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清洁过了头也会让你得病

你的日常卫生习惯怎么样?你每天早晨都洗澡吗?还是过几天才洗一次?你每周都换床单吗?还是等到发臭了才换?你多久换一次毛巾?是每周六雷打不动定时更换?还是非要等到肮脏不堪才不得不换?

我们生活在一个干净的时代。香皂可以杀菌,家用清洁剂号称能杀死99.9%的细菌。简而言之一句话,在我们眼里,所有微生物都是有害的——无一例外。

但有些科学家却表示,太干净了反而不是好事,因为这可能引发哮喘或过敏。那么,应该怎样在过分干净和与细菌共处之间寻找平衡呢?

得益于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的发现,我们从19世纪末就知道某些细菌可能会引发疾病。自那以后,通过改进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我们的健康状况已经大幅改善。

然而,并非所有微生物都是有害的。诚然,的确有一些细菌会产生危害,甚至引发致命疾病,但还有很多都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它们能在我们的内脏中生成维生素,还能保护我们的皮肤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并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在身体外部,细菌能够分解有机废物,为世界贡献了一半的氧气,并调节空气中的氮气含量——帮助地球保持适宜生命居住的状态。如今,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人类的日常生活习惯‌‌‌‌“太过干净‌‌‌‌”。

1989年,英国流行病学家大卫·斯特罗恩(David Strachan)第一个提出,在幼年时期接触细菌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防范过敏。这种观点被称作‌‌‌‌“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

事实上,过敏源于我们免疫系统的失调,它将无害的物质错误地识别成了有害攻击。美国罗素贤者学院(Russell Sage College)生物学家桃乐茜·马修斯(Dorothy Matthews)表示,人体可能对有益的微生物反应过度,原因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忘记了如何与之共存。

因此,我们可能必须了解寄生在身体内部和表面的微生物丛是如何帮助人类的。‌‌‌‌“适应母体内的微生物丛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些无害的微生物会寄生在母亲的内脏、皮肤和其他部位。另外,我们还需要通过环境接触更加多样的微生物。‌‌‌‌”伦敦大学学院流行病学家格雷厄姆·卢克(Graham Rook)说。

铲除病原体

当宝宝的奶嘴掉在地上时,母亲最好通过吮吸的方式来清洁奶嘴,而不是再给宝宝一个无菌的新奶嘴,因为这样能加速新生儿微生物丛的发展,并降低过敏几率。有人或许会称之为暴露疗法,首先应该从食物开始。‌‌‌‌“膳食应该多样化,首选农产品。‌‌‌‌”卢克说。锻炼时最好选择自然环境,不要去健身房。我们或许认为狗很脏,但这种动物反而能帮助多数人增强微生物多样性,降低过敏发病率。

从某种意义上讲,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农夫。它可以确保我们的身体具备各种对生长发育、生理机能、新陈代谢甚至大脑功能至关重要的微生物,同时也会进行一些除草工作,处理掉那些包含病原体的微生物。这也就难怪很多疾病都与微生物丛缺乏多样性有关。即便如此,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缺乏某类微生物会引发特定的疾病。‌‌‌‌“这有朝一日可能会实现,‌‌‌‌”卢克说,‌‌‌‌“但从技术和统计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都异常复杂。‌‌‌‌”

这一观点也获得了其他人的认同。‌‌‌‌“微生物与免疫系统、自闭症、过敏、自体免疫、情绪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都有关系。‌‌‌‌”贝克职业教育学校(Beck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chool)微生物学家玛丽·卢布什(Mary Ruebush)说。她补充道,这种暴露疗法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顺产儿童的过敏率远低于剖宫产儿童,可能是因为前者较早地暴露于母体正常的阴道菌落中。

卢克解释道,在幼年时尽早接触有益的微生物,将对我们日后的健康大有裨益。例如,如果能尽早让肠道接触微生物,就会激活一些免疫细胞。这样一来,等到我们逐渐长大后,肠道就不会对微生物反应过度了。卢克将这些微生物称作我们的‌‌‌‌“老朋友‌‌‌‌”。我们正在丢掉这份友谊,因为极端干净的环境往往导致我们无法像人类的祖先一样与这些微生物保持接触。

这给那些想要生活得更健康的人出了个难题。究竟怎样才能既避开致病菌,又培育益生菌呢?卢克显然不主张跳过洗手等必不可少的步骤。科学家认为,脏手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疾病的主要渠道之一。保持双手清洁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洗手的频率,更在于洗手的仔细程度。专家表示,必须要使用香皂和水,还要彻底搓洗手的各个表面至少15秒钟,然后在流水下冲洗,之后再干燥。用肥皂搓洗可以让病菌与皮肤分离,流水则可以将其从手上冲掉。

但并不是身体的所有部位都要如此严格地清洗。全面而彻底的清洗会‌‌‌‌“破坏正常菌丛,但正是借助它们与有害生物体的对抗才让我们得以保持健康。‌‌‌‌”卢布什说,‌‌‌‌“如果将免疫系统置身于无菌环境中,就好比把大脑的感官功能剥夺了一样。这最终会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因此,过敏和自体免疫病例的增加与很多人太爱干净有关。‌‌‌‌”她说。专家不提倡每天长时间洗澡,因为这会将我们皮肤上的益生菌冲走。但的确应该勤洗生殖器和其他经常出汗的地方,还应该每天更换内衣。

在家居环境中,不能为了对抗致病菌而过度清洁,只需要及时打扫即可。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教授、家庭卫生国际科学论坛(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Forum on Home Hygiene)主席萨利·布隆菲尔德(Sally Bloomfield)表示,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不是一周一次的深度清洁,而是应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有必要的时候及时打扫卫生‌‌‌‌”。

以厨房里的砧板为例。如果你在上面切过绿色蔬菜,那么等到吃完饭再刷洗砧板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你在上面切过生鱼或生肉,那就要立刻刷洗,否则就有可能令家人陷入染病的风险。

毕竟,已经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大约70%的鸡都受到了弯曲杆菌的污染,这种细菌会导致食物中毒,而且极易在砧板上繁殖。

潮湿的危害

医院研究表明,床单和毛巾很容易传播病毒和细菌,但家居环境的风险没有那么高,不太可能孕育出下一个超级细菌。不过,松软的湿毛巾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我们无法通过科学数据明确阐述应该多长时间更换床单和毛巾。‌‌‌‌”布隆菲尔德说。但的确有足够的数据说明,这些物品会增加患病风险。她建议大约每周更换一次床单和毛巾,并且强烈不赞成人们共用擦手巾和其他个人护理物品。

布隆菲尔德表示,温暖潮湿的织物是病菌的天堂。正因如此,厨房和厕所的织物最好能在每次使用过后丢弃或清洗。即便做不到这一点,至少也应该‌‌‌‌“在用完之后立刻仔细冲洗并晾干‌‌‌‌”。与此同时,如果你想把自己身上的细菌传播到所有的杯子和盘子上,那使用茶巾来擦拭餐具是最理想不过的了。所以,强烈建议经常更换,甚至每日一换。清洗毛巾和床单时的温度应该达到60摄氏度(140摄氏度),以便杀死上面的细菌。如果水温较低,最好使用含有‌‌‌‌“氧化漂白剂‌‌‌‌”的洗衣粉。

关于厕所,很少有人在冲水时扣上马桶盖。如果你那么怕麻烦,那就请记住,开着马桶盖就相当于敞开大门欢迎各种细菌随意传播和繁殖。

睡衣则是很多人日常卫生中经常忽视的另一样东西。有调查表明,很多人一直等到睡衣发臭才会清洗。专家认为,至少应该一个星期更换一次睡衣。布隆菲尔德表示,归根结底,关键是控制好临界点。

整体而言,我们不能为了要接触益生菌而重新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我们只是应该保持警惕,不能让家里总是‌‌‌‌“一尘不染‌‌‌‌”。相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生物学家伊卡·汉斯基(Ilkka Hanski)说,关键是要经常出门,在森林里多待一段时间。‌‌‌‌“让你的孩子在能够接触土壤和植被的地方玩耍,那里有丰富的益生菌。‌‌‌‌”他说,‌‌‌‌“如果你家里有院子,最好不要种草坪,让原生植物尽量长高一些。每年修剪一两次即可。‌‌‌‌”

越病越强壮

研究也证实了这些好处。在不过分干净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过敏和哮喘的发病率往往较低。某些细菌还会主动保护我们免受肠道疾病的侵扰,甚至有助于抵抗某些类型的焦虑和抑郁。

如果经常接触家畜,并且能够通过泥土、食物和水接触对人体无害的重要微生物,似乎有助于提升健康水平。‌‌‌‌“接触微生物有助于形成有效的调节路径,控制炎症的发生。‌‌‌‌”美国西北大学生物人类学家托姆·麦克代德(Thom McDade)说。

如果‌‌‌‌“卫生假说‌‌‌‌”是正确的,或许有助于解释过去20年哮喘和过敏发病率快速增加的原因。当然,关于这一现象还有很多其他的解释。例如,许多公共健康趋势也有可能引发这一问题,包括广泛饮用纯净水、滥用抗生素以及污染加剧等环境变化。

‌‌‌‌“似乎很多因素都与西方生活方式有关。抗生素会扰乱我们体内的益生菌,从而破坏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汉斯基说。他还补充道,相比而言,研究明确显示,疫苗没有任何危害,对过敏发病率的增加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卢布什说,从好的方面来看,以后每当你得了一点小病时,你都会从内心明白,这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强健。‌‌‌‌“并不是多数人都想听到这样的消息。每当有一点不舒服,他们都会立刻服药治疗。但每一次你通过药物快速恢复后,你的身体都会更加虚弱。‌‌‌‌”所以,下次当你试图使用大量沐浴液时,请回想一下本文提到的内容。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