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本想改变命运,却沦为这个时代的病人

最近,我身边的一位朋友为了卖房、买房和孩子上学的事儿,忙得焦头烂额。

去年底的时候,他决定把位于首都副中心的一套从未住过一天的毛坯房卖掉,在繁华地带的东三环附近买一套房子自住,也为了孩子上学。这位朋友买房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只用了一个周末,看过一套房,就定下了。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公共交通便捷,可是小区内的居住环境,却并非尽如人意。在今天的北京,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买房子这事儿的关键不是买来住得舒心不舒心,而是买得到还是买不到,买得起还是买不起,挑选房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自己的预设条件一条一条砍掉的过程,家的梦想逐步破碎的这个过程很糟心,却是千万人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可是没想到的是,卖房、再买房这么一倒腾,手续办了半年还没有办完,因为他赶上了政府政策大调整,北京的房价一路飞涨,交易异常活跃,光过户排号就排到了两三个月后。买他房子的人也要先卖掉自己的房子,再来过户他的房子;而他也只有卖掉房子之后,才能把新买的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因为北京限购后规定,外地人在北京名下没有住房才能买入。他现在是想卖卖不了,想买买不成,就这样好像悬在了半空中,隔三差五请假到处跑手续,随时担心房主毁约。而与此同时,他的女儿小学入学的事儿,也同样悬着。

和所有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样,为了孩子能够顺利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他必须按苛刻的规定准备齐各种材料,即便如此,孩子还是不一定能够顺利入学。于是乎,他不得不冒着风险加入外地户籍家长请愿团,到教育部门争取法律规定所有公民都公平享有的最基本的正当权益,而至于最后能否获得,得看主管部门会不会开恩,只能听天由命。这个时代,再没有比卡住孩子的受教育权再让他们的父母受折磨的事情了。

和另外一位北漂朋友聊起孩子的未来,他说,自己的孩子生在北京,长在北京,虽然身份证户籍不被承认,却不能否定孩子是地地道道新北京人的事实。家乡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乡,和孩子没有多少关系,况且我们和孩子都已经回不去了。若孩子不能在北京接受教育,那就只能努力挣钱,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然后出国留学。作为家乡回不去、常住地不接纳的异乡人,我们此生注定漂泊。我们的孩子,如果有孩子的话,仍将找不到精神故乡作为寄托,今天漂在北京,明天漂在异域,无根无牵挂。这样想,孩子居然比我们还可怜,他们已经没有身份认同了。

2

东辛店,一个北京五环边上毫不起眼的村落,村子不大,和许许多多的城边村一样,成了坚固的堡垒,周边被高墙和新挖的河道团团围住。村子外早已经被征用为建设用地的耕地,如今被政府屯起来,荒废了多年,长满了荒草,草枯了,就是漫天的尘土黄沙。出入村子的路口,被设卡检查,外来车辆若是敢在村子内随意停靠,则会被锁住,要想走,先交开锁费。村子里的荒地上新修了停车场,按月收取不菲的停车费,临时停车不会被接受。

这些年,村子的面貌变化迅速,每天都在拆旧房建简易楼,人口也越来越多,三四层高的简易楼房,被分割成一个个十平米左右的单间,房间虽小,却是床、灶、卫浴齐全,被命名为‌‌“人才公寓‌‌”,每间一千元左右的月租金,和一道五环隔开的望京三千元左右每间的住宅楼相比,很便宜,所以很受欢迎。

在这里居住的,有服务保洁员、快递员、专车快车司机等被列入低端产业人群的外乡人,有毕业不久的刚入职场的大学生,这个原住民只有一两千人的村子,收容了数万的流动人口。出村就是京密路上通往市区繁华地带的公交车车站,而要去地铁口,也不过两公里的距离,村里有往返地铁口的通勤车,两元钱一位,三五分钟的时间。

第一次来这个村子时,是在中午,我好奇为什么尘土飞扬、垃圾遍地、臭水横流、蚊虫苍蝇横飞的街巷遍地餐馆,却行人稀少、门可罗雀,不少餐馆还明目张胆地在显眼位置贴上一张告示:本店拒不提供任何发票!这样做生意,能维持得下去吗?经人指点才知道,这里的生活是在晚上。每天晚上,当进城工作的人流潮汐一样涌入,街上就热闹起来,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小店铺根本不缺生意。

白天,他们衣着整洁光鲜地在豪华办公区域奉献青春,晚上回到阴暗潮湿冰冷的‌‌“人才公寓‌‌”里,孤独是最大的敌人,来到热闹的街上,喝点小酒撸个串,扯扯淡、骂骂娘,抵御不安定的人生中所产生的恐慌和焦虑。对于北京这样的城市里打拼的青年人来说,五环内是幻象,五环外是真相,每天在真相和幻象之间来回穿梭,忍受着逼仄生存空间和内心的孤独寂寞,为的就是有一年能让幻象变真相,地下室,城中村,若能有机会改变命运,这点苦,这点孤单寂寞冷,又算得了什么呢?

夜晚,走在熙熙攘攘的东辛店街道上,远处的望京SOHO和在建的绿地中心灯火辉煌,虽看似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若是站在几十层高的豪华写字楼内,从窗户里往外看,东辛店这样的村子是很难分辨得清的,因为他们太普通,很容易被略过。以北京的扩张速度,东辛店这样的村子很快会一个个消失,变成繁华闹市的一部分,而曾经生活在这里打拼未来的人们,你们的梦想会实现吗?

3

随着北京的房价越涨越快、越来越高,买房这件事越来越和辛苦劳作在此的工薪阶层没有关系。不少的朋友为了实现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梦想,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环京城的河北,燕郊、大厂、固安等地的房地产,一下子火了。

中国人在买房这件事上的毅然决然,除了传统文化思维,除了丈母娘催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们太难租到一个住得舒心、放心的房子了。常年租房的漂泊一族,有几个没遇到房东突然涨房租、合同未到期就被赶人,还有那些永生不死的骗子、恶势力中介?中国人缺契约精神,执法机关习惯性不作为,当租户正当权益被侵犯时,所有的维权渠道都失灵。当自身权益随时会受到威胁,住在出租房里每天要提心吊胆,买房就必然提上日程。可是如今的房子,居住功能逐步弱化,沦为彻头彻尾的投资品,这就和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自从住进了自己的房子,开启了跨省上班模式,我的这些朋友们对抗外界不利条件的能力就上了一个新台阶。从河北来北京上班的路,绝不是一条通顺的幸福大道,公共交通的拥挤漫长自不必言,就算是拼车,抛开每天往返二三十元的金钱成本不说,以北京现在的交通路况看,若不想上下班迟到,那就只能披星而起,戴月而归。遇到交通管制、事故和极端天气,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为了走完这段漫长的上班路,他们要消耗大把的时间精力,而这些时间精力,本来可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就和北京这边的交际圈子疏远了,工作日怕太晚了耽误回家,周末又不愿踏上这一条已经走怕了的进京路,天长日久,人群就是这样分化的。

许多年以来,河北都在不断地默默为北京做着贡献。得益于北京房价的飙涨,环北京的县市看似跟着喝到了一些残羹,其实遗患无穷。缺少规划的燕郊等地,房地产无序增长,配套不足,沦为拥挤不堪的睡城是难免的,即便是有人想要做出改变,卖房子赚钱这么容易,谁又有改变的动力呢?若干年以后,地卖完了,谁来承担居民的教育、医疗成本?虽然住在这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要每日奔波为北京做贡献,他们的纳税、社保都进了北京的口袋,你能指望北京来为燕郊居民买单吗?

在许多人的眼里,所谓北京,那就是皇城根,二环里,是后海、北海、中南海,是三里屯的咖啡馆和酒吧,除此之外,都是城外乡村。所以,新北漂们都是在二环朝圣,在三环、四环挥洒热血青春,在五环外的厕所里哭泣,在河北看透社会弱肉强食的本质。二环,是想象是梦中女神;三环四环,是热恋是情人;五环,是七年之痒;环北京,是苟且是糟糠夫妻。

4

周末,雨后天晴,蓝天白云,我乘坐公交车在城市里闲逛,途径一个城乡结合部街区的时候,居然发现一个农贸产品集市,集市上售卖的各种蔬果要比超市里便宜不少,周边的居民来此一次能采购上够一周吃的菜品,大包大袋的往家里拎。集市走到尽头,是一个挺大的农贸市场,里面种类更全,品相更好,却依然很便宜。

可是望着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果蔬,我的心底萌生出迟迟挥之不去的隐忧,这些果蔬的来源正规吗,农药残留超标了吗?这些年的生活经历,从媒体上获取的各种负面信息让我无法安心地享用眼前所看到的一切,相互侵害的社会,我们总是在担心这是不安全的,那也是不安全的,这是不可信的,那也是不可信的。我们已经习惯了不相信所看到的,这种不安全感,或者说是病态,已经深入骨髓。

这几年,我们走出国门的机会越来越多,可是每一次本应心情愉悦的风光、人文之旅,最后都能变成不堪重负的购物之旅。走出国门的众多购物旅行者在国外疯狂购物,总是给友邦人士以中国人太有钱的错觉。其实不然,大多数人都被沉重的生活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是难得国外走一遭,还是要做好在国内长时间勒紧裤腰带生活的准备,狂购一回,价格的优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花钱花得放心,不用担忧坑蒙拐骗,不用担心质量问题。如今的中国人,在境外购物,不光抢购奢侈品、电子产品、锅碗瓢盆,连牙刷牙膏、感冒药、眼药水都不放过。至于说这么干值不值得,买过、用过的人最有发言权。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生产不出好产品吗?显然不是,因为我们漂洋过海、千辛万苦从海外买回的这些优质产品,很大一部分都MADE IN CHINA,可是我们在国内就是很难平价享用到。

所以,有钱的,有权的,有能力的人都把资产、家属子女往国外转了。人人都知道自由的宝贵,人人都想要免于贫穷和恐惧,可是在可以看见的未来,我们依然难免陷入贫穷和恐惧之中。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每日在内心里战战兢兢,却又暗自庆幸自己的小聪明,总以为自己不会轻易成为那个被指认用十分钟打了一次飞机的倒霉蛋,总以为危险、侵害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和自己无关,可是,谁又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呢?

5

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病人,却看不到痊愈的希望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