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刘鹤的二次访美分析:确定的和不确定的

上海洋山深水港,2018年4月24日(路透社)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贸易战的消息都是一惊一乍的,一会儿风往东边吹,一会儿风往西边吹,大众舆论也在跟着摇摆,给点阳光就灿烂。

其实早在3月底,前沿君的公号发表了一篇文章《中美贸易战是一场迟来的告白》,这里的基本判断就是文章的副标题:这是一场持久战,会给未来数年带来颠簸。

这个基本面至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认为,了解基本面是避免被各类消息带得一惊一乍的最好方法。这些天,我几乎每天都在圈内跟进分析贸易战的最新信息。下面结合这次访问的情况进行分析:

1

从双方的联合公布来看,显得这次双方的沟通取得了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方谈判人员构成,美方只写了三个人,一个是财长努姆钦,一个是商务部长罗斯,一个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这大大改变之前访华人员的结构,强硬派只剩下了莱特希泽,另外一个强硬派写了《中国致死》的纳瓦罗不在这里面。

这说明特朗普对其明显对立倾向的沟通团队进行了调整,由过去的强硬派主导(一度罗斯、努姆钦都被排挤在外)的局面,转变为温和派主导,强硬派占比相对较少。

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沟通环境,应该是中方做工作和美方自身调整的结果。

此前美国媒体报道,努姆钦和纳瓦罗两人在中国期间吵起来了,甚至爆粗口,这应非虚言。后来围绕纳瓦罗到底参与与否,媒体有不同的消息,这个联合声明应该给了最终的结论。

2

但是,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就判定不会打贸易战,我觉得为时尚早。

鹤在19号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此次中美经贸磋商的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

类似的表述,其实在上次鹤访美之后也出现过,当时是在山西团的发言,“双方均表示不打贸易战”。但是贸易战还是打起来了。

我的理解是,双方都有不打贸易战的意愿,都希望协商解决问题,但是有不打的意愿,和承认打不打是两码事。而且,如果不打贸易战是最重要的成果,这个成果应当写到联合声明里,但在声明里看不到这样的表述。

所以对于贸易战到底打不打,我认为目前仍难下结论。USTR即将对听证会发表新的意见,500亿的关税方案会不会进一步推进,这是检验这个成果的风向标。

3

那么这个声明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这是双方临时的需要,不排除未来继续边打边谈。

从美方来说,在朝鲜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帮忙,尤其是会谈在即。而且,美国也面临和其他国家贸易战的威胁,有些顾及不过来了。

从中方来说,压力自然也不小,上次访问特朗普没有会见。这次准备去之前,FT还报出消息,去不去仍存在不确定性,直到特发了twitter就中兴问题说话之后,才确定前去。去了之后首先拜会基辛格,当时的用词也是说,“深入沟通”,没有用磋商或者谈判的字眼。可见当时的形势仍很严峻,并不一定会取得什么成果。

这份声明,大多数内容仍是重复中方的应对方案,也就是增加进口,减少美方的逆差,并且保护知识产权。可以说大多数是中方要承担的责任。

但是有两个重要的细节,与美方要承担的责任有关:一是“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这里面可能包含部分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问题,这是中方呼吁多年的问题,但从来未得到认真对待。二是“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这说明美方很可能会延缓出台将于22号左右要出台的限制中国投资的措施。

4

之前媒体有报道中国同意2000亿美元的逆差减少,这不可能完成。即使要大幅减少美方逆差,也需要一个诸如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计划之类目标。

因为无论中国如何增加农产品或者能源(包括页岩油、天然气),可能都达不到这个目标。彭博的一个分析文章指出,即使美国要将每十亿美元的贸易类别的出口增加到过去十年的最高水平,那仍然只会削减总额超过230亿美元。

可想而知,在传统的框架里,中国单方面的行为,是无法实现大规模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的目标,两边的悬殊依然很大。这里面必须要求美国放开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但这涉及的程序很复杂。

未来还要看进一步磋商的细节,毕竟美国还要派代表团来华。这是列在双方声明第一位的,应当是代表团来华最优先的事项,但如果都达不成双方满意的结果,可能下一步更难。

5

虽然中方采取了一些友善的举措,批准了东芝的交易,停止了对高粱的反倾销,但是目前从美国方面来看,还没有实质性的友好举措出台。

中兴问题是一个焦点,特朗普的twitter发言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因为许多美国人认为制裁是制裁,贸易谈判是贸易谈判,两者不能绑在一起。不过,之后也有消息称,可能在改组董事会等条件下,制裁作出改变。

这个没有写入联合声明,所以也仍存在不确定性。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