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美国对台政策辩论

美国大力支持维护台湾人民的安全,最近获得确认。在美国国会四月份通过、并由总统拜登签署的四项对外援助法案中,为台湾提供额外支持的法案获得最多同意票。联邦众议院有三八五名议员投票支持向台湾提供外国军事融资(FMF),只有卅四人反对。相较于支持乌克兰、以色列,或禁止中国短影音平台TikTok,台湾获得更多国会议员支持。几乎没有人怀疑,美国应该进一步支持台湾。人们理解并广泛接受此举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简以荣:扩大抗中硬吓阻投资

尽管有许多美国专家学者愈来愈担心,台湾海峡可能在未来四年内爆发冲突,但在美国的总统选战中,挺台议题也几乎没有掀起任何波澜。相反地,除了移民、通货膨胀、堕胎、犯罪、乌克兰和以色列等议题,一般民众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前总统川普的官司问题上。

不过,在总统选举的聚光灯之外,美国正在酝酿一场关于如何给予台湾最有力支持的政策辩论。这场辩论主要发生在美国的政策社群,以及国会的特定圈子里。

为了将这些彼此对立的观点带入对话,我任职的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最近举办一场辩论会,讨论美国是否应该改变对台政策。这场辩论会在明尼苏达大学,以书面和面对面的形式进行。做为参与辩论的一方,曾担任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中国、台湾和蒙古事务主任、二〇一八年至二一年任白宫亚洲事务副资深主任的简以荣(Ivan Kanapathy)主张,“为了维护和平,华盛顿必须扩大对于硬吓阻(hard deterrence)的投资。”他主张,美国和台湾相对于中国的军事优势,数十年来一直是维护台湾海峡和平的主要屏障。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近年来军事能力大幅成长,让人怀疑美国和台湾是否能够在两岸冲突中获胜。简以荣警告说,军事较量结果的不确定性,会引发不稳定。胜败愈不确定,中国就愈想测试台湾的防御能力。按照这个逻辑,解决之道是重新建立美台在军事能力上的优势,中国就会意识到自己仍然居于劣势,不敢贸然动用武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台湾人民。

欧汉伦:明确说侵台毁美中关系

布鲁金斯研究所军事专家欧汉伦(Michael O’Hanlon)则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欧汉伦分享他对台湾海峡冲突场景建立模型后的发现。他说,一旦爆发冲突,任何一方都无法确定谁会获胜。对于各种封锁的想定也是如此。

欧汉伦认为,对北京而言,任何对台湾发动两栖入侵的尝试,都是一场危险的豪赌。即使英吉利海峡的宽度只有台湾海峡的三分之一,当时也还没有发明精准弹药和感测器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军在登陆诺曼地行动中,也只是惨胜而已。

欧汉伦对台湾海峡爆发冲突的风险,一点也不乐观。然而,他不同意透过对相对军事能力的数学计算,即可实现吓阻的观点。除了加强军事能力,欧汉伦还主张,华盛顿应该“毫不含糊地向北京表明,如果它对台湾发动全面攻击是为了胁迫台湾投降和统一,美中关系将从此改观。”他表示,中国“不应该幻想,数十年来与美国建立的丰富、广泛、互利的关系,能够在这种情况下维系下去。”

但若云:协助台湾深化国际连结

亚洲社会政策研究所(ASPI)执行主任但若云(Rorry Daniels)警告,不应该以军事手段将台湾议题降格为军事问题。她指出,这种作法可能会“制造出一种迈向冲突的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但若云认为,冲突并非即将到来,也不是无可避免,美国在两岸议题上的一贯立场,已经促成台湾海峡出现一个稳定的现状—“不统、不独、不武”—同时保障了台湾在政治、社会和经济层面的高度自主空间。

但若云主张,美国应该在解决台湾主权议题上保持中立。她警告说,华盛顿愈是倾向于台湾独立,中国对台湾的武力威胁就会愈大。但若云认为,华盛顿支持台湾安全的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是协助台湾深化和加强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的连结。这将提高中国破坏和平的成本和风险。但若云相信,这种作法最终将有利于美国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目标,同时也符合台湾人民追求尊严、持久现状和政治自主的愿望。

汉森:积极与北京接触降低误判

前外务军官、现任明尼苏达大学杜鲁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 Duluth)驻校外交官汉森(Thomas Hanson)则发现,中国在国内面临的挑战愈来愈多,已经快要招架不住。此外,美中关系也承受极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汉森认为,美国最谨慎的作法是积极与中国进行外交接触,以降低误判的空间,避免在台湾海峡擦枪走火引爆战争。

看完这场辩论后,我发现,美国重建对中国的军事优势的想法虽然诱人,但不切实际。美国没有财政空间来大幅扩张军事开支。美国也不打算放弃其全球存在,降格为亚洲的区域强权。美国二〇二四年总统候选人和政党,都不支持这种作法。

这意味着需要一种更全面性的作法来维护和平,并且影响中国的选择。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需要华盛顿和台北之间进行频繁、密切的协调,以及彼此强化的努力。这并不容易,但肯定胜过其他选择。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