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当马屁成了运动

拍马屁,是各个朝廷的常态,因为皇帝几乎没有不喜欢人家拍的。尽管哪个皇帝都知道,拍马屁的人,很可能不是个好饼。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偶尔有例外,是因为拍的言辞实在太低劣,或者没有拍正地方,所谓马屁拍在了马腿上。所以,做臣子的,苦练嘴巴和笔上的功夫,实在是太必要了。难怪老外说,你们古代的王朝,满朝都是文学硕士。

不过,一般来讲,正经的王朝,皇帝倒没有这个必要,发动一场拍他马屁的运动,让朝臣们争先恐后,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拍,比着拍。即使是好听的话,猛着听,连着听,耳朵里灌多了,也是会腻的。就像爱吃红烧肉的人,连续几天猛吃下来,也受不了。正经八本的皇帝,自信心也比较足,有的人,偶尔听两句不好听的,也有耐受力。

在我的记忆里,生生掀起马屁运动的,有两位。一位是假皇帝,一位是真皇帝。假皇帝是明朝的魏忠贤,在天启朝,他的话,比皇帝的还好使。皇帝虽然是假的,但权力却是真的。他自称厂臣,这个厂臣,却不是臣,明朝上下,由于东厂的淫威,哪个敢对他的统治说半个不字呢?明熹宗朱由校这个皇帝,其实不是他的靠山,而是他供的牌位。

这个假皇帝,在他走向末日的前夜,掀起了一场马屁运动——各地为他建生祠。地方官争先恐后,一个比着一个拍,你说厂臣是伟人,我就说魏公是圣人。你说他堪比尧舜,我就说他“帝德难名”。遍地的生祠,一共建了九十几座,直到崇祯继位,各地要求建生祠的奏章,还像雪片一样飞来。

这样的马屁运动,虽说是下面的官员发起的,但绝对得到了魏忠贤的首肯。说不定,就是他和他的党徒特意设计的。这样的运动,说白了,就是把这个假皇帝,在名义上也变成皇帝,或者说比皇帝还皇帝的皇帝。

这也难怪,自古以来,做宦官的,尽管权力大到可以摆布皇帝,甚至擅行废立,但是,想要自己坐上龙椅,自己这关就过不了,毕竟,关键零件没了,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即使像魏忠贤这样的,都事实上掌握皇帝的权力了,还得在上面供一个皇帝。明熹宗死后,作为血缘最近的信王朱由检,看上去也挺乖的,自然也就被拉出来做皇帝了。

但无论上面供着谁,都是个牌位。所以,把自己打造成比皇帝还皇帝的圣人,无论如何都是需要的。

另一场马屁运动,规模和声势,都比为魏忠贤建生祠要小,是由清朝的雍正皇帝发动的。那是干掉了重臣年羹尧之后,发现朝臣里的文学侍从钱名世跟年羹尧有文字往来。于是,发动朝臣,火力全开,一起写诗批判钱名世。于是,朝臣们不遑多让,争先恐后,用大批判的方式书写诗样的大字报,狠批这个皇帝树的靶子。批得越狠,就越是能讨好皇帝,如果不积极,或者敷衍了事,后果自负。自然,朝臣们很卖力,越批越狠,雍正皇帝,龙心大悦。

现在看来,雍正对于搞掉为他立过大功的年大将军,还是有点心虚。多少有点担心过河拆桥之讥,发动一场大批判,试试朝臣的反应,也给自己壮壮胆,很有必要。

凡是运动,都必须有众多的参与者。参与者跳起脚来干,生怕发动者看不见,半是谄媚,半是害怕。明摆着,虽然看不见,但谁的脑袋后面,都可能摆了一把铡刀,用西方的话来说,就是头悬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自家吃饭的家伙,怎么说,都是金贵的,至于气节道义还有脸面,还是放放吧。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