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美国FDA为什么要一棒子打死所有的婴幼儿咳嗽药

如果你家宝宝感冒了,咳嗽了,很严重,睡着了都能被咳醒过来,你会怎么办?

送医院,儿医听了听胸音,说‌‌“肺没事,咳嗽没办法,可能还得咳一两周,回家等等再说吧。‌‌”估计我们绝大多数的人会大骂庸医,然后换家医院。

换了个医生,他说‌‌“这太严重了,得赶紧治,不然恶化成肺炎(或者其它恐怖的病)就麻烦了。。。‌‌”于是作ABCDE一堆检查,开FGHIJ一堆药。花了一大笔钱,拿了一厚摞报告,吃了一堆药,咳嗽缓解了;再吃几天药,好了。于是,好医生啊,妙手回春。

或者,门口的药店里有琳琅满目的‌‌“宝宝专用‌‌”,天然的,合成的,国产的,进口的,传统的,新出的,乱药渐欲迷人眼,高价方能显爱心,买些回去吃吧。吃几次,宝宝好多了,于是骂骂医院的黑心,自得一下自己的‌‌“明智‌‌”,再把‌‌“经验‌‌”洋洋自得地告诉亲朋好友。

根据人们的经验,感冒咳嗽的宝宝吃了药‌‌“确实好多了‌‌”,而多年的使用也使得人们相信这些药物的安全。即便是学术界质疑不断,还是有许多家长相信自己的‌‌“经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和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等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8%的家长相信这些药物是安全的,而有62%的家长宣称得到了儿医的推荐。

然而,药物研究者们不断对这些婴幼儿感冒咳嗽药物提出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质疑。许多随机双盲或者部分随机双盲的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对于症状的改善并不优于安慰剂甚至不做干预的对照。FDA审查汇总了这类研究,认为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副作用的案例。在2005年,美国疾病中心收到了大约1500个婴幼儿服用感冒咳嗽药之后被送急诊室的病例。更为严重的是,有十几起与这些药物有关的死亡病例,经过严肃调查,确认有三起是服用咳嗽药导致的。

这下事情可就大了。有没有用不好说,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原来人们使用多年,‌‌“经验‌‌”认为有效安全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回事。2007年8月,FDA宣布将组织专家讨论这个问题。公众还没有反应过来,医药公司却已经做出反应。2007年10月,美国几家大医药公司停止销售针对婴幼儿的感冒和咳嗽药。三个月之后,2008年1月,FDA正式发布公告,要求父母不要给2岁以下的婴幼儿服用非处方感冒咳嗽药。所以,当孩子感冒咳嗽去医院,儿医的处理就是就是开头所说的‌‌“庸医的做法‌‌”——凉拌。

按照我们的‌‌“东方科学‌‌”的思维方式,婴幼儿感冒咳嗽药的遭遇实在有点冤。首先,根据人们的‌‌“经验‌‌”,服用了这些药物之后孩子的症状‌‌“确实‌‌”减轻了——至于不吃药或者随便吃点别的什么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减轻是不重要的,只要能减轻症状,管它是心理作用还是自愈机理呢;其次,这么多人用了这么久也没感觉到什么‌‌“毒副作用‌‌”,何况还有医生的支持——全美国总得有几百万婴幼儿吧,一年中感冒咳嗽的人次也是个庞大的数字,‌‌“才‌‌”三起死亡,还没准是不当使用没有‌‌“辩症施治‌‌”的结果,至于送进急诊室的那1500个倒霉孩子,谁认为是吃药引起的呢?‌‌“肯定‌‌”是得了其它的病嘛;第三,就这么‌‌“一棒子打死‌‌”了所有的感冒咳嗽药,孩子们可怎么长大呢?

可惜,‌‌“东方科学‌‌”只是我们的同胞关起门来自己玩的东西,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除了带来一点‌‌“民族自豪感‌‌”,实在不如现代科学靠谱。对于一种药物,我们需要明确地知道它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使用与否其实是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而对于有效性与毒副作用的评估,不能依靠病人,不能依靠‌‌“传统‌‌”,不能依靠权力,也不能依靠‌‌“民意‌‌”。即使是称职的医生,也并不能对所用药物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作出可靠的判断,他们依据的也是药物研究机构的结论。只有专门的药物研究人员,和客观的监测评估机构,才能做出靠谱的判断。

感冒咳嗽药被一棒子打死了,我们的孩子却不可能不得病。但是,在经得住有效性和毒副作用检测的药物出来之前,‌‌“庸医‌‌”的‌‌“凉拌‌‌”或许是最好的方案。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