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无赖的奉军

民国时期,东北军又称奉军。奉军是张作霖做胡子的底子,纪律不好,在清末巡防营时代,还比较能打。清末剿匪,在东三省,还就得靠他们。但是,张作霖一旦主掌了奉天省之后,名义上已经变成正规军的奉军,还是不讲规矩,以至于首府沈阳,都没有什么秩序。市面和市场没有秩序,经济就好不了。这让张作霖很头疼,经人推荐,三顾茅庐,请出了奉天留学过日本的士绅王永江,负责全省的警务,同时监管财政。王永江要求没有别的,给他全权整顿秩序,即使抓了张作霖的把兄弟,张作霖也不能管,张作霖答应了。经过王永江的一番整顿,奉天迅速恢复了元气,张作霖凭着这个本钱,拿下了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成了东北王。那个时候,只要在关内,奉军还是有所约束的。

但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张作霖,却有天下之志,时不时地要出关折腾一下。只要奉军出了关,就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张作霖也不加以约束。在他和他的部下心目中,有着很强的内外人的观念。关外是东北人的家乡,在自己家里不能胡来,但是出来了,就无所谓了。

张作霖自己,在北京跟众军头推牌九,赢了还好,一旦输了,能赖就赖,实在赖不了,就给人家奉军的军用票顶账。那个时候,各个军头发的军用票,根本没有信誉,给人军用票,等于是赖账不还。张作霖如此,下面的人有样学样,也跟着干。当年北京人有句话,说奉军是“妈拉吧子是免票,后脑勺子是路条。”东北人说话,张口“妈拉个吧子”,而且从小把后脑勺子睡得平平的。奉军官兵尤其是军官,坐火车经常不买票,有人查票,张嘴就骂:妈拉个吧子。查票员一看是奉军,就躲了,惹不起。真要是硬查,轻则挨打,重则吃枪子。所以,只要开口妈拉吧子,就可以免票。甚至在卧铺车厢,也出现过奉军军官上车不买票强占人家铺位的事儿,不让还不行。当年北京盛行洋车,拉洋车的,看见后脑勺平平的人,一般都躲,躲不了,车资是甭想要了,要是敢要,就是一顿拳脚。所以说是后脑勺子是路条。那时节,路条都是军人开的,执行军务。

什么地方,只要是奉军驻扎,这个地方绑票,抢劫,偷盗,强奸等犯罪就一定会多起来。到底是兵干的,还是匪做的,真是说不清。

那个时候,北洋系统的各支军队,大体上纪律还行,除了兵变,对老百姓的扰害不大(当然后来仗打多了,兵招多了,也开始败坏)。所以,关内的人,一致对奉军印象不佳。一直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样的印象依旧存在。奉军来了,大家能躲就躲。1924年奉军打败了直军吴佩孚,进入关内,后来又大举南下,孙传芳一说反奉,各省群起响应,不旋踵就把奉军赶出了东南半壁。

正因为如此,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拿了奉系的钱,做奉系的内应,搞垮了吴佩孚,尽管他自己的部队纪律不错,但此举却很不得人心。造成了他后来一系列的被动,最终被奉军打败,部队四散。同样,吴佩孚东山再起,做出联合奉军讨伐冯玉祥的决定,就是在自己指挥的各支军队中,也不得人心。一方面,再起的吴佩孚今非昔比,没有了亲手训练出来的嫡系部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大决策上不得军心,结果导致再起的吴佩孚,一丁点也不见了昔日的雄风,任谁都打不过。

在北洋时期的各个割据一方的军头中,张作霖要算是实力最雄厚的一个了。东三省由于跟日本的特殊关系,没有人敢进兵关外,所以,有一个辽阔丰饶而且稳定的大后方。奉军的待遇之高,武器之好,也是关内诸军所不能望其项背的。关外的军队,欠饷是家常便饭,一拖欠就一两年的部队,有的是。但是,奉军从来不欠饷,打仗的时候,甚至开双饷,三饷甚至四倍的薪饷。每支部队,都装备精良,而且弹药充足。但是,第一次跟粮饷弹药三缺的直军作战,只打了六天,就一败涂地。后来经过将近两年的现代化整顿,才稍微像了点样,可以打点硬仗了。军队的纪律,就某些部队而言,也好了许多。但是像张宗昌的部队,还是差得没法说。

北洋时期的内战频仍,但在奉军没有大举入关之前,战争对民众的扰害还不算大,但是,奉军来了之后,什么都变了。

2018-01-25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