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货币政策空间悬案

宏调政策基调虽然多次释放加档的信号,但两难的政策选择在中国经济抗击全球经济危机中已演变为一种常态。毕竟,踩好政策的平衡木并非易事,当前宏调政策欲松还休,实际上面临着多重压力。

2012年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连续9个季度下滑,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降至7.4%,增幅创14个季度以来的新低,经济减速势头十分明显。值得欣慰的是,10月官方PMI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到临界值以上,显示制造业活动有所企稳,这给减速中的中国经济增添了一丝暖意。硬着陆忧虑消散。

不过,当前虽然政府投资再次发力稳增长,但受国内外双重压力的冲击,经济下行的势头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外围市场震荡让中国出口难有起色,内部经济转型之痛仍将继续,中国经济习惯“中低速增长”看来难以避免。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货币政策的走向将会如何?货币宽松的空间又有多大?

宽松信号

国内经济形势的低迷,倒逼宏调政策走向宽松。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10月8日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坦言,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金融改革和支持经济增长的任务很重,央行将进一步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0月14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IMF年会上表示,全球各大主要央行都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货币政策。本次刺激方案就规模而言将会是适度的,即规模足够大到能够稳定经济增长,但不会大到对未来造成负面影响。央行官员的接连放风,暗示货币政策可能趋向宽松的态势。

实际上,经济下滑早已挑战宏调政策的敏感神经。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但在上半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有些失灵的态势下,这一政策基调从5月底开始“升格”。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5月4日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联合记者会上表示,双方一致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确保复苏、增长和就业是各国的首要任务。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此后,中央高层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释放了“稳增长加码”的信号。很显然,中央高层对经济减速的忧虑趋于增加,不断释放宏调政策可能向保增长倾斜的政策信号,以稳定市场信心。而6、7月份一个月内的两次降息更让市场对宽松政策充满了期待,特别是7月5日的降息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是央行近年来首次非对称降息,被视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再一次推进。

欲松还休

稳增长重要性明显提升,宏调政策基调虽然多次释放加档的信号,发改委项目审批速度加快,地方政府投资大比拼,CPI也为政策放松释放了空间,但货币政策至今始终维持在中性,并没有转向过往的宽松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依然高企,财政政策发力有限。

两难的政策选择在中国经济抗击全球经济危机中已演变为一种常态。毕竟,踩好政策的平衡木并非易事,当前宏调政策欲松还休,实际上面临着多重压力。

首先,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压力。9月份全球新一轮宽松潮再次来袭,欧、美、日继续“开闸”,新兴国家也纷纷再吹“降息风”,给全球通胀埋下一颗“炸弹”。如此之势,全球流动性泛滥将是不争的事实,而历来流动性泛滥受伤的基本上都是新兴国家。

事实上,10月下旬以来,外围资金涌港,香港金管局近期5天内4次出手稳定港元汇价的事实也预示了热钱的卷土重来。此外,9月中国外汇占款扭转连续两个月负增长的趋势,月度环比激增1306.8亿美元,使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总额再度创下8个月新高;印度尼西亚官方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FDI季度环比增幅高达22%;类似的情况发生在越南等其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

倘若中国货币再“火上浇油”,国内市场的泡沫无疑会继续堆积,中国经济将不得不遭受暗流涌动的全球新一轮超级通胀的侵袭。

其次,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压力。目前楼市调控进入深水区,地方与中央也展开了轮番的博弈。但现实是,不少城市房价有反弹之势,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城市有31个;多地推出土地盛宴也让土地市场有所转暖,卖地财政再次被房地产市场绑架。

倘若宽松货币政策再推波助澜,楼市调控的效果很可能是前功尽弃。而在中央多次强调“绝不放松楼市调控”的政策信号下,房地产市场早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更是一个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政治问题。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关乎着中央政府的信誉,关乎着普通老百姓的民生,货币大幅“放水”将让房地产市场迎来暖流,高房价肆虐又将卷土重来,中国楼市也将越来越畸形。

第三,明年初将迎来政府换届,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政策基调仍将会以稳为主。按照以往经验,换届之际,政策往往是以“稳”为主,不会轻易发生大的转向。

金融风险压力

以上所述之外,金融机构本身的风险压力也是货币政策欲松还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减速之下,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已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头等大事。从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爆发点看,主要是地方债务危机、民间信贷危机和“三角债”危机。

从地方债务危机看,10万亿的地方债务规模压顶,平台贷款到期面临考验,监管层的态度也由“到期平台贷不得展期”转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条件展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悄然开闸重启,并给平台贷的风险释放提供了一种出路。

从民间信贷危机看,典型的是温州民间高利贷引发的资金链断裂造成的信贷危局,“温州一天9老板跑路”的消息映射了当时温州民间借贷链断裂的恶化局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亲率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大批财经高官赴温州救火,并加速了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落地。

从“三角债”危机看,铁路系统和钢铁行业的“三角债”危机重燃表现得尤为明显。去年年底,铁道部拖欠包括36家与高铁相关上市公司债务总金额将近2500亿元,今年铁道部不得不依靠超2万亿的银行授信,和发改委放松发债红线来应付资金困境。

近期,有媒体爆出,上海钢贸商联合停止还贷,为了保全资产,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钢贸企业告上法庭。截至2012年9月5日,上海地区钢贸贷款余额共计1975亿元,占全市中资银行贷款余额的4%,钢贸贷款中有275亿已转为不良贷款。90年代初,中国曾出现过非常严重的三角债现象,目前新的企业“三角债”抬头并逐步蔓延的迹象,无疑又给中国政府出了一道大难题。

正由于如此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压力,央行也好,银监会也罢,抑或是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都难掉以轻心,纵然央行想放水,银监会、商业银行恐怕也需掂量一下自己的利益风险,何况4万亿信贷盛宴的忧虑犹在。

事实上,央行对流动性也是有所顾忌的。在中国特色“影子银行”的作用下,今年前3季度社会融资规模高达11.73万亿元,其中银行信贷融资之外的信托贷款、企业融资等出现了大幅增长,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并不紧张。倘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全社会流动性泛滥的局面恐将不远。

总体来讲,尽管宏调政策释放加码信号,但在全球流动性泛滥、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压力下,宏调政策放松实际上面临着多重窘境,只能是谨慎宽松。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