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谢田:英国王室起伏跌宕 启迪人类贤德之治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温莎王朝的传人,于英国时间9月8日下午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离世,享耆寿96岁。女王的去世,使我们世界的传统和保守主义的阵营,失去了一位坚定的捍卫者和不懈的实践者。女王执掌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意义最重的王室,七十年间跌宕起伏,突破重重险阻,沿袭和保全了传统的观念、礼节、和仪轨。虽然王者归去,但王室的起伏跌宕、温莎王朝的盛衰、和君主立宪的深意,却依然彰显,这对世界的未来和中国的未来,或未来人类社会的圣人之治、贤德之治,或许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三天之后,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正式宣布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为君主。爱丁堡的宣布仪式过后是鸣礼炮和军乐队演奏《天佑国王》。贝尔法斯特和加迪夫也举行了类似的仪式。早些时候,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其它英联邦地区也举行了类似的宣布仪式。这些仪式可能看起来是浮华和表面的,但在像征性的意义之外,却有着实质性的意义,就是维护社会的延续和稳定,和保证历史和文明的传承。

伊丽莎白二世生前恪守传统的家庭伦理,即便是其夫君、子嗣、孙辈多人不守礼数、不知检点、绯闻不断、甚至丑闻迭出,她总是能够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维护了王室的声誉和尊严,并仪容俨雅、游刃有余、妥善处理,不失应有的礼节和自己人格的尊严。她与菲利普亲王濡沫一生,经历了二战前后的艰难岁月和冷战、后冷战时期的蹉跎。她为了王室的延续不受传统破坏者的侵扰,坚守岗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便在晚年期间,面对不肖孙辈引狼入室,应对那个以热裤、紧身短裙破坏王室形象、又撺掇王室光环、同时污蔑王室之小人,她仍能坦言相对,在以善待人之际维持传统的原则。

伊丽莎白二世的一生中,接待过13位美国总统,经历过15任英国首相,在位时间长度居世界第一。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在位从1662年到1722年,但也只有61年。康乾盛世堪比唐宋盛世,清圣祖康熙对中国的贡献,自不待言。女王在位70年,对英国和世界的贡献,还没有完全展现,其任内从未改变初衷,其政策连续性,也举世无双。

今天世界的左派激进主义者们,在女王离开的时刻,叫嚣着要哀悼女王、但不哀悼她的帝国;他们要求打到英国君主制;还要求“更新英国的君主制”。伊丽莎白二世所表现出来的传统、高贵、优雅、责任、勇气、和虔诚,都是当今魔鬼统治世界之际、黑暗势力的最恨,它们要的新世界秩序、重组、重构,激进左派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路线,正是在要摧毁她所代表的一切。

王室的奢华

温莎王室的豪华奢侈,常常引起人们的诟病。鼓吹取消王室的人,往往以王室花费了太多纳税人的钱财而以利益之心来煽动人们的妒忌,来破坏传统的观念和仪轨。王室花了太多的钱吗?其实并没有,但王室的传统和展示的传统的美丽和魅力,反而带给了英国无穷的商机和利益。有人说,“英国王室的诡诈是欧洲其他王室不能比的”,这未免太过苛刻。

早在1776年,目睹英国社会风向发生变化、传统的社会体制受到冲击之际,王室未雨绸缪,和议会商议协定,设立了“皇家财产局”,或“皇家财产信托”(The Crown Estate Trust),使得君主体制的延续有了经济上的保障,避免了后来王室财产被肆意侵吞。实际上,在中国,当年的《清室优待条件》虽然也指明了如何保护皇室,但后来的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共政权,都没有遵循这些条约,导致中国文化的断层。

英国的“皇家财产局”是英国王室背后的神秘地产帝国,是欧洲最大的地产商之一。它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虽然其掌控的财产跟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有直接的关系。但严格的说来,这些财产不属于英国女王或者英国国王,并且也不属于英国政府或者国民。其所有权非常复杂,是一个精妙的法律设定。

伦敦最豪华和繁荣的西区的中心地带,是苏荷区(Soho)和梅菲尔区(Mayfair),梅菲尔区(Mayfair)往西,是著名的海德公园(Hyde Park)和肯兴顿宫(Kensington Palace),梅菲尔区(Mayfair)的南面,是格林公园和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苏荷区(Soho)往东北,是著名的大英博物馆。伦敦最著名的大街之一摄政街(Regent Street),就在苏荷区和梅菲尔区中间穿过,而皇家财产局则几乎拥有摄政街的所有地产;1.3公里的繁华街道两面,遍布知名的商店、酒吧和餐馆,这是伦敦最黄金的地段之一。伦敦之外,皇家财产局在英国各地都拥有地产,包括城堡、别墅、农地、森林,以及商业区和购物中心。它还拥有英国一半以上的海岸滩涂,所管理的物业资产价值超过140亿英镑。

“皇家财产局”的设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属于执政君主”,但它又不是君主的私有财产——君主不能出售它,其收入也不属于君主,而是属于国家。收入属于国家,但财产局的资产又并非英国政府所有,而是由一个独立的公司运作,王室不参与管理和运行。因为财产局不是君王的私有财产,它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如今的查尔斯三世的个人财富之间也有一个鸿沟。伊丽莎白二世曾经是巴尔莫勒尔(Balmoral)城堡和桑德林汉姆(Sandringham)庄园的拥有者,这两座宅邸是她继承来的,现在应该是她儿子的。

皇家财产局2019-2020财年(截至3月31日)的年度报告表明,公司利润为3.45亿英镑。财产局会将每年的创收交给英国政府,而政府会将其25%的利润返还给女王和王室,作为君主拨款(Sovereign Grant)的一部分。君主拨款每年用于支付王室履行公务和打理王宫的开支。去年的拨款,为8590万英镑。

这种精妙的安排,使得王室不成为国家和民众的负担,又使得传统和王室得以永续生存和发展。最近一次的民调中,61%的受访者表示,英国应该继续实行君主制,赞成选举产生国家元首的受访者只有24%。英国民众对王室的支持率仍然非常的高。实际上,刚刚走马上任的英国新首相特拉斯,年轻时曾经是一个废除王室的积极分子,现在却在女王去世两天前接受女王的任命,出任英国首相。

相比之下,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政府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拟定了关于清朝皇室退位后的相关保护措施之协议文件,叫做《清室优待条件》,亦称《优待清室条件》。清室优待条件的内容包括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清皇族待遇之条件,以及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但是,汉人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未严格遵行这个协议,从第二年起政府就一直拖欠400万两白银的岁用,清皇室也一直留在皇宫而未迁居颐和园。1924年的北京政变中,冯玉祥控制的新政府以《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取代原条件,再后来宣统帝被废除皇帝称号,岁用也大大减少。再后来,到了中共篡国,更是没有遵守“大清皇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和“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修正条件)的条款,而是大肆掘坟、打开了十三陵中的定陵。

议会民主和君主立宪

从历史上看,英国,大英帝国,或者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民族之一。因为香港的原因,大英帝国和中华帝国也有了深刻的历史渊源。在英国境内,现代人类的永久定居点,约在过去5000年内建立。现今的英国曾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帝国统治结束后,日耳曼民族迁入不列颠群岛,英格兰开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欧洲大陆文化开始融入英国,始于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英格兰,并征服不列颠群岛。如今人们知悉的英国领土,是过去几百年中多次合并的结果。公元十世纪的时候,苏格兰和英格兰还是各自独立的国家,后来威尔士、爱尔兰等合并加入,爱尔兰成立自由邦后北爱尔兰留在英国,如今的国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1927年、几乎一百年前才正式存世的。

虽然今天的英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但其对人类的工业革命、工业化、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资本主义制度、议会民主制的建立,都居功甚伟。中国近年来才被称之为“世界工厂”,并只享受了这个头衔不到三十年。但19世纪的英国,才是真正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工厂”。当时它是遥遥领先的世界大国、海上霸主。最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是早期议会民主制的诞生地,也是实践中最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议会制或者内阁制、议会民主制(parliamentary system),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其特点是“议会至上”,政府首脑(总理或首相)权力来自议会。议会制下的政府融合行政权与立法权(fusion of powers),确保其所领导的政府具有民意基础。这与美国实行的三权分立略微有所不同。

现代意义上的议会民主制可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1714年,当时的英国本来是应该由英国君主主持内阁,挑选阁员。但因当时的国王是乔治一世,他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汉诺威选侯国,母语为德语,英国内阁大臣们不喜欢使用拉丁语或法语,内阁和国王难以沟通,逐渐发展出首相一职。后来随着议会权力的增大,开始控制政府,并最终能影响君主。现存议会制的国家或地区,有的采用完整的议会共和制度,也有混合的议会共和制度,有具有礼仪/非执行君主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君主掌握实权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目前实行的,就是“具有礼仪/非执行君主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现代政治学家一般认为,成功和稳定的自由民主政制,不一定需要彻底的三权分立。事实上,除了当年没有政党严重冲突的美国之外,开始实行民主便使用总统制的国家,首次民主尝试大都以失败告终。而议会制的成功率,反而较高一些。

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或有限君主制、共和式君主制、虚君共和制或民主式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达成共和主义或民主主义的理想。英国的议会民主制是君主立宪制,也被称为“西敏制”,是一种特殊的议会民主制,名字来源于英国议会的所在地—伦敦威斯敏斯特宫。西敏制中,国家元首(国王或女王)拥有较大的紧急权力,但受到惯例(而非法律)的制约,而较少执行。

君主立宪制下的君主,是“虚戴君主”,但部分君主立宪之下的君主仍有一些特权,无需经过议会同意便可行使。在实际政党政治中,这些特权几乎都是由首相和内阁建议君主行使的。只在紧急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君主独自行使特权的情况。当然,这可能引发宪政危机。1975年,澳大利亚总督(君主的代表)擅自解除总理的职务,就引发了一次宪政危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即便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和15次的政府首脑更迭中,她都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一特权。但保留这样的特权是必要的,在一些国家如美国最近的选举舞弊中,如果美国是君主立宪的制度,如果君主在这时为国家利益和民众的福祉断然出手、制止舞弊,就可能挽救美国政坛因为道德下滑和共产主义思潮侵袭所带来的灾难。

圣贤之治或贤德之治

人们为伊丽莎白女王的过世感到惋惜,对其后人、温莎王朝是否能够延续其传统感到不确定。温莎王朝的没落,伴随着世界民主体制的衰落。如今,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在普遍人心败坏、道德下滑的条件下,单一的民主制度难以克服其弊端,国家政权、国家公器被别有用心的人们肆意的偷窃、削弱、甚至摧毁。人类需要总结过去5千年的智慧和教训,探索新的、更有效、更公平、和充分保障人民自由、更优越的体制。21世纪的人们,在经历了两次(三次?)的世界大战、四次的工业革命、无数的王朝兴衰和独裁政权的起伏、以及共产主义百年的祸乱之后,应该学的更加理智,更加智慧,可以从古老的先贤和神佛所赋予的智慧中,探索出一个新的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之道。

中国的未来会怎么样?所有的人都看到出来,中国共产党政权会很快垮台。中共灭亡之后,中国未来的政体会是什么样的?海外的有志人士已经在规划、讨论未来中国的政体形式。在笔者看来,中国可以考虑一个吸收了民主制度和传统制度长处,可以在道德下滑的时代,避免现今人类社会弊端的一个新制度。也许,一个兼顾人民自由和个人权力,坚持传统和道德理念的圣贤治国的“圣贤立宪制度”,笔者称之为“圣贤之治”或“贤德之治”,可能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

作为国家治理的体制,当今世界总的说来,有共和制、君主制、和一党制。共和制的政体,包括总统制、半总统制、实权总统的议会共和制、和虚位总统的议会共和制等等。例如,美国是总统制,而台湾则是半总统制。君主制的政体,包括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君主立宪制、和绝对君主制。一党制的国家,国家政权由一个党所把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唯一的执政党。

中国为什么没有实施君主立宪的机会?当然,这有历史上的原因。中国人没有能够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是因为中国的末代皇帝、当时的君主,是一个外族的统治者。如果不是呢?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如果不是清朝,而是明朝、宋朝、唐朝,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历史已经过去,往事悠悠,很难回溯。孙中山先生和国民革命的先贤们在推翻满清王朝的时候,用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因为当时中国的统治阶层是作为“鞑虏”的满清。汉人为主的国民政府当然不可能拥戴一个外族的王室。但王室和君主在稳定国家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巨大和重要的,不管是欧洲和亚洲,保留了王室或者君主制、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都展示了巨大的社会稳定的优势。

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欧美最发达、最先进、最文明的国家,都是“民主国家”?其实在欧美,尤其是欧洲,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非常之多。目前欧洲的君主制、半君主制、双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就有12个,包括安多拉(Andorra)、比利时(Belgium)、丹麦(Denmark)、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卢森堡(Luxembourg)、摩纳哥(Monaco)、荷兰(Netherlands)、挪威(Norway)、西班牙(Spain)、瑞典(Sweden)、梵蒂冈(Vatican City)、和英国(United Kingdom)。

政府可以走人,可以走马灯似的更换,但国家是永恒的。王室作为国家的象征,在时时刻刻的印证着这一点。中国作为世界的“中土”,当然也是永恒的,不管中国这块土地上的王朝经历了多少过,后王朝时代政权经历了多少个,政府经历了多少,从民国政府到共产党政府,都不是这块土地的拥有者,而只是一个监护人、经理人、管理者而已。经理人、管理者做得好,可以继续做,做的不好,就必须更换。不管是用哪种类型的更换程序,和平的或者暴力的,不管当事人是否愿意,经理人、管理者是必须更换的。但是国家呢,则是永恒的。这,应该就是人类社会的治理和延续,所必须具有的形式。

神给人类定下了人类世界的秩序,但人类似乎没有好好的遵循。五千年来人们争争斗斗、互相杀戮,来来往往的建立了许多的制度,到如今也没有一个堪称完美的制度。退而求其次,能在最长的时间里,为最多的人,创造最大的自由和幸福的制度,应该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自1688年来,英国皇室与议会信守着彼此之间的契约,使英国人民不用遭受政治的腥风血雨,享受到三百年的政治稳定,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制度。当今的乱世、末世之中,许多人们都意识到,英女王带走了昔日贵族最后的体面,随着英国女王一起离去的,是她代表代的高贵、优雅和体面。我们的世界,明天是否会走向更大的放纵和堕落?人类命运正在十字路口,有多少人能够意识的到?

世界上的人们,在缅怀女王的德馨,人们对女王数不清的颜色的、各种各样款式的外套,尤其是与每一套外套都精美匹配的帽子,对细节的关注,都感叹不已。不知女王身后,这些美丽的服饰会怎么处置,建立女王博物馆?传统和优雅、正统和高尚、礼节和尊严,都在女王身上有完美的体现。这些知书识礼的特征,也是文明人的表征,也曾经是古代中国人的特征。很可惜的是,当代中国人在中共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破四旧”之后,已经失去了这些雅致。但从这件事情中反映出的,是女王对职责、规则、规范的重视,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面对英国议会和内阁所有的决议,首相的更迭,都只说了一个词—“同意”。女王受到广泛的尊重,当然是因为她有女王的称号,但也是因为女王从来没有滥用过她的权力。她可以行使任免首相的权力,可以否决政府的决定,可以行使法律的豁免,但她从来没有这样做,她在权力的诱惑面前,经受住了考验。但是,虽然女王从来没有行使这些权力,但让她保有这样的权力,可以在最危急之时力挽狂澜,恰恰是君主立宪制的伟大之处,也是中国未来制度的设计者们应该考虑之处。

贤德之治

中共即将走入历史,共产主义暴政在中国的统治即将结束,人类也可能很快迎来一个新纪元。中国内外的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已经在进行中国宪政民主的探讨,探索后中共时期中国的政体和社会格局。对于新中国的设计蓝图,如果人们纵览人类历史上的德政、仁政、专政、和暴政,汲取从秦始皇到毛泽东、从乔治一世到伊丽莎白二世,从乔治华盛顿到川普拜登的教训,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到道德的重要,自由的可贵,和人性的善恶,我们不难发现,圣贤统治、道德治国、遵从民意、权力制衡、自由保障,应该是新中国蓝图设计的基础。在这里,笔者仅提出一个“圣贤和道德之治”、或称“贤德之治”的概念,它综合了君主立宪制在继承传统、延续纲常方面的优点,和议会制代表利益团体的长处,以及共和制体现民意的优势,或可为未来的中国提供一个架构上的参考。

贤德之治之谓,为什么圣贤之人、道德之士,作为国家的主心骨,是那么的重要?《说文解字》说,“德通得,得即德也;亦即,有德就可以得,有德就可以得到。”《荀子‧王制》说,“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老子》四十九章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也就是说,善良对待别人,善待任何人包括不善的人,我们就是在积德,善是一种德;以真诚对待诚实的人,也以真诚对待不诚实的人,就是具有诚信的德,信或者真诚、诚实,也是一种德。《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

中国人的传统和普遍的观念中,都对“德”、“德行”有很高的评价。中国人瞧不起人、蔑视人和挖苦别人时,说“瞧你这副德性!”“就凭你这个德性”。看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和作风时,往往把外在的低下和内心的特质联系在了一起,就是“道德品性。”我们从内心深处都清楚的知道,“德行”不够,就不配成就什么;德不配位,就没资格得到什么。“德馨”或者“德行馨香”(《书.陈君》),是最重要的。明德惟馨,馨是能散布很远的香气,如馨香,如兰之馨。唐诗人刘禹锡作《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今天的世界,比如人们关注焦点的美国社会和中国社会,人们已经充分的看到了无德之人、缺德之士、损德之小肖,能够给社会和民众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贤德之治下的国家元首,或者君主,或曰国王,或曰总统,应该是像尧舜禹时代那样,是由被全国人民推举出的圣贤来担任。注意,是众人的推举,而不是选举,更不是竞选。推举圣贤的办法,可以从乡村一级推举,推出乡村的圣人贤人;然后各村推举县级、市级、省级的圣人贤人,最后从各省中推举出的圣人贤人之中,推举国家的元首。推举的过程全部公开,推举的人应该几乎是透明的,其德馨必须服众,其德行必须无暇。

“贤德之治”、圣贤制度下的国主、君主、或元首(总统),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是德行高而声名远扬的人,是真诚而善良的长者,没有任何的犯罪记录,没有任何的丑闻和污点,不是现任的政府官员,不是任何政党的党魁或领袖,不是任何宗教团体的首领,也不是任何利益团体的头领和代言人。符合上述全部条件的人,至少在“知天命”和“耳顺”以上的年龄,是可以尽量的少被名利色气所动之人。“贤德之治”下贤君或元首的家人,不管远亲近邻,一概不得担任政府公职。这样的“贤德之治”下的贤君或元首,可以以社稷和国家为重,以人民为重;不会出卖国家,不会被收买和胁迫,不会涉及党派的利益,而只在崇高的道德标准下,服务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

“贤德之治”下贤君或元首的唯一职责:是罢免政府首脑(内阁总理、首相)和一切政府官员,但没有任何任命之权。一旦政府总理/首相被罢免,议会需要临时推举,直到下一次的全国选举。“贤德之治”下贤君或元首是终身制,任期直到其离世或自愿离职。“贤德之治”下的贤君或元首在位之时,需举行另一轮的推举,推举其继任之人来侯任、准备接替。

在“贤德之治”下的中央政府个各级政府,可以采纳按党派组阁或联合组阁的内阁制的方式组建。国家的文官/公务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参与国家大政方针之决策,并随政党选举成败或政策改变而进退,如政府各部部长、政务委员及各部副部长/政务次长。政务官是具有政治取向的政府官员,是“政治首长”及“政治任命”。事务官是依照既定方针执行的永久性公务员,是行政层级中政策执行层次的官员,亦称“常任文官”、“永业文官”。事务官员不得依附任何政党,不随政党的更替而变动,保持政府运作的连续性。地方省、市、县级政府也同样产生,地方高度自治。

总而言之,在道德治国、圣贤统治的原则下,中国或许可以实行虚位君主、民选议会、二权或三权分立,以道德和圣贤治理,走出一条合乎天理、可以永续存在、又兼顾当代复杂人心的一条新的国家体制之路。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