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不敢想象,如果高考阅卷也这样

听说高考分数已出,这个故事可以拿出来晒晒了。

友情提示:对于所有的考生及家长来说,这就是最恐怖的故事,阅读后果自负。

故事出自清代吴炽昌笔记集《客窗闲话》第八卷《科场五则》,顾名思义,讲的是五个跟科举考试有关的故事,今天要扒的是第一则。

说浙江檇zuì李(今桐乡东北)有一位书生,姓吴,既读书,也经商。可能是因为赚到钱,无意功名,一直不想参加科举考试。

某年,科期又近,吴生忽然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的老祖宗来对他说,这一科你必须去考了。醒来后,他也不把这当回事,心想这么久不读书了,还考个寂寞。

没想到,第二天晚上,老祖宗又来入梦,还厉声斥责:“你要是不去考,本科就少一举人,这是有违天意,会被天谴的!”

说得这么严重,吴生有点怕,只好跟祖宗坦白说,我平时没认真写过八股文,临急抱佛脚也来不及。祖宗说这不是问题,本科头场作文是《乡人皆好之》,咱本家吴兰陔(gāi)先生之前曾写过这题,是一篇佳作,今科他也会参加,你进考场先去找他,把他那篇抄下来。

那时的乡试要考三场,首场考八股文,都从四书里面摘句作题,按规定的套路写(《乡人皆好之》这题就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后两场考策论、公文应用等。其中,首场八股文最重要,写得能入试官法眼,他才会看后面的,否则,头场不行,后面写得再好,试官看都不看。所以,能否中举,基本都是由首场文章决定的。

吴生的老祖宗也真神,不但提前知道本科头场的八股题,还亲自指明了方向,说本家吴兰陔之前写过这题,是佳作,找他抄一下就行。

说到这份上,吴生觉得,再不考真就对不起祖宗十八代了,便答应下来,报了名,等到进了考场,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吴兰陔在哪一间试室。

清代,江浙乡试都在南京秦淮河边的江南贡院进行。跟现在高考不一样,考生一人一间“号舍”,也就是有编号的试室,很窄,也就两平方左右,吃住都在里面。因为每科要考三场,每场三天,考生必须提前一天进场,第二天凌晨发卷开考,第三天才允许交卷。正式公布题目之前,考生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吴生才有机会去找他吴兰陔。

这位吴兰陔,说起来也悲催,擅长写八股文,带过几百个考生,中举的不少,但他自己就是运气欠佳,屡考屡败屡败屡考,五十多岁了,又踌躇满志来赶考。

吴生找到吴兰陔,先恭维一番,表达了后学崇拜之意,然后转入正题,说吴老先生,一直听说您写过一篇题为《乡人皆好之》的八股文,读书界称为范文中的范文,可惜我跟先生离得远,无缘得见,现在终于有机会求教,不知先生可否把这文章给我学习学习。

吴兰陔被捧得飘飘然,笔走龙蛇,便把他写过的那篇《乡人皆好之》默写出来。吴生说太好了,我想带回号舍揣摩学习可以吗?吴兰陔点点头,喜欢就拿去吧,不用客气。

吴生很高兴,道了谢,捧着文章就回去自己号舍了。

开考时间还没到,吴兰陔无聊,信步走到吴生的号舍,算是回访。没想到,发现吴生正在卷纸上奋笔疾书。吴兰陔很惊讶,说试题还没出,你怎么就开始写作文了?吴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后辈读先生雄文,爱不释手,恭恭敬敬抄在卷纸上。反正不管什么题,我都写不了,最多就是文不对题,没考上就是了,也没啥损失,我只想以此向先生致敬。”

吴兰陔顿足长叹,说:“唉,我害了你了,我害了你了!”说完转身离去,遇到认识的考生,就把此事告诉他。很快,吴生提前抄作文之事,上了考场热搜。

凌晨,试题一出,头题果然是《乡人皆好之》。吴兰陔这才知道被人坑了,后悔莫及,得意之作被人抄去,要是再写出来,那就是科场舞弊,要杀头的。算了,老天爷就是不让我中,奈何。又随便写了篇新的,交了卷。后面两场,他心灰意冷想弃考,还是家人苦劝才勉强考完。

没想到,一放榜,吴兰陔竟然中了。他百思不解,带上自己的旧作去求见主考官,说:“学生在写作文方面也算小有名气,但卷上那篇实在是应付之作,我之前写过这篇,这才能代表我的水平。”

主考官认真看了,说,这篇确实比应试那篇好很多,但如果你当时写的是这篇,中举可能性会很小。实话告诉你,那么多的考卷,阅卷者不可能细看,都像走马观花一样,所以那些行文有气势的、中间有几句比较抓人的,相对就容易给高分。你这篇如果不是反复细读,很难看出妙处,因为,阅卷者实在没有闲工夫去细看。

吴兰陔恍然大悟,后来还出了一本畅销书《读墨一隅》,类似于现在的《高考作文秘笈》。

再说吴生,考完回去,知道本科必中,特意定制了新衣服,订好饭店,准备等着放榜请亲朋好友庆祝一番。没想到,放榜后几天,根本就没人来报喜。他纳了闷,特意跑去看金榜,赫然发现,吴兰陔高中,他却名落孙山。回到家,恼羞成怒,指着家神牌就骂:“坑爹的我见过,没见过这么坑子孙的!”差点把家神牌给砸了,当然最后还是不敢。

当天夜里,祖宗又来托梦了,一见就骂:“不肖子孙,我说你不考就少一举人,又没说就是你。这就是天命,你要不是去抄吴兰陔的文章,他肯定会自己把那篇写上去,那就会再次落第,懂吗小子?”

吴生这才明白,老祖宗忽悠他去考试,就是为了让本家吴兰陔能考上。

原来,同样是考试,有人命中注定,有人命中注水。

当然,这样的灵异故事,也没什么新鲜的。故事的重点,其实不在于什么这个,而在于,主考官向吴兰陔透露的阅卷真相。原文如是说:

“盖阅卷如走马看花,气机流走者易于动目,此文非反复数过,不知其佳处。试官有此闲情乎?故无益也。”

江南贡院有超过两万间号舍,而每一科的阅卷时间只有十天,刨去密封、抄录等,真正阅卷时间可能五天还不到,阅卷人数有限,每天超负荷工作,怎么可能细心看你的作文。

更何况,作文是完全排斥量化、标准化的,全凭阅卷者主观评判,你写得越有深度,就越有可能被看走眼。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故事是失意科举者的杜撰,为自己的名落孙山找个理由。

没错,什么祖宗托梦,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故事的主角吴兰陔,却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吴懋政1717-1793,号兰陔,浙江海盐人,乾隆庚午科1750举人,壬申科1752进士。曾任广东博罗县知县,后调任浙江处州府学教授。告退后,被聘为应试举子授课,门生达数千人。

略有不同的是,吴兰陔中举时只有三十多岁,虽然年纪也很大了,但不是故事中说的五十多。他中过举,当过官,退休后还受聘给应试的学生辅导作文,可见,由他转述的科举阅卷内幕,不由得人不信。

《客窗闲话》的作者吴炽昌也是海盐人,吴兰陔就是他的前辈本家。所以,吴炽昌在《科场五则》中写的这一篇,事虚而言实,重点不在讽刺,而在提醒:

别以为你作文写得好就一定能考上。

当然了,这只是清代的故事,我们不惮以最大的善意,去相信现在的高考阅卷不是这样的,每一位阅卷者都会认真对待每一份卷子。不然,再怎么精辟论述俗手、本手、妙手,都抵不过神一样的快手。

2022-06-26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