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如果央妈周末降准……

今天早上开盘股指即低开,9点半后继续往下泻,跟朋友调侃:

最近降准的呼声是经常可以听到的,这周二千股跌停,固然一方面有贸易战的原因,但还有的原因应该是降准的落空。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暗示下行压力,市场预期周末会降准,但没有,这打压了市场情绪。

一周盼一周,那这周央妈会降准吗?

央妈周末会不会降准?

实际上,自4月17日,央妈宣布下调部分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来,关于央妈会再次降准的声音就没停过。

这周看上去时间正好。

先是上周我们公布了一连串经济数据:社会融资规模环比砍半,同比掉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创15年新低;固定投资前5个月累计同比6.1%,多年新低。很显然,经济放缓的压力在增加。所以美联储可以加息,但我们跟不起。

再是在这种背景下,端午节特朗普给了中国一份大礼:50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关税。中国还击500亿美元关税清单,美国威胁把筹码加到2000亿美元,并且声称还有2000亿美元在准备中。看下中美来往贸易的数据,这个筹码我们似乎有点要不起。

中美贸易战重燃,原本已经有放缓迹象的经济未来更蒙上了一层阴影。周二A股再现2015年的千股跌停壮观场面,港股一样扑街。

周三央妈进行了2000亿MLF的操作,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央妈这周降准的可能性。不过周二央妈公布的一份工作论文表示应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降低金融机构负担。

但更有意思的是盘后国务院常务会议流出的信息:“定向降准”、“合理充裕”。

根据邓海清的统计,国务院提出“定向降准”过去有三次,分别是2014年4月16日,2014年5月30日,2018年4月12日,国务院定调后,一周之内央妈就执行了。

这点好理解,中国的央行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进行金融货币领域的管理,这与美联储相对白宫的独立性是完全不同的。老板国务院发话了,打工仔央行没有不遵守的道理。

再来讲“合理充裕”这个词,这里就充分体现了咬文嚼字的功底了。在“合理充裕”之前,国务院上次的基调是“合理稳定”,再上一次是“基本稳定”,大背景都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所以,从“合理稳定”到“合理充裕”的转变,其中意味自己细品。

所以结合起来看,央妈一周内降准基本上是板上钉的事情,从今天的股市看(尤其是跌惨了的创业板),资金显然在押注周末会降准。

个人看来,金融市场已经很脆弱了,如果周末风平浪静,那将是周一暴风雨来临的前夕。左右是要降,央妈犯不着推迟几天令市场失望,搞出大动静来。所以就我个人看来,倾向于押央妈这周末就会降准。

降准等不等于宽松?

如果这周末央妈降准,下周一大概率开盘市场会先狂欢。为什么呢?资本市场赚钱,无外乎三个来源:一是企业的钱,企业盈利了;二是博弈对手的钱;三是央妈印钞的钱。

降准,直觉上,是央妈在向市场发钞。因为降准释放出来的资金,通过信贷体系,可以成倍地创造货币。通常这种情况下,央妈的钱还没发下来,市场的情绪就已经上来了。

但降准的实际情况是不是真如此呢?

就像你关注一家企业,不能仅因为它提价就认为利润会增加,你还要关注成本项发生了什么变化。央妈降准会释放资金,但其他方面呢?

这里要提的就是另一个货币工具MLF。MLF是中国的特色工具,14年第一次出现,观察这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这个工具的金额越来越大,并且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存款准备金率威力大,一次释放的资金很大,一般欧美央行不常用。而随着MLF的规模变大,其威力其实等同于降准了,只是有几点不同。

从央妈的角度看,降准一次性释放了一批资金在市场里,而MLF有到期日,到期了要收回,发行新的进行滚动,也就是说央妈要多次敲键盘,消耗资源。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更有意思了。降准是免费的,而MLF是有成本的。成本体现在:一是MLF要支付利息,目前利率是3.3%;二是MLF要抵押物,并且抵押物要是高等级债券和信贷。很显然,MLF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负担。联系这周三央妈公布的一份工作论文,其降准的出发点就是降低金融机构负担。

可以看出,无论是央妈的角度,还是金融机构的角度,当MLF大到一定规模,用降准来置换MLF显然对双方都有利。

因此,降准恐怕远不能与宽松划上等号。

当然,还有国务院定调的“合理充裕”呢,上面提到,上一次基调是合理稳定,再上一次是基本稳定,而还往上看一下,就是合理充裕,那是什么时候呢?

2014年四季度到2016年三季度!

是不是很兴奋,2014年四季度,正是2015年疯牛的前夕。

降准不能与宽松简单划等号,但只要降准的力度足够大就可以了,置换完MLF后仍然释可以放出更多的流动性。那么,国务院定调的“合理充裕”代表着全面的放水?

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外部环境。2014年四季度到2016年三季度,全球经济的前景不明,美国2015年12月加了一次息,第二次加息直到2016年12月。之后2017年3次,2018年已经两次,从美联储的表述来看,18年基本上肯定还有一次,可能有两次。

也就是说,两次“合理充裕”的外部环境是不同的。2014年全球还在宽松中,而现在全球都在转向收紧,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外部的约束限制了中国宽松的空间。

再看国内的经济环境,GDP数据波动不大,看不出什么。看发电量,2015年,2016年上半年,发电量的数据是非常不乐观的,而自2016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发电量数据是可以的。所以,尽管5月份一些数据是放缓的,但目前经济仍然是过得去的。

再看周二千股跌停后央行行长易纲的表态,这也意味着放水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当然,从合理稳定到合理充裕,这也反映了国务院现在对流动性的转变,但这与其理解为放水,不如理解为缓解去杠杆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会盼来星星月亮吗?

现在来讲我们韭菜最关心的:如果央妈周末降准了,股市会如何表现?

这段时间,不管是上证50,还是沪深300,还是创业板、中小板,都跌得一塌糊涂,暗无天日,基本都创了过去近一年的新低,创业板就更不用说,是2015年见顶以来的新低。

这样一波大跌之后,央妈降准,不管到底有没有释放真实的流动性,也不管释放的流动性有多大,至少是可以起到安慰剂的作用。

不过吧,既然是安慰剂,就有有效时间。我们就看最近的降准,4月17日盘后央妈宣布定向降准,4月25日正式执行。从指数表现来看,宣布后小涨了一波,随后就是掉头向下了。

所以,请记住,安慰剂是有时效的。而且,今年的降准从来不是为了放水,所以安慰剂时效的长度会更短。

安慰剂时效过后,尘归尘,土归土,估值来说话。

周二千股跌停后,跳出一堆文章,又是新华社,又是四大证券报,大概的意思都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好,股市运行的有利因素没改变,短期急跌是情绪的宣泄。

应该来说,这些观点都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确实不错。可能很多人会纳闷,这里违约,那里违约的,怎么能说经济基本面好。这是一个感知的问题,我们对负面消息的关注要远高于正面消息。拿上面的发电量来说吧,2015年GDP的增长是6.9%,2017年也是6.9%,从发电量看,你更愿意相信哪个?

所以,经济复苏是真的,中国的经济复苏与全球是一致的,全球经济复苏从2017年的贸易数据也可以看出,经过2014、2015、2016年的下滑之后,2017年全球贸易出现正增长。

也是不错的经济增长给了美联储连续加息以及缩表的底气。在《没有谁能阻挡神的审判:中国为何不跟随美联储加息》里,我提到,美联储加息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引发通胀。

抑制经济过热是个中性的经济术语,它掩盖了背后的潜台词:有些企业的生意不用做了,有些人的消费不用消费了。

这个中性词背后的影响从来不是中性的,被抑制的消费与企业生意从来不会均匀地分布在每个经济参与者身上。央行通过提升利率,收紧流动性,把部分人和部分企业的需求或者投资排挤出去,从而就达到了抑制经济过热的影响。

这样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边是经济复苏,一边却是一堆企业违约。过去是个大放水的阶段,习惯流动性泛滥的企业,现在到了清算阶段。

说起来,这个清算要从2008年的四万亿砸下算起。经济自有它运行的周期,每一轮周期会死掉许多企业,从而完成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我们用4万亿把这个进程打断,现在再通过环保与收流动性的手段让这个进程继续。

但四大证券报只告诉了你一半的真相。

经济基本面好确实是股市运行的有利因素,这点看美国十年长牛就知。但是经济基本面决定股市的前提是估值合理,如果一家企业的估值高到天际,透支了很多年的增长,那么即使后面业绩增长,也只有漫漫跌途。

这正是A股的情况。A股目前至少一半以上的公司的估值仍然高高在上,其基本面根本就支撑不起这样的估值。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相比于2008年到2015年,是一轮全球的大放水,这种环境有利于估值的抬升。然而今天的情形是不同的,全球的流动性在收紧,这本身就存在杀估值。拿历史比较的时候,是需要注意不同的货币环境。

比如创业板,现在不少文章说创业板的估值接近历史低位,问题是,历史低位的估值一定是合理的吗?创业板经历的时间是比较短的,2010年推出,正好处在一轮全球大漫灌的周期中,现在的流动性收紧是对过去估值的大清算。

所以,还是上篇文章的观点,对那些经营承受不起流动性收紧,估值也承受不起流动性收紧的公司,双杀之下,你想象一下画面。

结语

所以,如果央妈周末降准了,高兴之余,不要错解了央妈的意思,这不是央妈要派给市场的大红包。

重复一遍,资本市场无外乎赚三种钱,一是企业的钱,二是博弈对手的钱,三是央妈的钱。

目前的环境下,是不允许赚央妈的钱的,还是老老实实地去赚企业增长的钱,这个环境下估计A股许多神秘的庄家们也不好过。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