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EMBA班里的“人脉经济学”

本质上我不关心王石的婚变,那是人家的隐私。

在一个开放的主张婚姻自由的社会,60岁的富人和30岁的女明星虽然年龄差距巨大,但倒也符合郎财女貌的法则,何况老王已经离婚,不属于强抢民女和包二奶。

但王石毕竟是地产界风云人物,其婚变不仅带动了地产股的逆势上扬,还帮助公众揭开了大学商学院EMBA班的神秘面纱。

EMBA教育是由芝加哥大学管理学院首创。读EMBA的学员一般由公司推荐,利用业余时间集中上课,课程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平衡。

由于这是一种获取学位并且注重学习实践相结合的在职培训,它对升至公司中上级而又无MBA学位的管理人员很有意义。

说白了,这是一种立足商业实际、针对高端商务人士的能力提升课程。

中国最著名的EMBA班属于两所商学院长江和中欧。而王石正是香港富豪李嘉诚创办的位于北京的长江商学院的学生。王石的“校友”,便有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中欧商学院EMBA班的“学生”则包括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中国中化集团总裁刘德树,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兴,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等。

除此以外,在长江和中欧的EMBA班上,还可以看到娱乐明星的身影,除了饰演《甄嬛传》里敦亲王福晋的田朴珺传说中王石的新欢,还有赵本山、李亚鹏、陈鲁豫、李湘和任泉等。

于是,从诞生之日起,这些EMBA班就有了中国成功人士俱乐部的意味。当然入门费也在水涨船高长江商学院EMBA学费便从2010年的58.8万元涨到2012年的65.8万元;中欧商学院2011级EMBA课程的学费为45.8万元,2012级EMBA课程的学费为53.8万元。

这样的财富效应和聚拢社会高端资源的强大能力,也吸引了各大公立名校趋之若鹜,拼名斗富,煞是热闹。

不能否认,这些班的师资资源都相当雄厚,不少老师都是社会知名的学者,但仅仅靠这些名教授显然还不能引起这些高端学生的兴趣。

除了学学知识、听听讲座、拿张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端文凭之外,这些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同学,并对构建一个帮助自己从成功走向更成功的圈子充满向往。

专家分析,读EMBA一般为了如下几件事:建人脉、找商机和镀层金,演艺明星的加入还疑似增加了另外一个功能婚外情。

真是一幅活脱脱的当代浮世绘。

这首先说明,即使中国已经改革开放33年,加入WTO十多年,但中国商业的主导力量仍是圈子和关系。

过去,在中国体制变革加速期,社会流行语是: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啊。现在改成了人脉。

虽然一字之差,内涵却相去甚远人才是能力的象征,是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下的核心要素,人脉的滥觞却是阶层固化、制度停滞、法治无力下的市场公平的挽歌。

“人脉经济学”的流行,代表着全社会商业精英锐气的消弭和信仰的缺失。与之配套,与大学EMBA班配套,全社会为权贵服务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贵族幼儿园”、“贵族小学”、“贵族中学”,再到各种屏蔽平民的医疗设施、政商一体的会所和娱乐机构。

人脉的塔尖是权力苦差事都拦不住的国考热就是一个活生生例证,而EMBA班本质就是靠金钱建圈子,靠圈子谋求特权的一个生动案例。

正如我不想苛责王石的私生活,也不想苛责这些精英努力构建特权、混成人上人的努力。

毕竟,这或许是当下巩固商业成功、积累更大财富的一个现实捷径。著名商人马云曾说:成功与否跟情商有关系,成功不成功跟读书多少没关系。简直是可以作为EMBA班的广告语。

但假如中国商业成功都建立于凌驾于市场和法治之上的情商和人脉,那中国经济必然会丧失应有的活力,甚至陷入深度危机在公平的环境中,万类霜天竞自由才能保证中国的快速健康成长,而不是忙着修筑一个巨大天花板阻碍挑战和竞争还起个名字叫EMBA班。

当然,放眼整个社会,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权力干预微观经济加剧,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被垄断压制,民企国民待遇缺失背后的体制变革的滞后更像一个巨大的、潜伏的EMBA班,也更令人焦虑和绝望。

中国未来的一个关键课题是:能否告别特权化的“人脉经济学”,真正建立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学”?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