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斑斓怪异的中国帝王

从夏商周至元明清,中国一共经历了67个王朝并产生了446位帝王,这还不包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君和历次农民起义政权的首领。可以说,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与变迁,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这446位帝王的个人能力与情操息息相关。在这446位帝王中,对江山社稷贡献最大的四个君王当属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和康熙。其中,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和文字、修建了万里长城;汉武帝奠定了中国“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并驱逐匈奴开劈了丝绸之路;李世民倡导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并虚心纳谏任人为贤因而有了“贞观之治”和大唐盛世;康熙擒鳌拜削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西征蒙古、兴修水利鼓励垦荒薄赋轻税开创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黄金时代。

有人对我国67个王朝的446位帝王做过很多有趣的统计:其中,寿命最长的皇帝是乾隆帝,活了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两岁就驾崩了,同时他也是登基时年龄最小的皇帝,继位时才出生仅百余日;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金朝末年的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只有半天;老婆最多的皇帝是晋文帝,一共娶了283个;老婆最少的正帝是明代的孝宗朱佑樘,他是中国古代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一生无嗣的皇帝是明朝正德皇帝、清朝同治和光绪皇帝;而历史上最具文采的皇帝是南陈后主、南唐后主和北宋徽宗;最多情的皇帝是唐明皇和清顺治。另外,历史上还有被称为象棋皇帝的唐肃宗李亨、蹴鞠皇帝的唐僖宗李儇以及木匠皇帝的明熹宗朱由校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帝王最少的朝代:新朝(1位,王莽)
寿命最长的帝王:清高宗弘历(89岁)
寿命最短的帝王:东汉殇帝刘隆(2岁)
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清圣祖玄烨(61年)如果加入太上皇时期则为清高宗弘历(65年)
在位时间最短的帝王:金末帝完颜承麟(半天)
帝王平均在位时间最长的朝代:清朝(267年传10帝)
帝王平均在位时间最短的朝代:北辽(19个月传4帝)
帝王结局最惨的是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南朝的梁、隋朝。西燕的7个帝王、梁朝的8个帝王,隋朝的5个帝王,全部被杀,无一善终。
帝王结局最好的朝代:南朝陈(5帝全部病亡)
最长赋诗的帝王:魏文帝曹丕
最长绘画的帝王:宋徽宗赵佶
最长作词的帝王:南唐后主李煜
最善于木工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曾制成一座干清宫的模型和蹴圆堂模型五间,都小巧玲珑
最长书法的帝王:宋徽宗赵佶
最懒的帝王:明万历帝朱翊钧(28年不上朝)
最勤的帝王:明崇祯帝朱由检(平均每天只睡两个时辰)
最多子女的帝王:清圣祖玄烨(55个子女)
最荒唐的帝王:南朝梁武帝萧衍(三次舍身,最终饿死)
经历最离奇的帝王:宋恭帝赵显(幼年为帝,青年为臣,中年为僧,老年入狱)
最热衷于科学的皇帝是新朝王莽,他曾命医生进行过最早的人体解剖,也间支持过最早的飞行实验,他还是最早的人工食品的研究者,进行过人造乳酪的实验。
历代帝王中,最无耻的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能当皇帝,竟称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耶律德光为父,并将国家屏障燕云十六州送于契丹。
对文艺最有贡献的是唐明皇(玄宗)李隆基,他对戏剧、歌舞、音乐都深有研究,创建过戏剧活动中心——梨园,被历来的戏曲艺人尊为梨园祖师。
结局最荒唐的是东晋武帝司马曜,因酒后一句戏言,为爱妃命婢女将他闷死。
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帝王平均寿命最短的,是北朝时的北周,平均每帝仅享年22岁。
最爱旅游的是西周穆王,据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他最远西游到大旷原(今中亚细亚的吉尔吉斯草原)。
最荒唐的是西汉昌邑王刘贺,此君在位27天,却干了1127荒唐事,被大臣们所废。
历代王朝中,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均仅一年多。
历代王朝中,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长的是清朝,自公元1644年统治全中国至公元1911年灭亡,历267年,传10帝,平均每帝在位近27年。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短促的是北辽,自公元1122年3月立国至公元1123年灭亡,仅历19个月,传4帝,平均每帝在位不足5个月。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鸡犬相闻,它世代受汉文化的浸润,历史上,曾长期受中国朝廷的辖属或保护。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远在秦汉时代,此人堪称世界范围内最长寿的帝王——他就是赵佗。

赵佗在岭南可是大有名头,他曾是两广及越南一带的“拓荒者”,同时,也是第一代“南越王”。赵佗属于南越堂堂正正的皇帝,尽管出于礼节,不得不对汉朝象征性地隐藏起自己的帝号——“南越武帝”。他在位71年,卒时已是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他的寿命确实超过了一百岁,是名符其实的“长寿翁”。

赵佗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他的老家在恒山真定,也就是现在河北正定。赵氏,原非皇亲贵胄,而是武将出身,凭借赫赫战功,一点一点熬上来的。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又任命任嚣为主将,和赵佗一起征杀了4年。公元前214年,岭南总算顺利地划进了大秦的版图。随即设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三郡。赵佗被委任为南海郡龙川县令,这是个战略位置相当重要的地方。赵佗上任后,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并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居民至南越,一来,促进民族融合;二来,利于休养生息。

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终前,他特意把龙川县令赵佗召到床前,千叮咛万嘱咐,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是块称王称霸的风水宝地。如今,中原战乱四起,怨声载道,倘若有一天,大秦垮台了,南海郡还能拥兵自立。咽气之前,南海郡尉向赵佗颁发委任状,指定他接替南海郡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立刻集合军队,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并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掌控了全局。这时,他手下的地盘已经囊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和越南北部的广大地区。手握重兵,又把持地盘的赵佗,在秦朝刚一完蛋,就自称“南越武王”,把国都定在了番禺。

世人大都知道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出身于帝王之家,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优裕,但是他长大成人之后,为了寻求生老病死的解脱之道,却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当年释迦牟尼佛外出郊游,息歇于大树之下,看到田野里耕种的农人,烈日炙背,挥汗苦作。耕牛力挽重犁,被驱使鞭打着,备受虐待,结果弄到人牛皆因,饥渴交迫。又见犁田翻土,地下虫豸,无法藏身,群蚁纷纷爬起,似已感知大祸将临,寻觅它们生命的安全所在,结果飞鸟翔集,资为口粮,看来无一幸免。这种弱肉强食,众苦熬煎,残酷无情的世间相,使他发生更大的惶惑和更深的痛苦。人生为了什么?为什么有了这个悲惨世间的存在?宇宙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因此,他曾在树下坐定,陷入沉思的禅默中,历时很久。……

这种无可置疑的先例曾经真实的展现在人类的历史之中。

其实在佛教传入东土之后,中国也曾有多位皇帝出家修行,佛性人皆有之,并不是每一个位高权重的人都把物质享受和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看得很重要。

从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天竺迎请梵僧,建立洛阳的白马寺开始,佛家的修炼文化就从印度系统地传到了中国。自此以来,佛法智慧与华夏文明交相辉映,在中华大地上绽放了一朵又一朵的莲花。佛光普照,礼仪圆明。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帝王崇信佛教,有的潜心佛学亲自编书,有的大力崇佛建寺印经,也有一些佛缘深厚的帝王舍弃王位出家为僧,仅在宋朝时代的大理国,就有九位国王曾在崇圣寺出家。他们是大理国第二代国王段思英、第八代段素隆、第九代段素贞、第十一代王思廉、第十三代段寿辉、第十四代王段正明、第十五代王段正淳、第十六代王段和誉(又名段正严)、第十七代王段正兴。其中只有第二代国王段思英即位一年便被迫让位为僧之外,其余八人都是自愿出家。

清朝的首代皇帝顺治说过:“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一个帝王能舍弃世俗的富贵荣华修炼,潜心向佛,对于迷失了人生方向的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在此列举四位与佛门最有渊源的帝王,他们的行为充分说明了人各有志。

崇文重教拓跋弘一心向佛。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公元454年―476年),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长子,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六位皇帝。他曾在公元465年至471年之间在位为皇帝,在位期间他崇文重教,兴学轻赋,诚心敬佛。公元469年,他将尚在襁褓之中的长子立为皇太子。皇兴五年(471年)他主动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出家为僧专心修佛。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拓跋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拓跋宏(471——499年在位)在成年之后对佛教也表示出同样的崇敬。在佛教佛法的影响之下,拓跋宏采用了一部非常合乎人道的法规。他在公元494年把都城从热河的平城迁到洛阳,在这一时期,在他的发起之下洛阳南部著名的龙门佛教石窟开始动工,这处石窟现在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佛化治国梁武帝四次入寺。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现江苏武进县)人。他生于公元464年,是南北朝时代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做皇帝的时间长达四十八年之久,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他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学说,后来皈依了佛门,成为虔诚的佛门弟子。他在位期间曾下诏令全民奉佛,因此在南梁佛教一度成为时尚。全盛时期的佛寺达2846座,僧尼有82万余人。身为天子的梁武帝身体力行,带头礼佛敬佛。梁武帝的晚年,一天只吃一顿餐饮,肉食更是一丝不沾,只吃豆类的汤菜和糙米饭。他50岁时,又自动断绝房事,远离所有的王妃及女人。他不喝酒,不听音乐。除祭祀宗庙之外,不举行任何大会、餐宴。梁武帝的所做所为,完全是一个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梁武帝浏览了两卷经文之后,就声言要皈依佛门。后来,他引导了很多人出家为僧,建佛塔,造佛寺,塑像装金。他自己还多次披上袈裟,手持金钵,上座讲解《放光般若经》。

梁武帝的佛学造诣很深。他广交当时的著名有道高僧,还主持并亲手编辑并注释佛经,多次亲自登堂讲授佛经,举行法会等等。梁武帝还曾四次入寺修行,在寺内只穿法服,除此以外的一切物件,一概摒除。最短的一次是四天,第四次最长,在寺中静修51天。

佛缘深厚隋文帝礼佛敬佛。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从降临人世开始,就与佛家结下了不解之绿。他出生在佛教寺庙之中,自幼父母就把他寄托给僧尼抚养,由一个叫智仙的尼姑抚育他长大,他一直在寺庙中生活了13年之久。做了皇帝之后,他也时常对臣下讲起自己幼年时代的这段佛门生活,毫不避讳。隋文帝还令史官为抚育自己的尼姑作传,对自己生活过的尼寺大加修缮。仁寿元年,文帝令天下各州,凡吉利塔内均作神尼智仙像,就是因为他少时得智仙育养的缘故。隋文帝因为喜好佛法,又好食麻豆,他经常对群臣说:“恍然若觉自己的前身是出家人。”由于北周武帝的禁佛政策,隋朝初期的佛教尤其是在中原地区,已经面临存亡问题。隋文帝对于佛教的恢复,以致佛教在中国的正式化,国家化,制度化出力很大。此外,隋文帝在五台山大建佛寺,使其成为了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著名的少林寺曾经一度毁于北周,经隋文帝重建,得以复兴。

心向空门顺治皇帝执意出家。清世祖(1638—1661年)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他6岁即位,年号顺治。开始由皇叔父多尔衮代为摄政,至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后亲政。顺治十四年(1657年),20岁的顺治召见佛教高僧憨璞聪,从此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南方的高僧玉林琇(玉林通琇)、茆溪森(茆溪行森,一作茚溪森)、木陈忞、玄水杲先后应顺治皇帝之召至京,在宫中论经说法,大谈佛理。

顺治好佛,心向空门。宫中奉有木陈忞、玉琳琇二禅师,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他曾对木陈忞说:“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顺治十六年,顺治帝竟请玉林琇为他起法名,其初不肯,固请之下依之,顺治自择“行痴”,号“痴道人”。后来在他的印玺钤章中竟有“尘隐道人”、“痴道人”等法号。顺治帝虔心佛事,每以讲经释教为常事。在顺治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状》中也说:“后素不信佛,朕时以内典禅宗谕之,且为解《心经》典义,由是崇敬三宝,专心禅学。”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宠爱的皇贵妃董鄂氏去世,他十分悲痛,不仅辍朝五日,而且将她晋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半年之后,顺治皇帝看破红尘,于次年正月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为僧。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