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93:德械师血洒虹口杨树浦(2/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九十三(新抗战系列之十五)

民国空军最厉害的战斗机霍克3,这种飞机在当时也是性能平平的飞机。

1933年5月,冯•塞克特向蒋介石建议,如果不购买重炮,无力摧毁坚固日军阵地,也就无法正面和日军对抗,所以重炮还是必须购买的。

当蒋介石提出德国是否可以提供时,塞克特表示可以利用和德军军方高层的关系(说不定是和希特勒的关系)帮助中国购买到。

蒋介石立即同意了这个提议,于是在第二年向德国克虏伯厂、德国莱茵金属厂公司购买100门重炮。

当时中国方面的要求是:重炮的最大射程能够达到十五公里,配备使用榴弹和穿甲弹两种炮弹,榴弹为杀伤和破坏地面目标之用,穿甲弹可以击穿军舰的装甲,并能作为移动的要塞炮用。

通过这个要求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显然是为了在上海的使用,全中国除了上海以外,怕是也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又是打要塞,又是打步兵,又是打军舰。

克虏伯公司的火炮射程不满足要求,被淘汰,而莱茵公司的150毫米sFH18重榴弹炮则中标,但因为日本方面的作梗和这种火炮价格太高,最后购买了24门,每炮配备1000发炮弹。

其实购买这些重炮也就是考虑在上海使用,所以算是不惜血本,这24门火炮加上配属的车辆,各种仪器,备用零件等,总价高达2088万法币(!这个金额非常吓人,当时50元法币就可以买到1头牛)。

本来这些火炮早在1935年初就全部制造完毕,还经过中国工程师的质量验证,但由于日本方面再次作梗,最终这批榴弹炮在1936年中旬交付中国方面。

经过实弹试验,这种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用韩谢尔T33G1 6×4越野载重卡车牵引,移动也比传统马拉火炮灵活,是30年代最先进的150毫秒火炮。

最终以这些火炮成立了中央炮兵第10团,拥有载重汽车、观测车、弹药车、吉普车、三轮摩托车、两轮摩托车等各类车辆480辆之多,全团2000多人,这是中国仅有的一支德式摩托化重炮部队。

据说当时蒋介石对这种重炮部队极为喜爱,甚至带着宿敌白崇禧,冯玉祥亲自参观这个重炮团。白崇禧和冯玉祥对蒋介石都是不满的,但看到这些威猛的重炮个个都惊叹不已。

但实际上还是由于日本方面的干扰,德国方面并没有出售除了榴弹以外的炮弹,更没有派出德国教官对中国炮兵进行细致培训。仅仅交了一些培训教材,简单帮助培训了一些炮手而已,诸如榴弹炮抵近直射这种射击方法,国军炮手根本就没有掌握,自然也谈不上训练。

没想到,这些看起来不大的问题,对今后的淞沪会战却有极大影响。

除了这支重炮部队以外,中央军另外还有一支重炮部队,就是中央炮兵第8团。不过这个团的重炮质量就无法和炮兵10团相比。该团装备日式38式、辽造民19年式150毫米口径重榴炮共16门。

这些日式火炮都是日本人根据一战时期德军的重榴弹炮的改进型,虽然是一母所生,但德国货比日本货自然要强大很多倍。这种火炮威力不大,射程更短,其中日式38式射程只有6公里,不符合现代作战的需要,实战中很容易被敌军击毁。

这些日式火炮来自于东北军,一部分是张作霖从日本购买的,另一部分是张氏父子的奉天兵工厂生产的。后来东北军败退关内,张学良西安事变被捕,东北军归顺中央,这些东北军独立炮兵旅也被国民政府收编。

此次为了攻坚成功,蒋介石把这两个重炮团,全部交给张治中使用,可谓把老本都掏出来了。

大家都知道,攻坚主要靠火炮,但空军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过二战期间各国空军对地面坚固工事的轰炸,普通的轻型轰炸机或者战斗轰炸机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必须依靠中型,重型轰炸机或者俯冲轰炸机,一般认为需要500公斤以上的炸弹才能奏效。

而中国空军这边也是想方设法加大对地轰炸的力度,试图作为对地支援使用。可惜国军装备的飞机质量太差,根本无法达到这个要求。

国军空军性能最好,数量最多的霍克3这类战斗轰炸机只能挂一枚250公斤炸弹。这种小炸弹对于野战工事有一定杀伤力,但绝对对付不了日军坚固工事。

至于中型,重型轰炸机,没有一个列强敢于和日本作对卖给中国,而俯冲轰炸机在当时还没有一个国家造出来,斯图卡的使用还是几年后的事情。

空军不行了,特种部队呢。当时上海警备司令部的参谋们曾经提议用卡车装满炸药,然后冲入日军工事中引爆,威力足以炸毁这些永久型要塞。

可惜经过实际研究,日军这些工事里面都配有大量的重机枪和速射机关炮,不要说普通卡车,就连坦克也无法在战时有效靠近。用卡车装炸弹冲上去,怕是半路上就被一炮击炸了,反而炸死自己人。

后来又提出使用敢死队背炸药包,但经过分析,这样的敢死队很难突破日军火网。而且就算有1,2个人引爆炸药包,也不足以摧毁这种坚固工事。

最好只好作罢了。

当时中央军已经有87,88两个师配合上海保安总团,警察总队,钟松第二补充旅,56师,57师以及两个重炮团在上海及其周边布防,其中主攻部队自然是87和88师。

而另一个36师还在火车上。

14日当天日军已经做了作战部署,分别驻守在虹口到杨树浦一线约10公里的地区,背靠黄浦江,江上停着第3舰队大小20多艘军舰。

具体如下:

日军八字桥附近警备部队是陆战队第3大队,配备150毫米重迫击炮4门,步兵炮2门,还有坦克装甲车共5辆。

北部警备队陆战队第1大队,配备小口径机关炮2门,坦克装甲车7辆。

东部警备队陆战队第5大队,配备山炮4门,坦克装甲车6辆。

西部警备队陆战队第1大队一部。

中部警备队陆战第6大队,第2大队,配备150毫米重迫击炮,小口径机关炮2门,步兵炮2门。

虹口警备部队陆战第3大队,配备山炮4门。

兵营地区警备部队陆战队司令部大队。

预备队包括陆战队第4大队,第8队等,配备120毫米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共8门,山炮4门,高射炮4门。

日军分段防守,每处都有坚固工事,由一个大队或者半个大队(500到1000人)配合部分重武器防御。

可以说,为了淞沪会战,中国的空军海军和炮兵都用尽了自己全部力气。

日军在上海兵力虽然只有1万多人,但他们阵地后方几公里处就停有日军强大的第3舰队,外面还有4艘日军航空母舰和台湾等地固定机场的日本数百架飞机的支援,就火力上来说,远远强于进攻的87师和88师。

所以开战之初,必须先发制人削弱日本海空军的威力,突袭日军军舰和航空母舰。

没想到日军更为狡诈,他们也采用先下手为强的计策。

14日开战同时,日军就已经下令从台北和海上的四艘航空母舰上使用飞机轰炸中国空军在华东的各大机场。

可惜老天不帮他,当时正是东海的台风季节,海面上大风大浪,日军凤翔,加贺等航母上甲板剧烈晃动,根本无法起降飞机,因此他们的一百多架飞机就无法立即支援。

最终由台北的第1联合航空队司令官户冢道太郎大佐下令出动空军轰炸,新竹机场的18架日本飞机分两路攻击杭州和皖南的广德机场。

其中轰炸杭州机场的9架飞机在飞越台湾海峡时遭遇台风袭击,3架飞机迷航被迫返回,最终只有6架飞到杭州机场。

国军由于没有雷达,并不知道日机已经乘阴雨天气突袭过来。

当时高志航为首的第4空军大队主动请缨赴上海作战,被批准后,他们这个大队刚刚从河北周家口机场飞到杭州机场附近。

飞在最前面的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的座机刚刚降落还不到5分钟,人还在跑道上,突然机场预警部队发现偷袭的日军机群。

当时其他飞机还没有赶到,而驻守杭州机场的寇蒂斯A-12雪莱克攻击机已经起飞去上海执行轰炸任务了。

因此杭州机场除了高志航这个中队的几架美制霍克3战斗机以外仅有几架教练机,根本没有还击的力量,而霍克3战斗机刚刚着陆,连油都没有来得及加。

焦急之下,高志航立即跑回飞机,跳入机舱,准备起飞应战。

就在日机飞到杭州机场上空时候,第4大队剩余李桂丹,毛瀛初这两个中队飞机刚刚着陆,高志航一面驾驶飞机起飞,一面向他们大声呼喊,让他们立即起飞,不要降落。

高志航他们刚刚起飞就和日机遭遇,两军随即激战,正是险到了极点。

第4大队是国军空军中最强的一支部队,高志航他们也是当时中国空军中水平最高的飞行员。

两军一场激战,6架日机中2架被当场击落,2架被重创,只有2架赶忙扔下炸弹后逃走。

回程途中,被击伤的2架日机由于伤势过重先后坠毁,中国空军第一仗获得了4:0的成绩。

之后两日中日空军继续激烈激战,中国空军飞行员极为勇敢,以高志航为例,这几日每天仅仅休息1,2个小时。

14日,15日中国空军先后击落击伤24架日本飞机,同时拼死轰炸了日军军舰,日军阵地等目标,对地面部队的进攻起到了一定的支援作用。但中国这边也有一定的牺牲。

其中有两个事件最有有名。

17日,第5大队阎海文驾驶座机奉命轰炸日军阵地。他的飞机是从美国购买的寇蒂斯A-12雪莱克攻击机,这种飞机性能平平,最高时速仅仅为200多公里,但可以超低空轰炸,投弹较为准确,当时国军装备了20架这种飞机。

阎海文和战友们将炸弹全部扔在敌军阵地上,但返航时却在虹口地区上空被日军高炮击中,一个机翼当场脱落。

阎被迫跳伞,却他当时的位置是在日租界上,最终降落伞不幸飘入日军阵地。

日军发现一个飞行员落入他们阵地,就立即出动几十人四面包围过来,试图活捉他。

而阎海文此次出击完全是自愿的。

当天出击的飞行员名单中并没有他,但当时日军阵地非常坚固,国军进攻部队奋力冲击,伤亡惨重,真是生死关头。阎海文不愿在这种时候留在后方休息,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当时第五大队大队长王倬才勉强同意让他架机一同出发。

阎海文本人刚刚落地,日军就已经离他只有几十米远,他立即拔出佩戴的两把手枪向日军射击。

由于日军认为这个中国飞行员被四面包围,又是在日军阵地,根本无路可走,肯定会投降。所以日军根本没有准备,结果一下子被阎海文击倒数人。

日军有几十人之多,靠两把手枪的十几发子弹是杀不完的。

此时日军军官让翻译对阎海文喊话,声称他是空军不是陆军,日军优待空军俘虏,只要他投降就可以活命。

而这边阎海文检查弹夹,发现两把枪中一把子弹已经打完,另一把也只剩一发子弹,已经无法继续射击。

在听到日军这几句喊话以后,他突然跃起高喊了一声:中国无被俘空军!随后举枪对准自己头部开了一枪,壮烈殉国,年仅22岁。

当时周围的日军都目睹了阎自尽这一幕,又通过翻译知道了那句话的含义,都非常的钦佩。

日军内部一向认为宁死不屈,杀身殉国为真正的英雄,而英雄不管是哪国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此时虽然阎海文是敌人,不过日军对阎也非常尊敬。他们全体对着阎的遗体三鞠躬,并且将其安葬,还树碑为:中国空军勇士之墓!

阎海文殉国后,日军士兵检查器衣服,意外的发现在他的飞行帽中有一个纸片,写着南通市的一个地址和一个叫做刘月兰的名字。

这一行字显然是女性的笔迹,应该是这个刘月兰女士写给阎海文的。但周围的战友都不知道阎海文谈过恋爱,可能这是他的秘密恋人,而且肯定是在热恋中。所以阎海文从事危险的空战时候,还将她的纸片放在飞行帽中去。可惜年他仅22岁就光荣殉国,这段恋情也就不可能继续了。

战争就是这样,把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破坏了。

阎海文是轰炸日军阵地时被日军高炮击落的,当时他的寇蒂斯A-12雪莱克攻击机速度很慢,一旦低飞很容易被高炮击中,但不低飞就不可能准确炸中日军目标。

其实8月14日当天中国空军冒着台风起飞,连续出击3次,第一次以3架战斗机掩护,轰炸了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但效果并不好,250公斤炸弹根本炸不动坚固的水泥钢板墙。

之后分别由5架,3架的机群轰炸了黄浦江的日本军舰,其中主要目标是旗舰出云号巡洋舰,因为他的火炮威力最大,对地面进攻的国军部队威胁最大。

但由于炸弹威力太小,仅仅将出云号这艘装甲巡洋舰炸成轻伤,后来使用鱼雷艇冒死突袭,也只是将出云号炸成轻伤。

其实对于排水量近万吨的巡洋舰,这样的攻击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8月19日,第2大队分队长沈崇海又一次轰炸出云号,但出云号大量高射火炮和高射机枪。沈崇海座机在准备轰炸时,不幸被高炮击中,机尾冒出黑烟。

实际当时这架飞机并没有被重创,只是轻伤而已,沈崇海完全可以选择在长江或者附近空地迫降。

但目睹出云号舰炮对国军步兵的巨大威胁,他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重创出云号。他随后命令同机的飞行副手陈锡纯立即跳伞,由他自己架机去冲撞出云号。

但陈锡纯这个刚烈的小伙子也不愿跳伞。

于是两人驾驶座机携带着一枚炸弹,以自杀式的冲击,一下子重重的撞击到出云号上。

这一次突袭比未来的日军神风敢死队早了7年之久。

而出云号因为这次意想不到的袭击被重创,如果他是一艘装甲厚度较弱的轻型巡洋舰或者航空母舰,估计当场就沉没了。但它由此也被迫驶离黄浦江到后方修理。作为第3舰队重炮最多的巡洋舰,它的对地火力支援任务也停止了。

沈崇海烈士殉国时年26岁,陈锡纯年仅22岁。

在沈崇海殉国的第二天,日军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总司令大川内穿少将在汇山码头向全体海军陆战队军官训话说:过去在日俄战争时期,大和民族勇敢不怕死的精神何在?现在都被中国的阎海文,沈崇海夺去了。虽然他们是敌人,但是真正的军人,是英雄!

虽然打的如此惨烈,但中国空军的力量不强,当时可以使用的作战飞机只有200架,性能都很差,

比如最先进的霍克3战斗轰炸机,居然还是一战时期的双翼结构,按照当时来说已经是淘汰的产品。至于意大利的菲亚特飞机,甚至正常的起飞降落中都会突然失控,飞上天也是做日机靶子的。

就这些飞机还分别从德意美各国购买而来,自己无法生产,打一架少一架,打掉了就无法补充。

而日军当时一线作战飞机就有1000多架,预备飞机也有1000多架,总数有3000架之多,更有年产1600架飞机的能力(这还是战前的数据,战时数量还翻了好几倍),双方实力是明摆着的,中国空军只能凭借勇气暂时阻挡日军的进攻势头。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