战中是极为危险的。无论一线作战的国军实力有多强,一旦空虚的后方被日军包抄,整个中国远征军就有可能全军崩盘。

蒋介石明知道这种打法风险极大,却因急需美国人的支持,只能硬着头皮同意。

于是,国军接连打了同古战役,斯瓦河战役,仁安羌战役等等,全部都重创了日军。

只是,国军一连串的胜利,丝毫不能改变缅甸危险的局势。侧翼的英军根本无心恋战,他们的目的仅仅是顺利撤到印度。英国人卑鄙的用种种手段和瞎话欺骗美国将领史迪威,让史迪威指挥国军出兵为英国人殿后,英军自己则借机跑的无影无踪。

国军在缅甸只有10万兵力,而缅甸面积很大,仅仅从东到西就有1000公里。史迪威为了替西线英国人殿后,不顾中国一线指挥官,第5军军长杜聿明等人的强烈反对,将空虚的东路国军主力抽调出来,弥补西路英国逃跑留下的缺口。

这边日本人已经在歼灭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英军。此时英军早已一塌糊涂,仅仅新加坡被俘英军就有8万多人,马来西亚被俘英军又有5万人,东南亚的英军几乎全军覆没。

占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以后,日军立即将2个主力师团和数百架飞机全部调到缅甸,兵力锐增到10万人。

日本人在缅甸有很多间谍,他们很快发现了国军东路的兵力空虚以及西路英军已经溃退,自然,这是一个极好的战机。于是,日本人集中重兵,从缅甸东路西路突进,长距离包抄国军后路,试图将缅甸境内国军全部歼灭。

一时间,国军东路重要据点连接失陷,情况危急万分。在这种生死关头,史迪威仍然没有清醒了解局势,甚至命令已经增援东路的国军200师立即西返,继续帮助英国人殿后。

这种莫名其妙的指挥,最终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

日军很快从东路西路高速突破,在东面攻陷重镇腊戌,然后向西疾进占领密支那,切断了国军向北撤退回国的路线。

而此时的英国人,早已放弃缅甸,全军向西逃往印度。国军在无可奈何之下,分散撤退,约二分之一部队辗转撤退回国,还有二分之一部队走投无路,被迫向西撤退到印度。

撤退期间经过的都是缅甸印度的无人区,无粮食无饮水无向导无药物,国军为此付出了巨大伤亡。

撤退回国的部队伤亡很大,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殉国。撤退到印度的第5军军部、新22师和新38师,比撤退回国的部队还要惨。

孙立人的新38师走了经过卡萨到印度的捷径,没有经过野人山,伤亡较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有3000多人活着出来。

而杜聿明的第5军军部、廖耀湘的新22师则走过了可怕的野人山,在雨季穿越死亡之地胡康河谷,全军伤亡接近一半,仅有5000人活着出来,连杜聿明自己也险些死在野人山(胡康河谷)的大洛盆地。

国军2个师、第5军军部、远征军指挥部,一共只有9000多人到达了印度。

英国佬利用中国人,成功的将它剩余的3万多人撤退到印度,仅仅付出了数千人于撤退途中死亡的代价。

中国远征军有10万人进入缅甸,战后仅剩4万多人,伤亡高达5万多人。更惨的是,中国远征军的战斗伤亡只有近2万人,有3万多人是死于撤退的路上,根本不是死于战斗中。

由于英国人的出卖和史迪威的荒唐,中国官兵付出了血的代价,数万英灵永远留在了缅甸。

在第一次缅甸会战失败以后,盟国很快开始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各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各国都考虑自己的利益,立场自然不同。

中国

首先从中国方面来说,是迫切希望收复缅北的。

原因不复杂,我们需要从印度经过缅北到云南的物资运输线路。

加入同盟国以后,美国表示中国可以分享租借法案的物资。蒋介石要求美军提供100个师的武器装备和补给,以及一支强大的空军,然后由中国人自己负责发动对日本的反攻。

罗斯福开始表示可以提供30个轻装步兵师的装备,后来陆续讨价还价到90个师。

对此,蒋介石表示可以接受。美军师显然强于日军,在同等数量下,美军师的火力比日军部队是要强一大截的。

美军一个师约为1万5000人,90个师也就是170多万人,而侵华日军总数不过120多万人。看起来,光是靠这些美式国军部队,就可以对付侵华日军了。

此外,目前国军总兵力为400万,如其中一半换装为美式部队,另外一半则可以得到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战斗力也会有很大提高。

以这样一支400万的国军,战斗力就远远超过120万侵华日军了。

简单来说,如果真的得到90师的美式装备加上又有制空权,国军完全可以独立对付侵华日军,也完全可以发动大规模反攻,收复我们的失土,前景非常辉煌。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