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制裁十一位美议员及公民 被制裁人说“可笑”

中国外交部宣布制裁十一名美方人士(自由亚洲电台粵语组制图)

中国外交部今天宣布,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的十一位美国政治人物与个人祭出制裁,以反制华盛顿上周制裁十一名中港官员。不过,中国的制裁并没有提供具体细节。那么,美国这些被制裁的人士有什么反应呢?

上星期,华盛顿制裁了对香港的自由受到侵蚀而负有责任的十一名中国和香港官员,包括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与中联办主任骆惠宁,禁止美国实体与他们有金融与资产方面的交易等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一在记者会上表示,北京就此做出反制,制裁对象是六位美国国会议员与五位美国非政府组织的负责人。 但是北京提出没有制裁的细节。

赵立坚说:“中方决定,即日起、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的美国联邦参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克鲁兹(Ted Cruz)、霍利(Josh Hawley)、柯顿(Tom Cotton )、图米(Pat Toomey),联邦众议员史密斯(Chris Smith),以及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总裁戈什曼(Carl Gershman)、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总裁米德伟(Derek Mitchell)、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IRI)总裁特文宁(Daniel Twining)、人权观察(Human Right Watch)执行主席罗斯(Kenneth Roth)、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总裁阿布拉莫维茨(Michael Abramowitz),实施制裁。”

遭制裁美国议员异口同声:不怕北京的无用制裁

包括卢比奥、克鲁兹及史密斯在内的美国国会议员,已经不是第一次遭中国的空洞制裁反制。今年七月,北京就针对美国祭出的就新疆的制裁提出反制,其中就包括卢比奥与克鲁兹。周一他们的办公室回复本台查询时,也不改调侃与泰然处之的态度。

卢比奥办公室转发他一早的推文指出,他并不想疑心妄想,但“我开始觉得他们不喜欢我”;克鲁兹办公室则回应,中共想借又一次制裁来转移外界关注打压香港、包括逮捕《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的焦点,这种做法一开始就没有可信度,也起不了效果。

柯顿办公室回复本台查询,则在声明中又一次数落中共在新疆、宗教自由、香港等议题上的打压与迫害人权,柯顿说,中共这些没有用的制裁打不倒他为中国的人权问题持续发声,他还以两个英文字“just wait”正告北京,“等着吧!” 预告他还会有更多针对中共迫害人权的行动。

霍利则在推特上表示,自己不会因此退缩。

包括卢比奥在内,美国多位国会议员都已经表达过,作为促进与推动中国改善人权的政治人物,遭中共制裁是一种荣誉。

被制裁NGO:北京制裁可笑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国际民主协会、国际共和研究所,都不是第一次遭北京点名。北京去年底就在香港议题上,对上述三家机构祭出所谓的制裁。

这一次,是针对代表美国多家非政府组织的美国公民个人而来。国际事务民主协会主席米德伟接受本台访问时就说,北京的做法,不会改变协会在全球推动民主理念。

“我听到(制裁的消息)感到惊讶,因为,国际民主协会去年就已经被北京点名了,但究竟是制裁什么?代表什么意思?我们也不清楚。我不知道北京期望什么,希望我们自我审查?还是制造恐惧、希望我们噤声?我不清楚他们的意图,但我要说的是,我们会继续做我们该做的事。”米德伟说。

自由之家倡议组主任博亚吉安(Annie Boyajian)则告诉本台,美国政府依自身法律制裁中港官员,北京却回敬制裁美国公民个人,中国才是干预美国内政,制裁实在可笑。

她说,“这反映美国上周针对中国和香港的官员祭出的制裁,是多么有效。中共对美国的这种制裁也非常敏感,北京声称别国干预她的主权,却试图规范不在中国境内的人要如何发言,这才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虚伪。”

人权观察中国部资深研究员王松莲也认为中共的做法可笑,她还告诉记者,中共在香港的作为,才是行为恶劣,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实施制裁凸显中共“恶人先告状”。

国家民主基金会总裁戈什曼则引述已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话告诉本台,“推动民主与法治,对抗独裁政权,本来就是我们基金会的任务,这是无罪的,我们也希望刘晓波的‘中国不要再有人因言获罪’的愿望,有实现的一天。”

戈什曼还注意到,中国制裁的美国国会议员,都锁定共和党,意图在美国国内制造错误印象。他要正告北京认清事实,在华盛顿,对抗中共对人权、民主与自由的打压,这已经是跨党派的高度共识。

国际共和研究所则发表书面声明指出,中共试图消灭香港的自由,残害维吾尔少数民族的人权,这一次的制裁只是在企图转移焦点,但这只会适得其反,外界会更加关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政权是如何在中国国内迫害自己的人民。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