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那些过早的苦读,是何等的苦毒

昨天和好几年没见过面的朋友走了两万步。彼此说生活尤其是育儿。

我就想起来,几年前最后一次约的时候,我就对她的育儿感到诧异。昨天我对她表达了我的意见,这会儿写出来也会给她看。

她说,她不让孩子们吃洋快餐,她说她的老大七岁了,老二五岁了,都只吃过薯条。

还有糖,因为对孩子不好,所以她不让吃,而且执行得极严格。

我就告诉她我自己的理解。

我从小家境不差,但是做医生的父母什么不健康食品都不让吃。严格得和我这个朋友差不多。

我长大以后,对各种垃圾食品,高淀粉,高盐,高油的食品充满了狂热,哪怕吃到恶心。恶心完了过几天就又开始了。

我弟弟现在的饮食偏好和我一模一样。就是我们从小缺盐少味的家庭伙食的对立面。

而就在前几天,路过一家洋快餐,我对娃提议,中午在这里混一顿?

娃想了一下说,回家吃吧。我心里就小得意,他从小我不禁止他吃这些,现在,至少这类垃圾食品他免疫了。

我觉得我的饮食习惯里有一部分是因为从小匮乏而引起的补偿心理。所以有意识地在娃身上纠正上一代人的做法。

另外还有在学习上,我昨天也告诉我的朋友我的理解。

昨天,我嘻嘻哈哈告诉朋友,我娃没有上幼小衔接班,到小学第一次小测验,考五十几分。到了期末也就考九十多。这是接近垫底的分数。

朋友带着吃惊看着我说,那怎么可能发生呢?这么低的分儿。

我对她的吃惊感到吃惊。小学低年级成绩不好,这个问题严重吗?

我不是育儿专家,而且我的孩子也一点儿不出色,相反,学习上以及乐器上,他都算吊车尾。

但是我还是告诉朋友我反对对孩子太严格的原因。

还是以我自己的切身体会为例。

大概是初中,我得了全县的知识竞赛第一名,县里的电视台要播放当时的比赛过程。

那是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偷偷哭了又哭,我特别想看看自己生平唯一一次上电视。

但是,即便第二天是星期天不上课,即便我那会儿才初二,还没有到毕业班,但是我那会儿的周末已经完全没有休息时间了。去厕所都已经是放风。

我不敢提出想看电视的要求。我知道提了也没有用。

就在那前后,是暑假的一天,很多人在我家院子里看录像,因为我家买了周围第一台录像机。

我和弟弟在房子里学习完,然后按照要求早早睡了。院子里的武侠片打得火热。我弟弟终于忍不住了,跑出去想看,我现在还记得,我心里气极了,我气弟弟的蠢。居然他还有那样的幻想。

果然,很快他哭着跑回来了,后来我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弟弟偷偷跑到人群里,我爸爸当着所有人的面,嗓子一动,咳了一大口痰,吐在弟弟的脸上。

我再说一遍,那是一个暑假。我弟弟最多就是初一吧。

去年的时候吧,我孩子的老师留我谈话,大致就是我娃又双叒叕在测验中当了吊车尾。谈完话出来,我拖着娃一边嬉笑一边告诉他,以前有一次我的班主任留下他外爷也就是我爹开家长会,说是中等学生家长会,我爹回来之后大怒,你居然是中等学生!

我给娃哈哈说完,接着就和他讨论我们都热爱的游戏零食以及小视频了。

我还没有给娃说的是,一次考不好,我爸爸能骂得我几个月端起饭碗就哭。一次没有写小作文,我爹能打到我半身都是血条子。

我和我弟弟都对不健康的食品乃至不健康的生活有着极其强烈的热爱。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能转移和升华我强烈的自毁情绪。

我和我弟弟都极其厌恶学习。那种厌恶深入骨髓。我的小半生都在那种深刻的厌恶和我作为智慧生命强烈的求知欲之间来回摆动。而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使我还算是幸运。

我只能说,我弟弟现在的精神以及身体状态,可能才是大多数同样经历的人的未来。那实在是我们需要避免的一种状态。可惜的是,更差的状态的人其实更多。

昨天,我给朋友又一次讲了我学妹。学妹是法国人,我俩的导师是那个方向,法国No.1的学术带头人。和确实优秀的学妹不同,我导师之所以招我,基本是因为他缺个中文资料翻译。

去年学妹奉命来催我。我说最近娃上小学,每天晚上我们夫妻俩得轮流陪着写作业或者做家务,焦头烂额。而白天我忙生计,导师的活得缓缓。

她大吃一惊说,小学不就是玩?还需要陪着写作业?

我那时真的感慨,我学术能力根本无从谈起,学习能力也远远不如小我二十岁的学妹。她的严谨和灵活都让我羡慕。我现在坚持读下去,大半只为了求知欲了。兴趣使然而已。学术地位什么的想都不用想。学妹目前已经让我难以望其项背了。

但是追溯过往,我小学,中学,花的那些时间,做的那些题,绝对让她望尘莫及。我在多年不学数学的情况下,给法国知名工程师学校的预科生指导过数学题。我一直记得那个学生对我的肯定。然而,对于中国任何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那些题目都是小菜一碟。

然而只看我自己,起了何等一个大早,赶了何等一个晚集。到了这么一把年纪,我依然在和厌学情绪做殊死搏斗。比起来,学妹现在早已把我远远抛开了。她起得晚得多,走得轻松得多。

一方面我庆幸,我还有这么强烈而纯粹的求知热情。投身其中,只觉得瑰丽异常。

一方面,我实在感慨,那些过早的苦读,是何等的苦毒,以至于变成了让我刻骨铭心的教训。

我也常和我一个好友讨论孩子学业。她的孩子和我的同岁,俩娃学业也半斤八两。她自己top前几的985本科,而且后来保研了。她对娃目前的成绩很是宽心。而昨天那位要求严格的朋友,自己的学历反而很普通。

也许各自都是补偿心理吧。我爹当年,又何尝不是这样。

最后,我得再次重申,我反对最终导致不学无术的快乐教育。学习不仅仅能带来不错的物质生活,求知本身还能带来很深邃的快乐。尽管我走了很大的弯路,可是我还是通过学习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受益了。

最近看分析说,基础教育减负,是要把义wu教育的选拔功能还原为教育的功能。

我举双手赞成。孩子会了就可以了,为什么要为了那一分半分而失去了成长的快乐。

然而那背后又关系着劳动定价的问题。如果,实际报酬依然体现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那么,基础教育就只能以选拔功能为主。

此外,论中学成绩,在中国比我那个法国学妹出色的学生实在太多了。然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学术上不会有那么好的机遇。这是跳不过去的人均资源的问题。这当然包括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

加这一段是因为怕误导别人对孩子的学业听之任之,马放南山。

至于我自己,目前,我依然热烈带着孩子打游戏,看电影,讨论小说。甚至因为几次请比较长的假带着娃去旅游而被他的班主任批评。

现实压力巨大,而且学海无涯。我看着我来路,我还是想,目前我可以帮着顶住一二,以便最大限度地,不让他在一开始就厌学,说不定他的求知欲能带着他走得更远。而即便他学业不好,也胜过他身心不健康。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