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三国篇:优柔寡断的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南)人。出身于东汉后期官宦世家。从他的高祖父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他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领冀州牧,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一、十三路讨董诸侯的总盟主,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后来袁绍隐居在洛阳。 在隐居期间,他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在中平二年(公元184年)因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政府取消党禁,袁绍应大将军何进的召,188年,以虎贲中郎将的身份被举荐为司隶校尉,成为汉灵帝新建立的西园八校尉的副领袖。后来何进看到宦官专政局面不能继续下去,就跟袁绍商量,诛杀宦官。但此举却受到何太后的阻挠,何进也犹豫不决。此时袁绍建议调集四方猛将进京兵谏。于是何进让董卓等将领带兵进京。

不料,何进先行被宦官集团杀害,袁绍带兵攻入宫城,杀尽宦官。正当袁绍在内宫大肆屠戮宦官的时候,董卓率领军队抵达洛阳西郊,于北邙阪下与被宦官挟持仓皇外逃的少帝和陈留王相遇,并挟持他们入主洛阳。此时董卓用“瞒天过海”之计的疑兵之计让洛阳城中的各路诸侯觉得董卓兵精粮足,袁绍见状不明虚实,逃走。董卓为了安抚袁绍封其为渤海太守。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他自署相国,又自称“贵无上”,因性极残忍,并纵容属下在洛阳城中奸淫劫掠,无恶不作,成了名副其实的“国贼”。董卓擅行废立和种种暴行,引起了官僚士大夫的愤恨,他所任命的关东牧守也都反对他。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日益高涨。而讨伐董卓,袁绍是最有号召力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的家世地位,还因为他有诛灭宦官之功和不与董卓合作的行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推举袁绍为盟主。各路诸侯各有军队数万。董卓见关东盟军声势浩大,于是挟持献帝,驱赶洛阳百姓迁都长安。袁绍虽为众望所归,其实很负众望。作为盟主,他既不率先杀敌,也指挥不了这支十余万的大军。各州郡长官各怀异心,迁延日月,保存实力。酸枣粮尽后,诸军化作鸟兽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

智取冀州

当时袁绍处于“冀州兵强,我军饥乏,如果攻打不下来,我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了。”的窘境。只是听从谋士逢纪的计策:“韩馥是一个庸才,我们可以暗中与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相约,让他南袭冀州。待他大兵一动,韩馥必然惊慌失措,我们再趁机派遣能言善辩的人去和他说明利害关系,不怕他不让出冀州来。”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公孙瓒发兵,南袭冀州。韩馥军一战败绩,慌了手脚,此时袁绍的说客高干、荀谌不失时机地到了邺城。他们软硬兼施,迫使没有主意的韩馥让出冀州。

此时袁绍又用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此外,袁绍还用许攸、逢纪、荀谌等人为谋士。但是,袁绍内政过于宽泛,他在冀州“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治中审配的家族,竟然藏匿罪犯。正如曹操指出的那样“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在与公孙瓒的战斗中大胜。并在随后的与其他各地军阀的战役中获得主动,实力大振。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月,汉献帝在杨奉等人的护卫下逃到曹阳,后面李傕率军穷追不舍。此时袁绍的谋士让他迎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可是他没有采纳。结果曹操力排众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亲自到洛阳朝见献帝。他借口洛阳残破不堪,粮食奇缺,把汉献帝转移到许昌,在许昌建立新都城,从而把献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袁绍后悔不已。

袁绍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他宠爱后妻刘氏,对刘氏所生的袁尚特别偏爱,有意 以袁尚为嗣,因此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以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以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只留袁尚在身边。沮授劝诫说:“年纪相当应选择贤者为嗣,德行又相 当要用占卜来决定,这是自古以来的原则。将军如果不能改变决定,祸乱就要从这件事上发生了。”袁绍没有听从。这为几个儿子互相为了争夺嗣子地位互相厮杀埋下了伏笔。

当时,曹操的实力不如袁绍,且东有徐州吕布、西有南阳张绣、南有淮南袁术,皆虎视眈眈,曹操害怕这些人同时对他发动攻势。无奈只好只能采取克制忍耐的策略。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他派孔融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以缓和矛盾。

官渡败北

后来当袁绍在彻底打败公孙瓒之后,跟曹操的直接冲突也就无可避免的发生了。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准备抗击袁军。袁绍企图联合张绣和刘表对曹操进行夹击,未果。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元月,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 背叛曹操,策应袁绍。曹操为消弭后患,领兵攻打刘备。此时,谋士田丰建议袁绍袭击曹操后方,袁绍以孩子有病唯由没有采纳。并因田丰发牢骚而心怀不满,从此疏远田丰。

在曹操击败刘备,还军官渡之后,袁绍才匆促决定出兵,田丰劝阻。袁绍不仅不听田丰的劝告,而且积前后之怨,加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田丰拘押起来。 二月,袁绍发布讨伐曹操檄文。四月,曹操声东击西,北救白马之围, 斩杀颜良,迁徙民众撤向官渡。袁绍依仗自己人多势众,准备挥师渡河,追赶曹军。谋士沮授又站出来劝阻说:“战争胜负变化莫测,不能不 周密计划。大军应当留屯延津,另分兵进攻官渡。如能攻克,再迎大军也不迟,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袁绍不从。袁绍渡河后,驻屯在延津南面。他派出刘备、文丑挑战,被曹军打败,大将文丑被斩。再战,又折两员战将和许多人马,袁军中大为震恐。曹军退还官渡后,袁军集结在阳武,沮授忍无可忍,又对袁绍说:“北军人多,但英勇善战不如南军;南军粮少,物资储备不如北军。南军利于速战,北军利于缓兵。所以我军应打持久战,拖延时日。”袁绍仍然不从,他命令部队逐渐逼近官渡,紧靠曹军扎营,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

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背叛曹军,响应袁军。相持期间,袁绍先后派刘备、韩荀袭击许都,但是皆被曹仁击败,因此不再分兵复出。

这时,袁绍派淳于琼带领万余人北迎运粮车,沮授特意提醒说:“可增派蒋奇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外侧,以防止曹操偷袭。”而且谋士许攸则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出,轻骑奔袭许都的建议。然而,刚愎自用的袁绍竟对他二人的建议听不进分毫,无所动作。事有凑巧,在邺城的许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审配抓进监狱,许攸大为不满,于是投奔曹操。在许攸的谋划下,曹操亲自领兵赴乌巢,袭击淳于琼。此时袁绍却听从了别的谋士劫曹操大营不派主力救乌巢的建议。结果派去的高览、张郃两位将军所带兵马攻曹营,不下,乌巢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二将无心恋战,竟自向曹军投降。袁绍全军大乱。慌忙之中,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逃遁,直奔黄河渡口,随后又逃来一群骑兵,约有八百骑,渡河至黎阳北岸。这一仗袁绍损失七、八万人,武器、辎重、图书、珍宝无数。

官渡败后,袁绍碍于脸面,怕田丰笑话,而杀了田丰。

逃回到冀州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夏天。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

袁绍之子袁谭、袁尚在袁绍死后发生内讧,被曹操先后各个击破。显赫一时的袁家一门也就走到了尽头。

纵观袁绍的一生,可以发现,他那种刚愎自用、疑心重重的观念最终害了他自己。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