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施正荣式悲剧”留下的三重教训

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海归精英、行业龙头、民企先锋、中国首富,等等,这些都曾经与无锡尚德、施正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美丽词语、靓丽光环,如今,却一个个暗淡无光。不仅无光,而且很多都与“不光彩”、“不地道”这样的字眼搅和在了一起。

于是,我们不得不问,这就是那个风光无限、令无数企业羡慕的无锡尚德吗?这就是那个不可一世、充满传奇色彩的施正荣吗?

是的,一点没错。只是,施正荣还是那个施正荣,无锡尚德却不是那个无锡尚德了。如今的无锡尚德,已被巨额债务紧紧困扰。施正荣,却通过利益输送、资产转移等手段,将包袱甩给政府,自己却仍在做着个人利益最大化之梦。

有人说,这是“施正荣式悲剧”,也有人说,这是“尚德式悲剧”,甚至有人说,这是“光伏行业式悲剧”。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悲剧,也不管悲剧的主角是谁,留下的教训都一样深刻,都让我们不得不对这样的悲剧进行深入的反思。

首先,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企业家?曾几何时,当施正荣怀揣专利,带着澳大利亚国籍回到曾经的祖国进行创业时,第一站并不是无锡,而是江苏的另一个城市。只可惜那个城市没有慧眼识“珠”,而是错过了施正荣这个“精英”。

当无锡尚德红遍大江南北时,没有接纳施正荣的城市,曾经肠子都悔青了,甚至很多人认为这个城市太没有眼光、太没有吸引人才的能力与水平。可现在,后悔者变成了幸运者。虽没有前几年的风光,却也没有现在的无奈。因为,从施正荣回国创业以来的实际情况看,他并不是想象中的海归精英,也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而至多是一名“草莽英雄”,一名早已被个人利益熏陶得毫无他人利益的利己主义者。说他是“寇”,可能也一点不为过。不然,他怎么可能在企业陷入困境时,仍在源源不断地将利益输送和转移到自己在国外的企业,输送到个人的账下。

“优秀企业家”的名号,曾经在施正荣的身上是那样的鲜亮、那样的高不可攀。回头看看,所谓的企业家,对施正荣而言,就是如何让个人利益最大化,如何将他人利益、国家利益转移到自己的名下。如果这样的人也能称作企业家,那企业家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将是何等的低俗与不堪。在施正荣的身上,除了可以看到奸商的身影之外,根本感觉不到任何企业家的影子。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企业家,从施正荣的身上,应当可以品味出一些东西。

第二,政府应当如何善待企业家?当今社会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官员与企业家的关系。官员对企业家好,就是政府对企业好,官员关心企业家,就是政府关心企业。政府也好,官员也罢,关心和爱护企业家,原本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关心过了头,可能就要重新审视了。而一旦将不是企业家的人当作企业家来对待和关心,就更需要反思和检讨了。

显然,施正荣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功成名就,成为令万人仰视的人物,与无锡市政府超规格、超水平、超力度的支持和关心是分不开的。在施正荣无钱投资时,让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业进行投资;在施正荣需要在美国上市融资时,又让国有企业退出;当施正荣通过利益输送与资产转移将尚德掏空后,仍在不遗余力地对企业进行救急。以至于让施正荣可以对自己闯下的祸毫不关心。

政府应当如何善待企业家,从无锡市政府对待施正荣的态度上,或许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得到一些启示和反思。

第三,企业家应当如何适应政治家?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常常会遇到非常棘手、也非常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适应政治家、适应政治家的政治胃口和政治需要。

如果把施正荣当作一名企业家,那么,他从成功到衰亡、从身无分文到腰缠万贯、从怀揣专利到中国首富,都是为了适应政治家而变化的。也许是在国内长大,也许是对国内问题已经研究得十分透彻。他从创业开始起,就一直是以适合政治家的胃口和需要而行事的。重眼前不重长远、重规模不重效益、重数量不重质量,一味地进行规模扩张、负债投资,将企业做得让政府不敢轻视、不敢放手、不敢丢下不管。

事实上,了解无锡尚德的人都知道,前些年的所谓规模和效益,实质上都是建立在快速负债基础之上的。而这样的负债建设、负债扩张,也完全适应政治家的需要。于是,当施正荣和尚德出现了问题后,政治家们也会慷慨帮助、慷慨解决。

企业家到底如何适应政治家,从无锡尚德和施正荣身上,也可以看到许多许多。

无锡尚德会不会倒下,施正荣会不会卷土重来,我们无法预测,但是,留下的教训,却不能不吸取。“施正荣式悲剧”留下的教训,也许正是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经济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反映。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