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南京蒋王庙是谁的庙?

清代·拜蒋侯

南京地铁四号线,有蒋王庙站。但是,现在这里早已没有庙,往来这里的人们行色匆匆,大概也懒得理会这个蒋王究竟是什么来头了。

蒋王是指蒋子文,生前确实没什么大来头。所以没资格在正史里拥有自己的传记,关于他最详细的记录,小说《搜神记》里找。

蒋子文是东汉末的秣陵尉。传说,秦始皇巡游天下的时候,经过今天的南京地界,嫌弃金陵这个地名的口彩太好,改为秣陵。金子变成草秣,自然大大贬值。东汉秣陵不过是一个县,县尉大概类似于县的公安局长。当时天下总共一千一百八十个县一级的行政单位,蒋子文就是这一千一百八十个县公安局长之一。

他也不是个一心为民克己奉公的好干部。据说“嗜酒好色,挑挞无度”,挑挞就是放纵不羁的意思,公安局长是这种品行,真让人忍不住要心疼下当时的南京人民。

但这个家伙却认为自己骨骼清奇,死后是要当神的。于是有一天,他到钟山脚下追捕强盗,中了埋伏,也就真的死了。

不久之后,南京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孙权挑中了这里做都城,改名建邺。有个当年蒋子文的下属,有一天突然在路上遇见了这位过世的老领导,骑着白马,拿着白羽扇,带着一批随从还跟当初一样。——这匹白马很重要,今天紫金山下的白马公园,就因此得名。

这人吓得想跑,蒋子文追上他,吩咐说:“我要成为这里的土地神了,保佑你们大家。你可以去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这样的话,会有大灾难。”

当然,要不要给蒋子文立祠,还得孙权说了算。而对这种民间的鬼神崇拜,官府照例是很忌讳的。你们一大帮子人聚自一起祭拜,就会形成组织,而不管你本来动机是什么,有了组织,对官府就是潜在的威胁。更不要说,孙权的父亲孙坚、兄长孙策,都是靠镇压妖贼起家的。

所以孙权当然不支持。

于是南京城里就开始闹灾。

第一场灾难,是这年夏天发生了大瘟疫。民间悄悄祭祀蒋子文的人开始多起来,但孙权还是没理会。

于是第二场灾难降临。蒋子文给巫祝下令说:“我放小虫子钻人耳朵!”于是就有很多人飞虫入耳死掉了。当然,小民的命,孙权可以不在乎,继续扛着。

第三场灾难就来了。一天之内,南京城里失火几十起,火势一直蔓延到孙权的宫殿。

自己的家也遭到威胁,这下孙权顶不住了,于是给了蒋子文一个侯爵的封号,为他修了庙宇,还干脆把钟山改名叫蒋山。

《搜神记》虽然是小说,但当时人小说也是当新闻或者历史轶事写的,反对作者胡编故事,所以以上内容,多少有些真确性。但也不能太认真,神明连续降下灾难(往往是三次、七次、十次这样有象征意味的数字),终于逼得一个强势人物屈服,是民间故事的基本套路,比如我们可以拿《圣经》里摩西带犹太人出埃及前和法老较劲的情节比较一下。有人依据小说里的一些细节推断蒋子文的崇拜究竟开始于哪一年,我以为有点过了。

大概真实的情况,就是当时南京城里出了点大事小情,于是有谣言说是蒋子文作祟,愈传愈烈。孙权没有办法,干脆加以利用。对民间信仰,不能消灭,就招安收编,也是官方的常用套路。

说来也巧,蒋子文的庙修好,南京城真就不闹灾了,祭拜蒋子文的风气也就流行开来。就像现在拍电影,本来一部B级片,居然票房火爆,那接下来该干什么?当然是拍续集啊。

于是民间甚至上流人士里,关于蒋子文的段子不断出现。

有个叫吴望子的女人,一次参加祭拜蒋子文的仪式,被蒋子文看上了。从此只要想要啥,天上就会直接掉下来。但后来望子姑娘想找个现实中的男朋友,可是天上并没有吴彦祖掉下来,而是蒋子文也就从此不再来了。

又有个叫刘赤父的男人,梦见蒋子文对自己说,你水平不错,来给我当主簿,也就是机要秘书吧。给神当秘书,当然要先死掉,刘赤父吓坏了,到蒋神庙想辞掉这份工作,他声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还很猥琐的推荐了一个叫魏过的代替自己。结果蒋子文发怒,我就看中了你,魏过算什么东西。于是刘赤父很快就死了。

又有传说,有三个高干子弟,跑到蒋神庙里去玩,看见庙里有几个女人的塑像,于是开玩笑说,这个给你当老婆,那个我娶回家。结果回家后,当晚三个人都梦见蒋子文来找自己:“我女儿长得也不好看,既然被你们看中了,我就招你们做女婿吧。”于是,这三个官二代很快就都死了。

当然,被蒋子文看中而死的官二代,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三位,而是号称“江左管夷吾”,中兴晋朝的大功臣王导的儿子王悦。王导梦见有人拿一百万钱买自己儿子的命,心里很憎恶这件事,结果不久后掘地,真的就挖到了一百万钱。然后王导就看见蒋子文来找自己,但盛情款待和苦苦哀求都无效,王悦到底还是死了。这件事可不单小说里有,还被一本正经写进了《晋书·王导传》里。

以上传说,大体还算符合蒋子文生前“嗜酒好色,挑挞无度”的人设,但另外一些故事,画风就完全不同。

我们就举三个关系到整个南京城生死存亡的例子。

第一次是淝水之战。前秦苻坚挥师百万南征,号称投鞭断流,东晋政权危如累卵。这时发生了一个著名的细节:苻坚登城远眺,观察东晋的军容,结果看见“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是当时苻坚自己心虚看花了眼吗?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看法。当时人的理解是,是大战在即,朝廷派会稽王司马道子以威仪鼓吹,向钟山之神也就是蒋子文求助。苻坚眼中的草木皆兵,就是蒋子文派来助战的阴兵。

第二次是孙恩之乱。这是东晋末的一次大叛乱,最富庶的三吴地区的经济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孙恩大军十万,楼船千艘杀到了京口,逼近了建康。官军屡战屡败,眼看已经无力据守。前面提到的那位司马道子,这时还是朝廷里的当权派,他拿不出别的办法,好在有淝水之战的成功经验,就是天天跑到蒋侯庙去求支援。

结果呢?各路援军就呼呼啦啦纷纷赶到,孙恩只好败走。

第三次是萧梁与北魏的钟离之战。当时南京城里的皇帝是梁武帝,他是虔诚礼佛的,对源自民间崇拜的神道很难有好感,何况当初他的政治对手曾把蒋子文当作自己的保护神。所以梁武帝和蒋子文一度闹过别扭,天监六年(507年)大旱,到蒋神庙祈雨无果,梁武帝就大怒要放火烧庙。结果突然骤雨如泻,台城的宫殿都因此震动。这下梁武帝认怂,换来的承诺,是蒋神一定会在钟离之战中出力。结果大战在即,淮水凭空暴涨七尺,梁朝水军乘机发挥优势进攻,来势汹汹的北魏军因此大败。这一战,后世评价为“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凯旋之后,人们发现蒋神庙中的塑像,不论人马,脚上都沾有湿泥,这自然是赴前线参战的证据。

这样看来,蒋子文对建都南京的政权怎么改朝换代不管,但生死存亡的大关头却会出手,分明已经是南朝的保护神了。所以南方文人吹捧他:“聪明正直,得一居贞。无方无体,不疾不行。化驰九县,位冠百灵!”也就毫不奇怪了。同样顺理成章的,北方政权要想南征,要干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毁蒋子文之庙”。

所以正史里找不到活的蒋子文,但死后的蒋子文却频频出现。但这和那个真实的蒋子文,还有半毛钱关系么?传播这件事,往往重点在怎么传,源头的真实状况,其实没多少人在意。

将来的人,以为蒋王庙供的是民国的那位蒋公,也未可知。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