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权威人士”谈的不是经济

五月上旬,中国执政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刊登《开局首季问大势》的文章,请不具名的“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以权威人士的名义发布重磅文章讨论经济,该报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三次。虽然没有说明谁是这位权威人士,但其口气绝对在负责中国经济的国务院主管之上,有人揣测,这位权威人士是习近平直接授权的高层人士,最大的可能性是习近平的密友兼首席经济政策顾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

这篇文章强调中国经济的“L”型走势将持续一个相当场的时期,而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期待的“V”型翻转。该文作者认为在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文章还专门批评了过于依靠金融杠杆推动经济增长的行为,认为此举会推高汇市、股市、债市、楼市和银行信贷风险。警告“如果处理不好,小事会变成大事”。

熟悉中国政治的观察家们很快注意到这位权威人士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许多问题上发表的看法的不一致,甚至显得有些针锋相对。例如,李克强多次乐观地表示,虽然前面还有不少困难,但是中国经济上半年的表现已经表现出企稳回升的迹像。为了减缓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势头,李主持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在今年上半年陆续出台了较为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人民日报》评论员显然在批评国务院的政策太过短视。

随后,新浪网也出现了长篇评论文章,声援《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点名道姓地批评李克强在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不力,而这一改革是习近平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不仅如此,该文作者还历数了李克强和国务院的决策班子在一系列经济决策上的所谓“失误”。联想到今年三月人代会期间,在李克强结束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习近平违反常规地公开显示出对报告人的极为冷谈的态度,海内外关于习、李之间的矛盾公开化的传言不胫而走。

中国正处在一个极为敏感的时期,在经济上需要面对许多长期积累的矛盾,而且经济增速下滑对人民生活、企业生存、青年就业和国家财政等方面都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政治层面则处在高层领导人换届的前夜,关于下一届领导班子人选的幕后交易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现有的七位常委之中,按照现行的不成文规定,只有习和李在明年的党代会上能够留任。在这个节骨眼上,习、李之间出现的任何裂痕都将给中国未来的走向带来重大影响。

进行经济机构调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真心实意地调整经济结构,必然引起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短期阵痛。将处理日常经济事务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推向结构调整的第一线,这对于习近平而言是一个增加自己政治实力的极好机会,假如李克强认真去做,必将由于经济的下滑而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在未来权力角逐中任何讨价还价的机会;假如李克强不认真去做,他没有执行中央关于结构调整的既定方针,也将遭到来自党内的批评。

面对如次进退维谷的境况,李克强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一方面高调接受结构调整的方针,另一方面采取了缓冲经济困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他的此举必然遭致习的批评,但是习的批评等于是变相地向企业界和民众表明,李克强的政策正在减轻他们在结构调整时期所承受的痛苦,这无异于向李克强输送民意。而这样的政治结果,正是李克强所期待的。由此可见,当前出现的最高层关于经济政策的争论是两位最高领导人为明年最高层换届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攻防战。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