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普通人想要好的生活 选择并不多

普通人的选择并不多。#拼多多员工猝死#之后,你认为明年选择互联网大厂的毕业生会变少吗?他们还是会拼了命的去争取996的‌‌“福报‌‌”。因为这是很多普通人多赚钱唯一的路啊。

你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20岁的时候在大学校园,可以和一群同学挤在14平米的宿舍里。25岁的时候,可以和一群陌生人一起去挤群租公寓。35岁的时候呢?45岁呢?退休了呢?

也一直这样挤下去吗?

你要是不想挤,想要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就需要钱。哪里能赚到钱?互联网加班去换。

我刚看我自己的微博问答,有人问我为什么职场类的博主碰到要转型的人就推荐体制内和互联网。换我去推荐也是这样啊。体制内最温暖,可是难考啊。今年公务员录取比例就是61:1啊。考不进才是真的问题。想要高工资,就是去互联网企业加班,不然还能去哪里呢?

除去回老家没其他路了啊。

我自己看朋友做公号,他自己是媒体行业的。在上海拿出自己一套两室一厅的老房子给三个女孩子住。两个211新闻毕业的给6000块,她们挤在大卧室,五险一金全都自己交。还有一个美院毕业的,给8000,也没社保,做视频美工。自己一个小房间,客厅就是办公室。我当时听见就调侃她以前的斗士自己当老板了就堕落了。她也觉得冤枉,因为平行对比在上海包住给这样的条件绝对是说得过去的。

你真的横向去社会上比较一下,投投简历找找工作,就知道为什么大家都拼了命的想去互联网大厂996了,因为根据给的工资比,确实没什么更好的选择了。

我自己有的时候真心觉得我们的社会结构对高学历者太过残酷。大家从小学习的就是有个好学校毕业,将来就有好的工作。可是好工作真的特别少,国家欠缺的都是体力劳动者。结构错配了,就是会有一大群人失落。想要好的生活,也就那么几条路能走。

还能怎么办?

延伸阅读:@阑夕

还是再多啰嗦几句拼多多这事儿吧:

-严格来说猝死并不是死因,它是一种死亡方式的概括,我们至今仍未知道那位不幸去世的拼多多姑娘,究竟是死于什么疾患,拼多多发公告的字里行间里尽是急匆匆的痕迹,还特意强调了已经火化这个句号。

-这不是要制造什么阴谋论,指责拼多多是在掩饰真相云云,从逻辑和经验出发,这场悲剧当然是具备偶然性的,很难直接得出是工作的劳累遭致了死亡这一结论,但是拼多多看上去连为自己‌‌“洗地‌‌”的意图都没有,只想尽快翻篇。

-正是这种想要翻篇的态度,让这家公司缺少最基本的人道主义的模样一览无遗,吝于厘清事实,吝于承担责任,甚至是吝于哀悼一条生命,何况这条生命是在为你们卖命的过程里死去的,这难道不也是你们自己的损失么?

-仅是心源性猝死,中国每年就会发生超过50万起,各行各业都有,所以从宏观上,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企业避免员工猝死——就像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杜绝车祸——但是具体到每一起事件上,都意味着独一无二的离别,丧失敬畏就是丧失人性。

-拼多多可能无法理解为何舆论会在一天之内升级到如此爆裂——打交道过多,我太清楚这些企业的心理活动了——对它而言,这不过是上万名员工减掉了一个,是一个和成本、财务、结构挂钩的数字变动,但是微光所聚,再小的影子,都有一个属于她的世界。

-波澜壮阔的愤怒来自各种碎片拼接出了一个熟悉的形象,充满干劲的年轻女孩,对前途拥有无限的乐观,想要为公司业务开疆扩土,也不忘忙里偷闲的谈着一份恋爱,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的当下和过往,所以共情,所以火往头上涌。

-记得以前有家傻逼公司搞宣传,说在办公室里备好了速效救心丸,绝不让员工难受了没药吃,结果不出所料的被骂得惨不忍睹。我现在倒是觉得这是相当实诚的方案,我的意思是,大家不妨都坦诚一些,如果真的实在避免不了高强度工作,那么公司至少应该做足补救准备,把底线尽可能的朝上抬一抬。

-把员工当人看,哪怕是演戏撑门面,也把这戏给做足了,HR时不时假惺惺的嘘寒问暖一番,关心一下员工的营养均衡和心理健康,容忍他们在工作的罅隙里喘口气,万一出了岔子,在本分之外再多做一些善后,请问,这很难吗?它又会让你多花多少钱呢?拿钱买体面买人心,这买卖怎么都不亏啊。

-只能解释,企业家太重视经营企业的天职了,一个个的都太职业了,满眼都是市场和增长,钝感到和正常人的情感分道扬镳,而后果,就是你们要消耗成百上千倍的成本,来替自己的冷淡擦屁股,真他妈活该。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