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领导白天若能独行,百姓晚上则敢出门

报告称中国4成市民深夜不敢外出。一项覆盖全国38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39.91%的人表示深夜不敢外出,38.69%的人表示若长时间离家会担心家里财产安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公共服务蓝皮书(2012)》分析了导致安全感不足的原因:社会深度变革和结构转型,导致不确定性增加,风险增多。利益分配深度调整,引发两极分化、分配不公、利益冲突和社会心理失衡,部分收入较低的人群基于对分配不公的敌意,恣意释放这种敌意,引发治安事件增多。(12月21日《新京报》)

为何那么多中国老百姓夜里不敢出门?为何现在的社会治安不尽如人意?“权威部门”竟然将“部分收入较低的人群恣意释放敌意”列为主要原因之一,说实话真的雷倒了我。什么叫“恣意”?难道面对各种不公平和伤害逆来顺受、情绪稳定,才算识大体顾大局?

治安不好,深层次的原因有点“敏感”,不再饶舌;而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管理不力,维护社会治安的部门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很多事情,非不能也,乃不为也。举个或许不太贴切的例子:平时大街上秩序混乱,常常乱成一锅粥;可一旦上级领导莅临或者仅仅是路过,相关部门倾巢而动不遗余力,立马就秩序井然、一派歌舞升平。事儿还是那么点事儿,人还是那么那些人,用心不用心、尽职不尽职,简直冰火两重天。

既然提到了领导出行,不妨再看一个新闻。12月21日的《现代快报》报道说,江苏要求省领导考察不用警车带路。十八大过后,中共江苏省委制定了新的十项规定。其中第七条规定要求要着力简化接待工作,到基层考察调研坚持轻车简从,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封路,不用警车带路,不限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扰民。

江苏对“警车开道”说不,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愿能够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警车开道”不仅造成了严重浪费,更是助长了一些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这跟封建官吏出行时鸣锣开道、路人回避的思维模式如出一辙。“警车开道”呼啸而过,领导得意洋洋、威风八面,群众却指指戳戳、非议一片,这干群关系又怎能和谐得起来?而这一切,大抵都打着“为了领导安全”的旗号。我就奇了怪了,作为人民的“公仆”,何以竟不敢跟群众亲密接触,反倒要人为地跟群众隔离开来,甚至要严防死守生怕出点“乱子”呢?个中意味,还请那些身处豪华车队中洋洋自得的为政者深思。

转回一开始的话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治安不佳,主要责任在相关部门工作不力;相关部门不能尽职尽责,请恕我直言,问题的根子恐怕还在于领导身上。在中国有个很奇妙的现象:领导的态度决定一切。领导重视的事情就能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力度有力度、要政策有政策。领导看不上眼的事情,则只好坐冷板凳。如果领导重视起来下达死命令,社会治安状况焉能不好转。

领导的态度很重要,甚至“一句能顶一万句”,折射的当然还是“人治”,而非法治和文明的表现。但在当前社会语境下,法治还很孱弱,很多事情恐怕也还得继续仰仗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高度重视。领导出行的做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领导的工作作风和执政水平。我大胆推断:如果各级领导大白天都能独自出行,无须警车护驾;那么,大部分老百姓晚上就敢放心出门,而不必再对安全忐忑不安。道理很简单,领导的作风转变了,务实了、贴近实际贴近百姓了,百姓的生存状况和安全感必然得到提升。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