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楼市火爆背后的谜团

中国的经济比美国的经济更依赖于房地产。中国目前为房市承受的风险恐怕更大。

中国的房市是否出现了泡沫?各家观点之针锋相对,实在让人目瞪口呆。被称为“做空大师”的查诺斯(James Chanos)称中国正面临着一次世界级的房地产泡沫。他将中国各大城市的状况比作迪拜和迈阿密,预计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破裂。

查诺斯的推论很简单:中国在金融危机期间向房地产行业注入了过多资金,房价已经超过人们的承受能力。在中国最富有的城市,三十几岁的年轻夫妇年收入大致为六万到十万人民币,但普通的住房则在六十万到百万。这是无法承受的价格,迟早会像美国的房市那样坍塌。

但是,中美国情不同。中国没有美国的次贷问题,况且中国人更舍得在住房上花钱。这样的中美对比是否合适,我一直有所怀疑。

不过,到网上一查此公的履历,知道他是对冲基金的总裁,一生引入注目的事情有两个。第一是当年做空安然公司,并随着安然的破产发了横财。

第二件事情则是最近,他反复声称中国经济出现泡沫,正在做空中国等等。查诺斯因为在安然问题上料事如神、演出过大手笔,谁也不敢对他的话掉以轻心。

想想看,在2009年经济尚未走出衰退时,新闻中就不时有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逆势飙升”的报道。其中一些数字触目惊心:8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达到了18502元/平方米,创出了历史新高。其中,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平均成交价格达到1812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4.6%。

1~7月,长春商品住宅成交均价3590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3.3%,同样创历史新高。2009年前5个月,南宁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4500元/平方米,也创出历史新高。北京、广州、杭州等热点城市的房价经过2009年几轮飙升,也处于非常高的位置。

当时不管是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处于复苏阶段,并未全面回暖。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无明显提高。城市房价之所以能在这样的局面下逆势飙升、创出历史新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豪宅市场的火爆。

一方面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是发达国家的3~6倍,住房租售比(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超过400倍,几乎是国际公认的正常范围(200~300倍)的一倍。

2009年上海市已有13家楼盘销售价格突破10万元/平方米。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价格达到3万元/平方米以上的项目比比皆是。这样高的房价使普通居民买不起房。

另一方面,富人以购买房地产作为投资。房价火爆的深圳,楼市投资比例已经接近30%。这一切,说明了我在上面谈及的观点:中国的房市,由贫富急剧分化中的富人和土地资源的奇缺来支持,在现有的市场框架中只能上行。不过,这样的房价早已超出普通百姓的购买能力。

赖伟民教授从2009年开始实地走访了全国60多个城市的150多个楼盘,试图解开楼市“火爆”背后的谜团。有些企业主向赖教授坦白:“别看我厂里的机器在转、工人在忙,可那是亏本的,但我得做给银行看,这样才能拿到贷款,才能去炒楼。”“人民币升值预期、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减少、原材料上涨,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企业便顶不住了。”

如上所述,从收入与房价比、租售比等指标看,中国大都市的房市泡沫早已超过美国房地产泡沫崩解前的水平。不过许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人们手里的钱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美国的次贷问题,因而不会出现美国式的危机。

但是,赖教授的工作则揭示出:中国房地产泡沫中的问题,也许不比次贷来得更轻。房市实际上是被许多企业的资金撑起来的。这些企业本身在赔钱,一直在用房地产投机的收入遮掩自己的亏损。

无本炒房、自卖自买的现象也异常普遍,和美国2006~2007年的状况非常相像。当时美国的许多炒房者,今天买明天卖,赚钱全不费功夫,并且不断提高市场的价格预期,在社会上引起了“现在不买就永远也别想拥有住房”的恐慌。如此强劲的房地产市场,竟然也顷刻间灰飞烟灭。难道中国能够例外吗?

不错,美国房地产泡沫的一个基础是次贷。这是中国没有的。但是,中国的企业不干正事,从银行贷款后就去炒房。这和次贷比,究竟哪个更糟糕呢?

要知道,次贷在房市不断上行的情况下并不会成为问题。只有当房市下跌时,次贷危机才会爆发。中国的企业炒房,在房市上行时也不会有问题。

但是,一旦房市下跌,不仅企业在正业中的亏损暴露无遗,企业的贷款也都被套在房市中大为贬值。到时候,大量企业会破产,无法还贷,进而使银行收不回贷款来,触发金融危机,传染给整个经济。这能比次贷好到哪里去呢?

当然,赖教授的工作还很不系统。他没有、也不可能给拿出系统的数据,展示企业炒房究竟达到了什么规模、卷入的资金有多大,乃至我们无法评估房市泡沫究竟膨胀到什么程度,泡沫崩解后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但是,中国的经济比美国的经济更依赖于房地产。中国目前为房市承受的风险恐怕更大。赖教授揭示了中国房市乃至整个经济的隐忧。

任志强显然另有心境。他针锋相对地放炮,说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用行政措施遏制的房价、遏制需求而产生的销售下降并非是市场的正常供求产生的信号作用。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未来如果消费出现报复性反弹,被压制的需求再一次释放时,或面临着供求严重失衡的局面。”

他洋洋洒洒写了万言书,称房价高的根子在于供地紧张,要求政府加大土地供应。不仅如此,他还搬出曼哈顿的房价,说明中国这么火爆的房市并不过分。甚至比起美国来房子还很便宜。

他无法回避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明显高于美国的事实。但抱怨说:“多数人眼睛只盯在核心城市的房价或盯在城市核心区的房价上,这样就无法用合理的中位数计算出正确的房价收入比……如果用纽约曼哈顿岛下城的120平方米的公寓价格220万美元计算(普通出租公寓的平均价格),则美国全国的平均房价19.5万美元/套,或说核心大城市的一般公寓房价是全国的平均房价的15—18倍(纽约中城的房子和皇后区或中央公园两侧的房子最贵,约比下城的房价高出20%以上……)。中国的核心城市,如北京或上海的房价如果与全国的平均房价比,则只有7~8倍,即使按十倍计算平均44460元/平方米,也比美国的情况相差巨大。”

这话分明是在暗示,把北京上海的房价抬到44460元/平方米的水平,还算是便宜的呢。不信你看看曼哈顿就明白了。现在不乘机买房,以后就没机会了。

房地产商想炒高自己产品的价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消费者,则应该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不妨把任志强挥舞的曼哈顿这把尺子是什么先搞清楚。

众所周知,曼哈顿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自然也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财富相当集中。2005年,曼哈顿的人均收入是十万美元。注意,所谓人均收入,包括老人、孩子等被抚养人口,远低于人均工资水平。

任志强所说的曼哈顿岛下城,平均年家庭收入在2007年是十六万多美元,其中16%的家庭年收入超过四十万美元。另外,这里单身家庭、没有孩子的家庭占据大多数。有孩子的家庭仅占22%左右。

仅夫妻二人或者单身,用住120平米的公寓吗?他们标准放低些,大致十年收入也够买套住房了。三口之家,则平均收入达三十万,买120平米的房子,不过七年多的收入。至于年收入四十万的家庭,三年的收入就可以把任志强所说的房子买下来。

我不知道任志强凭什么把220万美元120平米的房子算作曼哈顿下城区的平均价格。我最近找到的数据显示,2010年3月曼哈顿中城区(按任志强的说法,那里的房价比下城区贵20%)的中等房价为72多万美元。

我更奇怪的是,既然要比较中心城市和全国房价的差别,任志强为什么不拿纽约市为例,而要挑出华尔街所在的世界金融心脏这个奇贵的区来。

不妨看一看2010年5月21日CNN财经撰稿人Les Christie根据房价和收入水平算出的美国房价最贵的城市:排在第一的是纽约,中等房价为42.6万美元,中等家庭收入为6.56万美元。第二是旧金山,中等房价58.5万,中等家庭收入9.84万。

第三是火奴鲁鲁(檀香山),中等房价40.3万,中等家庭收入8.17万。第四是加州的圣安娜,中等房价为41万,中等家庭收入为8.73万。

第五位为洛杉矶,中等房价为30.6万,中等家庭收入为6.29万。即使按纽约的标准,六年半的收入也能买套房了。

而印第安纳的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人口171万多,也算个大城市了。但中等房价不过9.6万,中等收入则6.87万,一套房的价格还远不到一年半的收入。

另据CNN2010年2月17日的报道,美国家庭的中等年收入为64,000美元。如果以税后收入的28%支付一般房贷为可承受住房的底线的话,那么这些家庭就能够在可承受范围内购买70.8%的现售住房。这种全国性的数据,为什么不拿出来作为参照?

如果按任志强的公式,北京上海的房价应该达到44460元/平方米的水平。那么,70平米的普通住房就要卖三百多万(3112200)。对于年薪700多万的任志强当然是不贵了。但对于年收入10万左右的中等家庭,三十多年的收入才能买一套房。回到现实中来。

根据2010年7月北京工业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北京的房价与收入比为25:1。也就是说,一般家庭25年的收入才能购买一套住房。

这还能说不贵吗?

是不是应该以美国的标准来评价中国的房市,这且另当别论。但是,如果真要拿世界房价最昂贵的地方之一曼哈顿来衡量中国的房市,那么中国房市的价格实在太吓人了。

我现在还无法断定中国的房市有没有泡沫。但是,没有泡沫比有泡沫更可怕。因为那将证明我们前面的所有论断:中国的贫富差距,足以使富人的财富凭市场机制把普通百姓挤出房地产市场。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