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酸梅汤的前世今生及熬制方法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这是清朝郝懿行写的《都门竹枝词》。老北京都会记得那时北京街头卖酸梅汤的人手敲冰盏发出那种清脆悦耳的声音。

酸梅汤。古籍中所载‌‌‌‌“土贡梅煎‌‌‌‌”,就是一种最古老的酸梅汤。南宋《武林旧事》中所说的‌‌‌‌“卤梅水‌‌‌‌”,也是类似酸梅汤的一种清凉饮料。酸梅汤因其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

在炎热的季节,老北京多数人家会买乌梅来自行熬制(也有用杨梅代替乌梅),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那时,进入夏季的北京城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随处可见卖酸梅汤的摊贩。摊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间熬得),挂一幅写着‌‌‌‌“冰镇热水酸梅汤‌‌‌‌”的牌子。摊主手持一对小青铜碗,不时敲击发出铮铮之声。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闻声已自清凉之感。一碗下肚,暑气全消。那时的酸梅汤经营者不光沿街叫卖和摆摊出售,以酸梅汤为主的店铺也不少。如天桥‌‌‌‌“邱家‌‌‌‌”,西单牌楼‌‌‌‌“路遇斋‌‌‌‌”,东安门丁街‌‌‌‌“遇缘斋‌‌‌‌”,前门外‌‌‌‌“九龙斋‌‌‌‌”,都很有名。

传统酸梅汤的原料有乌梅、山楂、冰糖、陈皮、甘草以及桂花,后人又加了洛神花和玫瑰来增色。《本草纲目》说:‌‌‌‌“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它能除热送凉,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乱、痢疾,在《白蛇传》里就描写了乌梅辟疫的故事。山楂有助消化,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和活血化淤的作用,陈皮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的积气,增加食欲,甘草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既能够缓和药力过于猛烈药物的药性,使它们药力温和而持久,又能够协调某些药性相反的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桂花,之所以要在酸梅汤里配桂花,是因为桂花可以增添酸梅汤的香味,这也符合‌‌‌‌“香味可消除体内湿邪、去暑热‌‌‌‌”的中医理论。至于玫瑰和洛神花的添加就看个人喜好了,传统的老北京酸梅汤里是没有这两位材料的。

将乌梅及其他辅料一起泡发以后,放上冰糖与桂花一起熬煎,冰镇之后就成了酸梅汤。炎炎夏日,为自己和家人精心熬制一份酸梅汤,绝对是一件赏心与爱心交相辉映的美事!

下面是老北京酸梅汤熬制方法,供大家参考,和熬制中药的方法是一致的哟。

1、除桂花和冰糖以外的所有材料,用流水冲洗干净;

2、加水3升,浸泡12小时(过夜);

3、上火,大火煮开转中小火保持微微沸腾,炖煮1.5—2小时;

4、加入适量冰糖煮化,尝一尝,调出适当的口味儿;

5、过滤出汤汁;余下的料渣重新入锅,加水2升;

6、大火煮开,中小火慢煮40分钟—1小时;再次加入适量冰糖,调出适当的口味儿;

7、加入桂花,关火搅匀,静置片刻;过滤出汤汁,弃去料渣不用;

8、混合两次熬煮的汤汁;晾凉即可饮用,冰镇后口味更佳,饮用时还可以再加入冰糖和干桂花。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