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在中国,成为富翁很简单

2014年5月6日,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华网、中国广播网、中新网、海外网等央媒和众多地方媒体密集刊发了一篇题为《传腾中重工已破产停工,老板携数十亿巨款跑路》的文章。文章引用“蓝鲸财经记者平台”消息源称,四川民营企业腾中重工已停工破产,其出资人李炎(又名:索郎多吉)涉嫌诈骗、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务、伪造金融凭证等多项罪名被调查,当地政府及员工已联系不上李炎,或已携数十亿巨款跑路。目前由公安厅等部门组成的专案组已进驻腾中重工,相关财务和管理人员已被控制,涉案金额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部分是民间借贷。

人民网5月6日20时28分报道称,成都市经信委人士确认腾中重工老板李炎已失联,并证实李炎控制的“华通系”资金业已崩盘,多家当地银行及民营企业卷入,这些银行包括国开行、建行、工行、农行、华夏、恒丰、浙商、乐山、渣打、重庆等银行,其中国开行涉及金额2.5亿美元,建行为7-8亿元人民币。目前,农行已向法院申请4亿元内的财产诉讼前财产保全,李炎旗下成都华通博物馆已被法院查封,财产保全申请人正是农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

李炎案件虽然目前尚无官方公布的详细消息,但李炎这几年的所做作为却完美演绎了中国典型的圈钱套路。

何为“华通系”?

根据公开资料,“华通系”是李炎实际控制的企业网络,主要由四大业务板块:第一板块是在香港上市的旭光资源,主要以生产芒硝为主;第二板块是腾中重工,包括特种车辆、道桥构件、建筑机械、新能源;第三板块是以生产PPS(聚苯硫醚)高分子特种新材料为主;第四块是以生产石油机械设备为主的公司。

百度百科显示,李炎1968年出生,四川威远县新店区人,他在80年代还是自贡市荣县养路段的一名工人,辞职下海后组建了自贡华通路桥公司,主营道路、桥梁施工。

养路工出身的李炎成为一个资本玩家,短时间建起自己的财富帝国,这似乎让人难以置信,怀疑他身后一定有高人指点。新津一位制造业领军人物在谈到腾中重工的老板时,对他的评价是“一个玩资本运作的人,从没有脚踏实地干过实业,出事情也不奇怪”。

新华网2014年5月7日6时58分发文证实,腾中重工李炎被调查,因涉嫌一起官员腐败案件。

收购国企猫腻多

腾中重工是在2005年收购四川长电电力公司后成立的,而四川长电电力公司成立于1965年。2006年,腾中重工又收购了广元建筑机械集团,广元建筑机械集团成立于1958年。2008年,腾中重工又从中国路桥集团收购了新津筑路机械厂,新津筑路机械厂建于1966年,隶属交通部,后成为中国路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路桥集团是1979年成立的。腾中重工在短短4年里收购了3家国有企业,这着实让同行对李炎刮目相看,羡慕李炎官场上的人脉。《经济观察报》2006年6月15日报道了腾中重工收购新津筑路机械厂的一些内幕。

2009年5月,腾中重工在天津产权交易所以1.33亿元拍下原中国路桥集团新津筑路机械厂。这么大的一个国有企业,连厂房设备加土地才卖了1个多亿,明眼人一看就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位于成都的新津筑路机械厂在国内属于行业内知名企业,1997年在同行业中率先取得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新津筑路机械厂有600多职工,经营范围为公路、铁路桥梁支座、桥梁伸缩缝、预应力产品、路、桥机械设备及配件,不少技术和设备国内一流,如SSFB系列桥梁伸缩缝装置为国家“八五”期间重大技术装备引进项目;SSFC系列桥梁伸缩装置来源于瑞士MAGEBA公司;BEJ伸缩装置引进于英国Brit-flex公司,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WBC400稳定土搅拌设备也是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引进法国SAE公司技术;WTLY系列稳定土摊铺机是国家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由新津厂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采用德国原装进口的六缸增压中冷式柴油发动机;该厂生产的润扬大桥竖向及抗风支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位移量的特大型桥梁支座。新津筑路机械厂曾被知名财经媒体列入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的范围。

新津筑路机械厂的一位老工程师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新津筑路机械厂原先是中央直属企业,归交通部管。全国最好的筑路机械厂只有三家,分别位于西安、郴州和新津,新津厂就是其中之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构件,都是我们生产的,机械厂的这个块牌子,就能值一个亿。”

针对这桩全民资产收购案,当时的新津筑路机械厂的职工还发起了“维权”行动,职工质疑称,国资委批复文件中的第二条“同意你公司将中国路桥新津筑路机械厂纳入本次辅业改制范围,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报送“第四批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改制后,新公司将按照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运行”,并制订了三年时间的经营目标。然后,在实施过程中,不是改制而是卖厂,职工们认为这一举动违背了批文和上报文件的精神。再有,以2006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新津厂经营性资产总额为20622.5万元,负债总额为13460.85万元,所有者权益为7161.65万元,新津厂历年来年年有盈利,怎么负债如此之严重,令全厂职工不解。

面对收购中的诸多疑问,腾中重工一直不肯接受媒体采访。

扬言收购“悍马”为私募上市造势

虽然腾中重工收购了3家国有企业,但当时并没多大名气。2009年6月3日,新华网等央媒发了一条新闻,题目是《中国民营企业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品牌》,这才让腾中重工进入人们的视线,但就在腾中重工宣布收购美国通用公司的“悍马”时,四川省省经委相关负责人还称“对腾中重工这家企业几乎没有什么了解”。

中国民企收购美国知名品牌企业,媒体一窝蜂般地跟着炒作这条新闻。但经过后来多家记者调查核实,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纯属自我炒作的一场闹剧。按照我国《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超过1亿美元的境外投资项目,应先报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应于10个工作日内对企业申报材料真实性等进行初审,同意后将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商务部,而根据《华夏时报》的报道,直至2010年2月24日,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公开表示,商务部并未收到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相关申请,也就是说,腾中重工本来就不想真收购。

这些年来,发布虚假消息扬言收购世界知名企业的中国民企并不少见。人民网在2012年1月22日刊发了题为《温州商人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的文章称,温州商人林春平花了6000万美金,用了2年时间,在美国特拉华州成功买下了有85年历史的美国大西洋银行。这则新闻被国内众多媒体炒作发酵,传得神乎其神,大造“中国崛起”“中国人富了”的舆论,似乎中国人很快就要买下华尔街。最终,一家较真的媒体去美国实地考证,原来这是一个假新闻,很快,始作俑者林春平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且数额巨大被温州警方调查,林春平5月23日出逃,6月6日在珠海被捕。

陈光标在2014年新年伊始也高调宣布收购《纽约时报》,他说,收购《纽约时报的》目的是“增加这张报纸的真实度和客观性,重塑其公信力和影响力”。陈光标还对媒体谎称“他在星期日(2014年1月5日)晚上与《纽约时报》大股东举行晚宴,洽谈收购事宜”,《纽约时报》立即辟谣:我们从未参加任何此类晚宴!《纽约时报》明确表态:本报不卖,不理睬陈光标,对任何收购询问不予置评。

李炎炒作收购“悍马”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也舍得下本钱,他表演得比林春平和陈光标要逼真。李炎将炒作收购“悍马”业务交给专业公关公司,还聘请了瑞士信贷为其独家财务顾问,谢尔曼•思特灵为其国际法律顾问以及博然思维为其公关顾问。业内人士估计,这些费用加在一起至少需要上千万。当然,李炎并不二,他知道这一千万的炒作投资比做广告收益要高。

收购“悍马”炒热后,腾中重工与一家投资管理公司设立了“悍马1号”基金,并开始进行发售,李炎通过炒作收购“悍马”真的炒来了真金白银。当时就有报道称,“悍马1号”私募基金有诈骗之嫌。

李炎炒作收购“悍马”的最大目的是上市,因为当时李炎为大股东的旭光资源有限公司正路演,收购“悍马”让路演进入高潮。果不出其然,经过这场精心包装的炒作,旭光资源于2009年6月成功在香港上市,大股东李炎为董事会主席。根据香港联交所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

开曼群岛这个五万多人的岛国居然有十数万家外国公司在那里注册,仅在2012年下半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4176家,这个数字还比2011年下半年新注册公司数量下降了13%。有不少骗子去开曼群岛注册公司,也有很多人到开曼群岛注册公司洗钱。

上市公司是圈钱中转站

在中国,成为富翁很简单,它不需要有智慧,也不需要有技能,只要你能包装一个项目,不管真假还是概念都可,再有胆量,有不怕坐牢的勇气,经过“高人”稍加点拨,就能成为土豪暴发户。下面,我们继续分析如何利用上市公司圈钱。

2010年11月8日,也就是旭光资源上市的第二年,旭光资源以116亿元的大手笔收购了大股东李炎的中国高分子新材料公司,其中90%收购资金以旭光资源发行新股支付,余额以现金支付。李炎等在1998年购入中国高分子新材料公司有关业务仅花了4.4亿元,短短12年就让4.4亿变成了116亿,资产价值暴涨了26倍。李炎持有中国高分子新材料公司47.17%的股权,通过这一回合的关联交易,李炎把自己的2亿元变成了55亿元。

这就是一种资本玩法,先采用各种手段募集资金,为企业造势,然后上市,自己成为控股股东。在公司上市后再让自己的上市公司高价收购自己的非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的钱是从社会上圈来的,来钱更容易,数额也更大,这样,上市公司就成了个人圈钱的中转站: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圈来了钱,然后通过收购个人公司的名义,把这笔巨资转到个人腰包。

炒股的读者可以花点时间研究一下上市公司的收购交易,发现上市公司大股东收购自己的公司,那你一定要当心了,因为上市公司高价购入不良资产或被严重高估的资产,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实现了圈钱的目的要跑路,上市公司必然会陷入债务泥潭,咸鱼难翻身。如果你持有这样的股票,建议你立即抛售,不然有一天会和旭光资源一样成为废纸。

至此,这个圈钱套路已接近收势。旭光资源于2014年3月25日停牌,并称需要延迟公布2013年年报,但时至今日既没有披露年报,也未复牌。

实际上,在旭光资源停牌前,美国沽空机构Glaucus Research Group指控旭光资源两家全资子公司四川得阳化学和四川得阳新材料多项财务数据不实,认为旭光资源的债务持有人收回款项有困难,给出目标价0元的“强烈沽售”评级,也就是说,旭光资源股票成了垃圾。Emerson报告指出:旭光在2012年实际收入大概只有6.31亿元人民币,但该公司声称是45.1亿元,夸大了7倍。旭光在2012年可能亏损3.72亿元,而不是盈利3.94亿元。

旭光资源向中投的子公司史泰宝以及中信资本旗下的私募基金,分别发行本金额9000万美元及3000万美元,共计1.2亿美元的可换股债券,这批债券将于2014年到期,但目前面临赎回困难。消息称,李炎替自己旗下公司担保,向瑞士嘉盛银行贷了近6000万港币,现在这笔钱至今未还,现在银行正向香港高院求助索债。

根据人民网的报道,李炎此次失踪被指涉案金额超过100亿元。李炎在四川所涉民间资金具体尚不清楚,有消息称约为20亿元。

破产让圈钱套路完美收官

在百姓的观念里,“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自古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古希腊,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清偿债务,他及其家人连同家里的仆人就成了“债务奴隶”,他们必须为债权人劳动,用劳役折抵欠债,直到债权人认为他们的劳动可以抵消债务为止。蒙古帝国1206年颁布实施的《成吉思汗法典》就规定,一个人如果3次借债不能清偿就被判处死刑。但是,英国1542年颁布破产法,从此,破产法在欧洲得到普及,并逐步推广到全世界。

在国外,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或者是居民个人都允许破产。当今中国只有《企业破产法》,破产均指企业法人,而不是自然人,更没规定政府破产。在中国,人们说“破产”,均指企业,当企业债务负担过重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企业就破产。不能清偿债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资不抵债,也就是用所有的家底都无法清偿债务;另一种情况则是,虽然资产大于负债,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无法调动资产还债。

清算,就是拍卖企业的所有剩余资产,按债权人优先权原则还债,最后解散公司。我国《破产法》规定债权人优先权顺序是:(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3)普通破产债权。《破产法》还规定,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股东和放贷人优先权在最后,所以,公司破产后,基本上就意味着股票一文不值,借给公司的钱也就成了“肉包子打狗”。可见,破产是对债务人的保护,破产企业可以合法赖掉一部分甚至全部债务。

有一人暴富就有无数人为这个土豪买单,成了造富的冤大头。国有资产流失,损失的是全民利益;国有银行收不回贷款,就相当于储户和全民无偿捐给了土豪;还有那些股民和私募出资人,他们也把自己的血汗钱打了水漂;如果政府要重组破产企业,必然要注入资金,政府的每分钱都来自纳税人,政府救市无疑也让纳税人增加了税负。

至此,中国典型的圈钱套路演绎完毕。不管李炎最终是否会被判刑入狱,但钱早已流进了个人账户,他(刑满出狱后)及家人甚至是以后的几代人可以在海外享清福。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