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致青春 :“宇宙中心”五道口志

从二十年前满是农田的城乡结合部,到十多年前激情迸射的地下摇滚圣地,再到现如今五方杂处的‌‌‌‌“宇宙中心‌‌‌‌”,五道口浓缩了这个时代变迁的一瞥惊鸿。这里是跨文化、跨代际的交汇口,传承与融合并存,梦想与失落同行。‌‌‌‌“变‌‌‌‌”是五道口不变的性格,这里充满挑战,更充满希望。在这里的人们也许终将离开,但不灭的是对‌‌‌‌“宇宙中心‌‌‌‌”的青春记忆。

对建筑设计师张弘来说,五道口的地标,是一条铁道。生于1967年的他,父母都在清华大学工作。小时候,父亲母亲骑着自行车,载着他和弟弟,路过一片杨树林,穿过铁路道口去工人俱乐部看电影,是他对五道口最早的记忆。

这片毗邻北京西北四环的社区因铁路得名。京包线的一段单线铁路横穿五道口中心。在火车距此还有3公里时,值班人员收到信号、按下按钮,道路两边的栅栏开始向中间滑动,大喇叭里响起一个雄浑的女声:‌‌‌‌“行人车辆请注意,火车就要开过来了,请在栏门外等候,不要抢行,不要翻栏杆……‌‌‌‌”张弘回忆,这个预警一直如此,连音调都没变。然而这个声音太大,几乎压过了周围的一切。一位住在两三百米外华清嘉园的居民抱怨,自家宝宝经常被吵醒。

每天至少有51趟火车从这里经过,春运期间还会更多。封路平均时间6分钟。一些心急的人赶在栅栏还未完全闭合的一刹那冲了过去,被工作人员大声呵斥。火车呼啸而过,有人拿起手机拍摄,更多人神情呆滞。曾有人在网上发帖,询问在道口等待的人们此时都在想什么,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放空,第二是想看清火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很少有人注意开关栏门的工作人员,似乎只有被呼喝过的人们才感受到这个群体的存在。也很少有人知道,一位姓赵的师傅,每天都要乘坐这条铁路上的火车,花一个半小时从京郊延庆来这里上12小时的班。他烦这里。看到往来如织的行人,他想‌‌‌‌“这儿就车多人多,有什么好逛的‌‌‌‌”。

而对于附近大学校园里的人们来说,五道口最有魅力之处就是热闹。这里是京城高校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都扎堆在这个道口方圆两三公里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五道口就是这些象牙塔里人们的俗世乐园。

‌‌‌‌“学校是安静的,但这种安静有时会有点boring(无聊)。‌‌‌‌”张弘说,‌‌‌‌“人要想交流,就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到一个稍微陌生一点的地方。五道口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在他的记忆里,直到上世纪90年代,铁路旁的五道口工人俱乐部都是这个社区当之无愧的娱乐中心。在这儿,张弘从革命经典看到琼瑶片,后来又看了人生中第一部韩国电影。他还买过‌‌‌‌“打口碟‌‌‌‌”(海关没收后经过处理的CD唱盘),去过附近棚户区里的酒吧。

那是北京地下摇滚最富生命力的一段时期。普通青年张弘也去过著名的Scream Club,听梳着莫西干头的摇滚歌手奋力地‌‌‌‌“嚎叫‌‌‌‌”。‌‌‌‌“那时没有消费,就是为了高兴或者痛快。两个人喝一瓶啤酒。‌‌‌‌”

如今,藏着北京地下摇滚中心的那片破旧平房早已不见踪影。五道口附近的酒吧更多了,但除了远离地铁、蜗居在地下室的13club,这里再无摇滚。曾经轰轰烈烈的一场朋克运动好像从未发生。人们消费的不再是一腔激情,而是真金白银。

然而,只有三个放映厅的五道口工人俱乐部依然在营业。虽常有最新大片的巨幅海报,但风光也已不再。看见两三个人走近,售票员才会懒懒地打开播放场次预告的液晶屏。更多时候,他们无所事事,隔着玻璃睥睨众生。门可罗雀的院子变成了一个大停车场。

俱乐部对面,曾经的五道口百货商场旧址上建起了新的大楼。大厦顶端‌‌‌‌“五道口U-Center‌‌‌‌”几个大字赫然在目。有人说,‌‌‌‌“U‌‌‌‌”是指universe(宇宙),合起来就是‌‌‌‌“五道口宇宙中心‌‌‌‌”。这栋大楼的投资者之一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85级的一名校友,他在上海建设一处金融中心也以‌‌‌‌“五道口‌‌‌‌”命名。

198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是这片社区里最年轻的高校,却始终以‌‌‌‌“五道口‌‌‌‌”自居,培养出的2000多名毕业生,不少都把握着中国金融的命脉。两年前,这座金融界的‌‌‌‌“黄埔军校‌‌‌‌”并入清华,更名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负责校友事务的张伟说,‌‌‌‌“金融黄埔‌‌‌‌”很多,而‌‌‌‌“五道口‌‌‌‌”只有一个。‌‌‌‌“在金融圈,如果我说‌‌‌‌‘五道口’,他不知道指的是这里的话,那证明他还不够‌‌‌‌‘金融’。‌‌‌‌”

不过,‌‌‌‌“五道口‌‌‌‌”的金融精英们也有失手之时。2000年,路对面的华清嘉园小区预售,每平方米价格4000-5000元。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考虑过组织教职工团购,但最终未能成行。2013年,一则微博发布了五道口一个房地产中介的价目表,华清嘉园一套37平米的房子售价350万,每平方米均价近10万元。

虽然中介们都一致强调这是极特殊的个案,最近楼市遇冷,华清嘉园小区的实际均价在每平方米6万多元,但五道口的高房价依然令许多网友瞠目结舌,‌‌‌‌“宇宙中心‌‌‌‌”的名号更加广为流传。

然而,即便被称为‌‌‌‌“宇宙中心‌‌‌‌”,五道口依然是一个无法定义的社区。它的气质是杂糅的:既有国际化的色彩,又留存有城郊的痕迹;白天繁忙,夜晚繁华;高知云集,又是京城闻名的酒吧区;充斥欲望的荷尔蒙,却也承载了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杂乱浮躁,活力无限,自由包容。

昂贵的华清嘉园里,很多房子都被租了出去。根据中介掌握的数据,租房和自住的比例大约是4:6,其中三栋回迁房的租房率更高。与北京的许多小区一样,华清嘉园里赔给回迁户的房子管理松散;楼道里‌‌‌‌“办证‌‌‌‌”的小广告像花儿一样开在墙壁上,有一种后现代式的讥讽。

这里的租房客五花八门。有外国留学生,有陪孩子在附近小学读书的家长,有刚创业的互联网公司,有专拍求职照的工作室,有按摩保养的美容院,有培训补课的教育机构,有纹身馆,还有关照年轻人思想碰撞的交流组织。

这个由几个学生创立的‌‌‌‌“706青年空间‌‌‌‌”,每周都举办学术讲座、沙龙、自由演说或者读书会。在这里,哲学家陈嘉映与周濂讨论关乎灵魂的事情,民间太极大师谈养生,独立学者解码天竺奇书《薄伽梵歌》……各种背景、各种想法的年轻人交流各种深奥或奇怪问题。一位黝黑的胖男孩羞涩地对旁边的美国女孩说,我觉得我不是gay(男同性恋),我是null(无)。‌‌‌‌“You mean asexual?‌‌‌‌”(你是说无性恋吗?)美国姑娘关切地问,她来自威斯康星,暑期在北京同志中心实习。

创始人邬方荣并不在附近高校就读,但他看中了五道口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五方杂聚的自由气质。然而,他最头疼的问题是资金。在这间装修考究的顶层复式里,唯一属于青年们的财产是一万多本书籍。纯粹的梦想面对每个月2.5万元的租金,精神的乌托邦何以为继是个难题。

所幸虽几经搬迁,706兜兜转转还是没有离开华清嘉园,没有离开五道口。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毕业的颜晓川是青年空间的常客。他觉得五道口胜在文化多元,几乎与他在波士顿感受到的氛围无异,‌‌‌‌“这种多元化我在中国其他地方很少见到。‌‌‌‌”

有人也把多元文化的交融归为五道口的‌‌‌‌“宇宙中心‌‌‌‌”范儿。在街头随便逛逛,你就能发现这里的确有些不一样。大约每走10步,就会有一个外国人闯入你的视线:戴着墨镜表情酷酷的金发女郎,满头小辫还要扎成拖把型的黑人小哥,从头到脚遮得严严实实的伊斯兰妇女,唯有头上纱巾透出一抹亮色。一个身材纤细、穿着豹纹裙子的绿头发女孩快速走过,不远处又有一位银色板寸的青年迎面走来,他们有着亚洲面孔,可能是韩国人、日本人,也可能就是你的同胞。

在这里你还经常会有一种错位感。早两年,如果运气够好,你能看见一个戴着清朝顶戴花翎和圆形墨镜、蓄着长辫的男子出没,他在公交车站等车的照片曾在网上引起一小阵轰动。现在,这位‌‌‌‌“僵尸哥‌‌‌‌”已极少现身。不过在街口,你可以看到一匹拉了一车甜瓜的老马。两位穿着时尚的欧洲女孩围着它看了半天,马儿满身恶臭,一直低着头,躲避她们的视线。有时,你能碰到买盗版外文书的小贩,他一个英文单词也不会说,但总能快速给你找到你想要的《饥饿游戏》或是《冰与火之歌》全集。人行道上,一位乞讨大爷用粉笔写下自己创作的‌‌‌‌“马航失踪‌‌‌‌”藏头诗,他的小楷工整精细,你想给他照相,他露出一颗镶金门牙:‌‌‌‌“别拍我,拍字!‌‌‌‌”。

这里一些人喜欢的地方,另一些人未必懂得欣赏。一位高考状元、清华‌‌‌‌“学霸‌‌‌‌”,人生中第一次去夜店是在五道口。那时他已上大四,几个同学约着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声色犬马‌‌‌‌”。他们来到五道口地铁站旁历史最久的那家酒吧,看到了一堆今天被称为‌‌‌‌“屌丝‌‌‌‌”的男士和穿着暴露的姑娘。音乐声大得震耳欲聋,说话都要用吼,喝的酒也不太对味儿,好像掺了水。‌‌‌‌“真没意思。‌‌‌‌”他想。

而对于90后王骁来说,五道口是开夜店的宝地,‌‌‌‌“长盛不衰‌‌‌‌”。他是一家夜店的娱乐总监。‌‌‌‌“留学生一批一批的换,人流量永远不是问题。‌‌‌‌”法国DJ,美国饶舌歌手,俄罗斯舞者……王骁手下的团队几乎是清一色的外国人。顾客也跟他们的店名一样,来自全世界。‌‌‌‌“有什么少见的国家?‌‌‌‌”‌‌‌‌“冰岛。算奇怪么?‌‌‌‌”去年轰动全国的‌‌‌‌“李某某事件‌‌‌‌”,这家店是故事的开端。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五道口‌‌‌‌”。在这个仅次于望京的北京第二大韩国人聚居区,除了服装城和各种大大小小的韩餐馆,韩国本土品牌的连锁咖啡店、面包店也随处可见。进到店里,店员会用韩语向你问好:an nyong ha se yo!韩国留学生卢真理和朋友聚会时,常常产生幻觉,以为自己还在韩国。

而美国人赖书亚最钟爱这里的原因在于,‌‌‌‌“人们都说中文‌‌‌‌”。‌‌‌‌“在朝阳,你进到店里,店员看你是外国人就会跟你讲英文,但他们英文很烂,‌‌‌‌”他扶着额,一副抓狂的样子。‌‌‌‌“可是我中文很好,我说中文,他们还是说英文,因为是老板规定的。‌‌‌‌”9年前他来北京学汉语,第一站就是五道口。虽然他现在主要在朝阳工作,但每天下班后,他还是回到五道口的‌‌‌‌“家‌‌‌‌”。

不过,赖书亚觉得五道口还是不够方便,开车总是很堵,唯一可靠的交通工具是城铁,但总是很挤。

紧邻铁路、架空而立的城铁13号线是五道口发展的加速器。自2003年开通后,五道口的人潮就像这座站台的外形一样,波浪般绵延不绝。由于站厅很小,又在地面上,上下班高峰期时,城铁入口处排出的长队把旁边几十米的人行道占得满满。

五道口的排队文化从不仅限于城铁。公交站旁,一家卖枣糕的小店门前同样经常排起长队。老板陈立,一个肤白瘦小的44岁河南男人,高中毕业就来到北京谋生。他喜欢用数字说话。

‌‌‌‌“10年前,这里12个小时的人流量是3万,现在至少8万。20年前,我这个店面的房租3000元,现在翻了100多倍。我一年成本110万,每天营业14个小时,平均每55秒卖一份枣糕,才能保本。我80%的顾客都是回头客,5-10%的客人是外国人,学生30-40%,上班族40%,周围居民15%。我每天能卖1500斤枣糕。‌‌‌‌”

陈立在五道口生活了22年。对他来说,五道口之所以是‌‌‌‌“宇宙中心‌‌‌‌”,因为这里是他生活、工作的全部,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在做枣糕生意之前,他修过电器、卖过烟酒、炒过栗子。五道口变化节奏太快,他也得不停地变。

在这里,许多店面每半年换手一次,曾经的大红大紫经常突然消失得一干二净。城铁西侧,曾因‌‌‌‌“悦读咖啡馆‌‌‌‌”模式闻名的‌‌‌‌“光合作用‌‌‌‌”书房,现在被一家卖芋圆和仙草的甜品连锁店取代。在芋头的甜香中,不知有多少人还能记起从前萦绕在这里的咖啡味和淡淡书香。

现如今的老清华园火车站淹没在五道口棚户区的一条小巷子之中。只有主厅保留了下来,被隔成小间出租。一个从福建来的年轻人租了40平米的一间,每月房租2000元,房间外墙顶上是‌‌‌‌“铁路之父‌‌‌‌”詹天佑手书‌‌‌‌“清华园车站‌‌‌‌”。一家专做外卖的小餐厅租下了旁边的一间。油污积垢是新时代留给这座104岁建筑的印记。

住在这里的人们也很少将眼光投向过去,他们只需抬头就能望见清华科技园林立的高楼,当代互联网名企云集其中。这才是新时代的象征。

钢筋铁骨构筑的丛林严格遵循现代建筑的典范。沿着大台阶,上到由四座110米高的塔楼环绕而成的巨大平台,一片顶端呈轴辐射状的金属凉亭,与四周钢化玻璃和花岗岩铺就的建筑表面一起,透出科技创新高贵冷艳的气质。平台尽头,两头铜牛犄角相抵。基座上洋洋洒洒的文字,讲述了这尊脱胎于李可染大师画作的雕塑如何表现了科学与文化互融之理念,同时提醒你,要透过表面看本质:这不像纽约华尔街,理想主义更贴近这里的精神内核。

穿梭于园区里的男士,几乎人人都戴着眼镜,那是长期盯着电脑上密密麻麻的代码造成的职业损伤。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虽然在外人眼里,他们是技术傍身、高收入的精英,但他们更愿意自嘲为‌‌‌‌“码农‌‌‌‌”或是‌‌‌‌“IT狗‌‌‌‌”。他们穿着运动T恤,顶着乱糟糟的头发,背著书包,踩着露趾凉鞋来上班,不用遵循严格的打卡时间,只要任务完成便不会有人责难。上级很少对下属呼来喝去,说不定某天某个能力超群的工程师就被其他竞争对手高薪挖走,或者自立门户。尊崇技术至上的公司氛围相对简单。下班后或者周末,大家常常一起活动,仿佛学生时代的延伸。五道口对他们来说是周末聚会的首选,除此之外,好像没什么特别。但他们又是最早把这里称作‌‌‌‌“宇宙中心‌‌‌‌”的一群人,常把‌‌‌‌“宇宙中心‌‌‌‌”挂在嘴边。

在IT工程师李斯宁眼中,五道口因为互联网企业云集而特别。不过,他强调自己对这里没什么特殊感情。除了上班和公司聚会,他很少来五道口,而是在家练小提琴。他工作之后开始学琴,到现在不过4年,已可以演奏《梁祝》、门德尔松。

李斯宁的梦想之一就是开一场音乐会,但他对此并未报太大希望。他已朝第二个梦想迈进——当一个好老师。他想教出一千个成功的学生,‌‌‌‌“就是通过我的帮助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脱颖而出。‌‌‌‌”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一个培训机构,起名‌‌‌‌“新观念‌‌‌‌”。而对五道口没有‌‌‌‌“特殊情感‌‌‌‌”的李斯宁正在附近找房子,安放这个梦想。‌‌‌‌“毕竟还是宇宙中心嘛‌‌‌‌”。

这就是五道口,被吸引的人潮不断涌入,五道口改变了他们,他们也影响了五道口的精神特质。

这是清华子弟张弘除了4年大学时光,一直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这是美国人赖书亚称之为‌‌‌‌“家‌‌‌‌”的地方。这是赵师傅觉得车多人多不适合再做铁路道口的地方。这是王骁觉得‌‌‌‌“宇宙中心‌‌‌‌”称号名副其实的地方。这是韩国姑娘卢真理觉得没有约束、自由自在的地方。这是邬方荣觉得很有活力很神奇的地方。这是李斯宁没什么特别感觉但没考虑过离开的地方。这也是陈立觉得自己一定会离开的地方。

‌‌‌‌“这里房价、房租都太高了。‌‌‌‌”陈立说,‌‌‌‌“不管离开后去哪儿,五道口都会是至高点。它不再是我的‌‌‌‌‘宇宙中心’,但会是我怀念的地方。‌‌‌‌”

(有个别删字)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