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苏东坡:旷达坚毅 曾想自杀

■听研究专家讲述苏轼的为政、为文以及人生态度
■为官不为面子工程,而是为了地方的实际需要
■以愉悦的心情对待生活,从简朴的生活中发现诗意
■表面上看,苏轼很旷达,但骨子里有一种坚毅的品格

转折点
苏轼44岁遭到逮捕时曾想到过自杀
假设投水自尽,文学宝库中千篇文章就没了

苏东坡一生丰富多彩,在短短的两小时内,从何说起呢?我想先从东坡生平轨迹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说起。

公元1079年7月29日的夜里,太湖的南岸边停泊着一艘官船,船上押着一个朝廷重犯,一个44岁的中年汉子,他要被押往北宋当时的首都汴京——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河南开封,逮捕他的罪名是诽谤朝廷。中年汉子担心进入御史台监狱后,不仅会受到种种折磨和侮辱,还会连累到很多亲朋好友,突起一念:纵身跳入太湖,自寻短见,以后的一切罪就不用受了。面对生死抉择,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番痛苦思考后,终于转念,为什么呢?第一,官兵看管很严,根本就没有跳窗机会;第二,他想起了感情深厚、同朝为官的弟弟,兄弟俩相约在告老回乡后,一起过隐居田园生活,兄弟情深促使他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假设那个夜晚,太湖那艘船上的中年汉子真的纵身一跳自杀了,那么我们看看这个事件会对我们中国文化史产生多大影响?

第一,我们文学史的宝库里面会失去很多的好作品,包括《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在内的1100篇文章就没有了;包括《荔枝叹》在内的1000多首诗没有了;包括《念奴娇•大江东去》在内的200首词就没有了;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那幅被后人评为“天下第三行书”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就没有了;收藏在日本某一秘密私人收藏室里的一幅叫《枯木怪石图》的绘画珍品就没有了;保留在一本叫《苏沈良方》的医书上的500个珍贵的中医药方就没有了;西湖上面将会失去一条像长龙卧波一样的堤岸;遍布全球的中菜馆里将失去一道名菜,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东坡肉”就没有了。也就是说,假如那天晚上,那位中年人跳船,那么我们文化就会受到这么严重的损失。这个人我刚才说过,他一共活了66岁,那么44岁正好是他人生的2/3轨迹点,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个人的生命砍掉最后的1/3,它居然会对我们一个民族的文化史造成这么严重的影响,可见这个人,他对我们这个民族的贡献有多么巨大!

这个人就是苏东坡。但是他当时叫苏轼,字子瞻,还不叫东坡,东坡是他两年后起的号。这个人在我们历史上起了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要追问的是,他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如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和人生启示?

政治家
批评新党变法太快,反对旧党全面废除新法
不跟着风头转,凡事都从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角度去想

首先,东坡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他在北宋后期那场绵延几十年的新旧党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绝不亚于司马光和王安石。说到东坡的政治家身份,我们要从他曾经受到的歪曲讲起。1974年初冬之际,我外出路过镇江金山寺。一进金山寺,吓一跳,迎面挂着一幅大标语,触目惊心,写着“彻底揭开反革命两面派——苏轼的画皮”。大家都看过电影《画皮》,知道《聊斋》的《画皮》,苏东坡有什么画皮要揭开呢?我看了大惑不解。里面还有一张大字报,批判苏东坡在新旧党争中,一会儿倒向这边,一会儿倒向那边,是两面派。

那么他们说的是什么事实呢?就是当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在朝廷里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的时候,苏东坡表示反对。东坡说你这个新法变得太快了,6年之中匆匆推出来10条,特别是其中有一条叫做免役法,他反对。等到王安石下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上台了,司马光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那个会砸缸的小朋友,后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史学家,编撰了《资治通鉴》,司马光是旧党领袖,东坡属于旧党,随着司马光东山再起,官复原职还升职,回到朝廷里去了。司马光以同样的热情和速度废除新法,将王安石实施的新法全部推翻,恢复旧法,东坡又反对,说有的新法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已经执行多年,现在又一下子全变回去,朝令夕改,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经受不起这样的震荡。我当时就想了,这样一位政治家,不跟着风头转,凡事都从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角度去想,不是最有风骨,最值得敬仰的政治家吗?

东坡聪明过人,他完全了解当时的形势,王安石竭力推进新法时,拥护新法的人提拔得很快,当司马光东山再起时,拥护旧法又可以很快地升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见解,所以东坡在新旧党之争中,屡次遭到排挤,先后有十三年半的时间是在地方上做官。北宋的地方官调动非常频繁,最多一任做三年。他所到之处,哪怕做官时间不长,在当地都留下好名声,老百姓都非常怀念他,以东坡命名当地的一些建筑,如东坡楼、东坡寺、东坡亭等等,很多。

在徐州
身先抗洪,感动无权调拨的禁军前来帮忙
东坡派人到处寻煤矿,解决了柴火紧张的问题

第一个例子,他在江苏徐州做知州的时候,宋代知州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长。东坡到徐州不久,就发生了几十年一遇的黄河泛滥,洪水很快淹到了徐州城下,水的最高端跟城墙的顶端相差不到一尺,只差几寸就漫过去了,而徐州城里面的平地比外面的水面要低一丈八尺,水一旦漫过去,全城就全淹了。作为知州的东坡,真是劳心焦思,想了很多办法,指挥城内的军民连夜加固城墙,又怕城墙挡不住,就在城墙里面再做一道土堤,把以前的船都系在城墙外面,防止水直接冲进城墙,日日夜夜都在城墙上面奔走,搭了一个草棚住在城墙上不回家,半个月以后,洪水仍没退,然而城内抗洪人力不够了。当时徐州城里驻扎着一支军队,大家读《水浒传》的时候可能注意到,北宋军队分两种:一种叫禁军,一种叫厢军,禁军是国家正规军,只有皇帝才能调动,其他任何人不能调动,厢军则是地方上负责治安的部队,抓小偷、强盗什么的。因为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徐州驻扎着一支禁军。抗洪人力不足,仓促之间来不及请皇帝下令调动,东坡就亲自走到禁军军营中对他们说,你们虽然是禁军,但是今天无论如何要请你们出来帮地方上抗洪。禁军首领看到,这个在城墙上抗洪的地方长官,满身泥浆,头发蓬乱,憔悴不堪,非常疲惫的样子。他们感动了:地方长官如此辛苦,不顾个人安危,作为国家养的军队,虽然朝廷还没有命令,我们也开动。于是他们就自作主张帮助苏东坡抗洪,军民一致,徐州城终于抗住了洪水,两个多月以后,洪水退了。

第二年苏东坡就在徐州城外修理抗洪工程,虽然他很清楚黄河泛滥周期差不多四五十年,他任期内绝不会有第二次洪水了,但是为了防止以后的洪水,就在城外大力修堤坝。东坡在徐州还有一些贡献,比如说徐州的煤矿,他发现徐州柴火紧张,到了冬天,当地老百姓用来烤火、煮饭的柴火不够,但当时还不知道哪里有煤矿,东坡就派人到处去找,在他任内终于找到了煤矿,所以东坡对徐州百姓是有大功绩的。

在杭州
兴修水利,保住唯一的淡水源
水利工程是根据地方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为好看和政绩

我们再看第二个例子,东坡生平两度到杭州做官。大家都知道东坡有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东坡这么喜爱西湖,喜欢杭州,他为杭州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西湖有一条苏堤,那么苏堤又是怎么来的呢?东坡到杭州后,发现杭州最严重的问题是水利。当时的杭州,除了西湖以外没有其他淡水源,钱塘江虽然是淡水,但是海潮倒灌得很厉害,海潮一上来,变得像海水一样苦,所以杭州的唯一淡水源就是西湖。但当东坡第二次到西湖时,他发现湖面已经有1/3被水草塞满了,当地人叫它为“葑”,当地老百姓对东坡说,再过二三十年,这种葑草会把整个湖面淹塞掉,作为淡水源的西湖也就不存在了。东坡就下决心要兴修水利,整治西湖,整治的主要措施就是把水草连根铲除,把淤泥都给挖出来。他算了一下,挖出的水草淤泥会有25万立方丈,这东西堆到哪里去好呢?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主意,变废为宝,用这些水草淤泥在湖中修一条堤岸。西湖东西方向有一条白堤,是唐代留下来的,但是南北方向没有堤,且南北有十几里路,绕湖一周比较难行。同时为了保证湖水流动,长堤上修了六座桥,桥下的水可以自由流动。长堤修成后老百姓非常高兴,给它起名为“苏公堤”,后来简称为“苏堤”。

苏堤修好了,水草也除掉了,水质清澈,但东坡担心水草来年又长起来怎么办?老百姓就跟他建议,说我们浙江的老百姓都喜欢种菱角,下种时,一定要把水中的杂草全部除掉才行,否则的话,菱角刚长起来,杂草也长起来了,菱角就收不到了,所以你只要把湖边上的水面租给农民种菱角,这个草就不会长起来了。东坡听了很高兴,就立下规矩,把西湖沿岸的水面以很低的租金,租给当地贫苦农民种菱角。

东坡又考虑到,如果农民种菱角觉得收成好,就扩展种植水面怎么办?所以他又规定,种菱角的湖面只能在湖边上那一块。怎么确定这个界限呢?就用石头建了宝塔竖在那里,这就是一个界标,靠岸可以种,里面不能种。小宝塔现在还留下三座,这就是三潭映月,去过西湖的朋友都会看到。

所以东坡不仅仅是写诗来歌咏西湖,他也是用他的工程来保证西湖的一池碧水。除此之外,东坡还在杭州开挖运河,运河跟钱塘江相通,通到西湖,但是运河上没有闸门,潮水倒灌,整个钱塘水会直冲到西湖,东坡就安装了闸门,涨潮时闸门关上,退潮后把闸门打开,让它相通,等等。他在杭州总共不到两年时间,马不停蹄地兴修水利,所以他为杭州百姓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东坡喜欢兴修工程,但是他所主持的工程,和我们今天某些地方长官的面子工程完全不一样,不是为了好看和政绩,是为了地方的实际需要。东坡就是这么一位“爱民如子”好地方官,真正是“父母官”。作为政治家的东坡,得到很多地方百姓的衷心爱戴,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生观启示
他的贡献不仅在文学艺术,更在于人生观上的启示
东坡的旷达实际上是他行为的表面现象,他最核心的精神是坚毅

东坡不仅仅是一位铮铮风骨、百姓爱戴的好官,在其它方面贡献也很多。我们先说说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地位,他的诗、文、词、书法、绘画成就都很高。他的散文,郭沫若说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六大家,只有三个是真正的大家。哪三个呢?就是欧阳修、王安石和苏东坡,就是说他的散文肯定是北宋第一流的,是三大家之一。就文学水平来说,照我个人来看,东坡是北宋第一家;诗歌,他当然是北宋第一人,或者他和黄山谷并称为“苏黄”;词,他的词只有南宋的辛弃疾可以跟他并称,叫做“苏辛”;书法,北宋四大家“苏黄米蔡”;绘画,他的墨竹、枯木怪石非常有名。一个人,在这么多领域,在前后三百年中都是第一人,这样的成就确实了不起。

东坡的成就是一座高峰,但不像那种拔地而起的高峰,你爬不上去,他是一个坡度比较平缓的高峰,我们普通人可以慢慢沿着这个山坡走上去,可以走近他。他是亲近百姓的一个天才人物,这才是最最了不起的!

然而,东坡对我们当代人的影响,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启示,还不在这里。那么在哪里呢?我觉得是东坡的人生观。东坡是怎么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他的言行举动对我们今人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启发?我觉得这也许才是更重要的。

人在顺境中都比较好办,但是人怎么会总是一帆风顺呢?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挫折、困难,也有特别低潮的时候,在这些时候怎么办?我们看看东坡是怎么办的。后人往往说东坡性格中有一个特点是“旷达”,看得破,想得开。我想说的是,东坡的旷达实际上是他行为的表面现象,他最核心的精神是坚毅。

我们从“乌台诗案”谈起。一开头我也说了,东坡被逮捕了,要被抓到汴京去,他的罪名很重,是大逆不道的诽谤朝廷罪,就是朝廷认为东坡写的诗词文章中有很多是批评朝政的,矛头甚至针对皇帝了。东坡入狱前心情沉重,知道是凶多吉少,说不定会判处死刑。押往汴京的路上是他的长子苏迈陪他去的,进监狱门以前,东坡跟苏迈约定暗号,因为以后就不能交谈了,犯人不能跟外人交谈,也不能送信,北宋的规定是一个人坐牢,家里人要给他送饭,东坡说“你每天要给我送饭”,假如说案情比较平常,你就正常送饭,不要送鱼,如果外面打听到情况有什么不妙,可能要判死刑,你就送一条鱼,让我事先有个精神准备。苏迈答应了,问题是东坡在牢里关了130多天,4个多月才放出来,苏迈送饭送到第二个月后,盘缠用完了,有一天就出城找亲戚去借钱,托一个朋友送饭,忘了把约定告诉朋友,这个朋友很敬仰东坡,正好得了鲜鱼,就精心地煎了放在饭盒里送进去了。东坡打开食盒一看,心想死期到了,在监狱里写了两首绝命诗,一首写给他的弟弟,还有一首是写给他的妻子和儿女,交待后事。东坡生平的诗歌,没有太悲惨的句子,因为他旷达、乐观,但这两首诗非常悲惨。

关于睡觉
善于睡觉使他躲过一劫,也给他带来了麻烦
当政敌把他一贬再贬,希望他郁闷而死,但他随遇而安

到底是什么救了东坡?神宗皇帝又下令赦免了他?不杀他,仅仅是把他流放到黄州呢?除了包括王安石在内一些比较有力的人物在援救外,其中还有一个插曲,跟东坡的生活态度直接有关。是什么呢?就是东坡善于睡觉,在什么境地,什么心态下他都能倒头就睡,在监狱里也照样能睡。当援救东坡的人都发表意见了,但御史那些人坚持要处他以极刑,两方面争论不绝,神宗皇帝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就决定派一个亲信小太监到监狱里去探一探虚实,看东坡到底怎么样?看看他是不是心中有鬼,是不是在诽谤我、攻击我。

这一天傍晚,东坡在外面受了一天的审讯,天黑了才回到牢里,非常疲惫,正想休息,突然看到牢房走进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一言不发,拿着一个包袱就进来了。东坡想,奇怪,我是朝廷重犯,关单身牢房,怎么今天来了一个人,跑进来成了我的roommate了,他又不好问你是谁,也就睡觉了。这一睡救了他,他倒下去不久就鼾声如雷,一直睡到天亮,那个人爬起来把还在打鼾的东坡推醒,对他说“恭喜学士”,说完就走了。原来这个人就是神宗皇帝派来探监的小太监,回去就向皇帝汇报说东坡受了一天审问后,回去倒头就睡,整夜打鼾,心中没鬼。这个插曲促使了神宗决定赦免他,这是东坡善于睡觉的一个故事。

我再讲第二个故事,他的善于睡觉又害了他。东坡被贬到惠州以后,最大的麻烦就是居无定所,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有一阵子是借住在官府的一个房子里面,叫做合江楼,在江边上,风景比较好,后来不许住,他又搬出去寄住在一个寺庙里,住在寺庙半山腰的一个亭子里面,这个亭子叫松风亭。在这种处境下,朝廷形势危险,返朝无望,年纪又大了,一般人都忧愁得睡不着觉,东坡不同,他太能睡了。有一年春天,他居住在松风亭的寺庙里,写了一首关于睡觉的诗,后面两句是“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就是说,告诉你们啊,东坡先生正睡得好,道人打钟的时候轻点打,不要吵醒了他。

东坡的作品当时只要一写出来,大家都传抄,很快就传到汴京去了,当朝宰相章悖一看,说贬到惠州还这么快活,还说“报道先生春睡美”,把他贬得更远一点,这下就被贬到海南岛去了。虽说善于睡觉是一件小事,但这说明什么?我想这说明东坡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真正叫做宠辱不惊,受到打击的时候,不惊慌,始终以非常淡定的态度来对待。

因此,东坡其人在经过了那么多的艰险打击后,依然走完了66年的人生旅程。他在人生低潮时,如在儋州,照样填词写诗做文章,从事他的创作,在海南岛,完成了《易传》,解《周易》的一本著作。所以,他这个人是在任何境界下,都是最大值地实现人生价值。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实际上都是这样的,一辈子都很平安顺利的有几人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都会碰到挫折,进入低潮时期。问题是我们在碰到挫折时,在低潮时期,怎样对待生活?我们能不能像东坡那样?

当朝廷的政敌把东坡贬到惠州,再贬到海南岛,一心希望他在那种艰苦环境中生病,闷闷不乐而死。东坡在海南岛却过得很愉快,他背着一个大瓢,穿着木屐,披着蓑衣,在田野里一边走一边唱歌。岛上一个老太太看到东坡过着当地农民一样的生活,对他说:您当年是荣华富贵,现在跟我们一样过农民生活,当年的荣华富贵就像一场春梦啊!东坡就把这个老太太取名为“春梦婆”,他以一种非常愉悦的心情对待生活,从最简朴的生活中发现诗意。我想,这样的人生态度,这种超越的心态,是对我们当代人最有启示的。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