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童工惨死案”留下的反思之惑

12月10日,有网友发帖称,洛阳市一名11岁的童工,被一家馒头店的老板殴打,“肋骨被打断,伤及内脏”,“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随后,有网友制作视频讲述该事,被大量转载。洛阳市公安局目前证实,该店铺老板已经被刑拘,具体的细节正在求证。(12月18日《新京报》)

文明社会,“谁都不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尤其是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每一位儿童的受伤乃至死亡,总能令整个社会陷于难以名状的悲痛情绪之中。但既便如此,“未曾绽放便枯萎”的悲剧仍不时在你我身边上演,甚至成为一些儿童难以逃避的宿命:先是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童“闷死”垃圾箱,现在又发生11岁童工惨死老板手下,若再算上那些遭虐待、被砍伤的幼童、学生,这个冬季寒冷得令人内心颤抖。

每每发生此类悲剧,媒体上、网络中,公众除了留言、哀悼祈祷,便是铺天盖地的批评、反思。从反思家庭到批评社会再到指摘政府,从呼吁制定“虐童罪”到要求完善流浪儿童救济制度,各种反思不可谓不深刻,各式“药方”不能说不全面。就拿此次“馒头店老板打死11岁童工”的悲剧来说,紧跟新闻报道脚步的同样是一连串的质疑与思考:这名儿童的监护人在哪里,为何要将未成年的子女交付给如此歹毒的老板?这样明目张胆地使用童工,为何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没有发现制止?眼见童工挨打、受冻、睡三轮车,为何没有人上前阻止、打电话报警?

然而,事后当我们再度回望这些悲剧,却总是悲哀地发现,那一声声的控诉、一个个拷问最终大多未能走出报端与屏幕,尽皆沦为空谈。不仅无法慰藉那些已然消失的幼小生命,对于生者亦常常力所不逮。围观者照样冷漠,政府官吏依旧不作为,甚至连坏事当好事报的“作风”也一点没变。这不,在发生严重砍童案的河南光山,当地政府一面禁止教师接受采访,一面却又在赶写英雄人物稿件——这种根深蒂固的对生命的轻视,对他者的冷漠,令多少人的心头涌上言说的无力感?

相比八股式地“反思”悲剧的成因、根源,“探讨”解决方案,真正应该反思的是如何将这些“反思”落脚到实干层面?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才不会只是一句诗歌,童工、流浪儿童的悲剧才能真正画上句号。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