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人民币汇率走低可能引发危机

担心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投资者想知道,危机何时、以何种形式到来。他们一直关注中国债务的快速积累(一大块发生在影子银行领域)以及房地产投资过高。但中国的汇率可能最终成为引发危机的导火索,正如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那样。

若没有人民币贬值的帮助,北京方面将无法实现向消费者支出倾斜的增长再平衡。让许多观察人士感到意外的是,中国央行引导了一次温和但意义重大的人民币汇率下跌。但对基于人民币肯定继续升值预期的套利和杠杆策略而言,人民币进一步走弱可能是毁灭性的。

据朗伯德街研究公司(Lombard Street Research)估算,人民币汇率目前比其公允价值高出15%至25%。估值过高已然伤害了企业利润,过去两年来企业利润一直没什么起色。过去两年,企业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大幅升高15个百分点,而企业存款几乎没有变化。这表明,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正用于偿还旧债利息,而不是扩大再生产。

套利游戏

中国央行在扩大人民币汇率交易区间之前,通过干预压低了汇率。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改变根深蒂固的市场预期,二是因为中国经济需要更低的汇率。

如果人民币不进一步贬值,中国企业不削减投资、裁员和减薪的话,资产负债表持续受损将让它们很难熬。但自2010年年中以来,人民币的实际与预期升值已引发了大量的套利活动,倘若人民币贬值10%至15%,这些套利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这一切都源于北京方面在2010年6月扩大了施行不久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机制,于是符合条件的在华企业可以用人民币而不是美元来进行商品与服务进出口的结算。2010年年中,北京方面还再次允许人民币开始升值。中国投资者从中看到了从人民币升值和利差中获利的绝佳机会。

中国企业依照人民币贸易结算机制,利用信用证获得离岸外币贷款。这经常涉及到进口铜或镍等金属,所以不存在欺诈。硬商品发挥了规避资本管制的作用。

企业将进口到境内的商品卖掉,收入或存入银行,或投资理财产品。如果这笔钱变成了存款,在给定的利差之下,则回报主要依赖于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企业通常可以在香港以约3%的利率获得贷款,而内地的银行存款利率则在3%至4.8%之间。

有一个办法可以估计这一套利活动的规模,即考察香港银行对内地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债权。2010年年中至2013年底,这些债权增加了两倍多,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合4150亿美元)。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当以借款人的国籍而不是居住地来衡量时,外汇风险敞口要大得多。目前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使用的是居住地。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2013年底,中国人持有的国际债务证券总额达2730亿美元,比以居住地计算的总额高出4倍以上。

“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时刻”

当需要偿还外币债务时,人民币汇率走低可能引起流动性吃紧,拉低资产价格。每当当局引入监管措施抑制套利活动时——比如近来中国央行压低人民币汇率——市场流动性都会承压。

中国金融“纸牌屋”的另一方面在于,大量从境外筹得的资金已通过理财产品变成了中国企业的贷款,其中部分贷款将成为坏账。许多贷款将在未来几个月到期,届时将考验中国金融体系,尤其是如果北京方面像今年1月一样,不进行干预以防止违约的话。

与美国次级贷款非常相像的是,问题的严重性笼罩在不确定性的阴影中。中国的“贝尔斯登”时刻可能就要来临。但北京方面仍有最终战胜流动性紧缩和金融危机的“弹药”。即便假定有一半的家庭贷款及非金融部门的净债务成为坏账、全部蒙受损失,中国政府也可以明确宣称,这些负债和政府的总债务仍将“仅为”GDP的110%。

如果中国政府合理整顿银行业并改革金融体系的话,政府债务翻一番也将是可以控制的。但这么做似乎已不足以避免某种危机的到来。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