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昔日国庆大游行

在我的记忆中,儿时最快活的节日是春节和国庆节。春节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国庆可以白天看游行晚上看焰火。在那个文化枯燥的年代,国庆节的确是个可以享受文化盛宴的热闹日子。

儿时,每逢国庆节,我就被爸爸用肩扛着,站在马路边,伸长脖子,看着游行队伍奔涌向前。记得代表工人的彩车展现的都是炼钢炉、大机器模型;代表农民的彩车展现的都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主题;由民兵组成的方阵则高喊“全民皆兵,保卫祖国”的口号,威武雄壮、震耳欲聋。我最喜欢看的是学生和文艺界的游行队伍,一路载歌载舞、兴高采烈、热闹非凡。

为了防止汽车行中突然熄火造成“政治影响”,每辆彩车里都“潜伏”着十几个结实粗壮的男生。他们围拢在黑漆漆的架台下随车而行,一但出了问题,就要一直把彩车推过广场。在那个时代,大家都明白国庆游行的意义,“一切服从党安排”,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那时,学生是国庆游行的主力。彩车、舞蹈、组字、标兵、花边、旗手……都是学生的任务。自从我上了中学,才有机会参加游行、或新华广场由学校组织的团体方阵了。

即便在广场参加团体方阵,也要求穿戴统一齐整。国庆节的前两三天,我们就开始做准备了。首先是衣服,要求都穿蓝裤子、白衬衫;鞋子没有特殊要求,但一定要干净整洁。我提前几天就把白胶鞋洗干净了,然后用破牙刷蘸着白泥在上面轻轻地粉刷,以便看起来更白些。我有白衬衫,但常常没有蓝裤子,母亲就把她的蓝裤子借给我穿。母亲的裤子都是侧开口,我每次都要为此伤心好几天。好在没人取笑,也就释然了。

1963年,呼和浩特的国庆游行分为三面红旗、以粮为纲、学习雷锋、继续革命、革命文艺、保卫祖国六个部分。由两万各界群众代表、四十辆彩车组成的二十五个游行方阵和六节行进式文艺表演依次通过新华广场,与广场上一万青少年呈现的十幅、共二十次变化的背景图案相呼应。

那次,我也被学校挑选出来参加“学习雷锋”团队。因为要经过主席台,接受领导的检阅,我们训练了一个多月。一切从零开始,教练员老师一点一滴地教我们走正步。在个体动作过关后,还要反复进行队列训练。直到横平竖齐、间距一致、动作协调才算合格。国庆节渐行渐近,我们的情绪始终是亢奋饱满的。

那次训练中,有个别学生体力不济,学校决定中途换人。结果有的家长不同意,带着孩子来校长办公室恳求,校长不答应就一坐不起。

塞外的十月已经有寒意了。我们早晨6点集合时天色阴霾,细雨霏霏。因为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面包点饥,这在当时是非常奢侈的。游行的队伍很长,一直从广场的西端排到呼钢。我们预定上午10点通过主席台,期间要在指定的路段耐心等候。大家毫无怨言,都在静候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游行队伍经过的地方,头天夜里就开始戒严。进出的街口巷口都拉上绳,有纠察队把守,不让车辆、行人通过。除了秩序的考虑之外,主要和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有关。有几年国庆前好像还拉警报,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因为“人民大众开心之日,就是反动派难受之时”。老师说,此时阶级敌人最是蠢蠢欲动,美帝苏修蒋帮的特务都会趁国庆游行进行破坏活动。小学甚至幼儿园的老师都一脸严肃地咛嘱,看到什么可疑的迹象要马上报告。所以有几年,我一临近国庆节就有莫名的紧张和兴奋,好像真有什么事要发生。其实也沒啥事,不过是看焰火伤了人了,或看游行时太挤,小孩被踩着了,平淡得让人扫兴。

那次游行,学校别出心裁,要求同学们都戴项链。那时谁家能有项链呢?聪明的班主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不知从那里搞来了许多玉米粒,教给我们用线穿起来作为项链。游行路过主席台时,乌兰夫主席欣喜地向我们挥手致意。我想他一定看不出这些金灿灿的珍珠,竟然是玉米粒呢!

那时,国家很困难,我们置装使用的布料是浅蓝色的豆包布,对着阳光几乎透明。那天游行时,雨水打湿了豆包布做成的表演服,布上的染料都染到了身上,我的肚皮都是蓝的。

那天,我们拼命地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我把嗓门都喊哑了,一个星期都没有恢复。

1964年,呼市五中要参加游泳方阵。游泳方阵的人都要穿泳装,身体如果不行可真够呛。有许多同学冻得瑟瑟发抖,后来都感冒了。记得游行时有一句口号是:“让美帝国主义在我们面前发抖吧!”我不知道那天美帝国主义是否发抖了,反正我一直在发抖。

那年国庆,学校要抽一部分同学参加国庆晚会,老师事先教我们跳民族舞蹈“安代舞”,准备晚上去新华广场联欢。国庆前的彩排,我们都很兴奋。等彩排结束了,爸爸骑车来广场接我。回家的途中,因为路灯昏暗,我和爸爸一头栽进了路边的排水渠中。所幸骑得慢,有惊无险。

即便在最困难的年代,国庆节的口号也是“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库存雄厚!”我的理解是:虽然市面上东西不多,但是国家的库存是雄厚的。为了支援世界革命,我们必须节俭过日子。

还有几句口号历经了许多年:“现在的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而且是越来越好!”“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美帝国主义空前孤立,正在做垂死的挣扎!”“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最后一句我好歹理解不了,问姥姥,姥姥说:过去地主、资本家死了都要雇人打墓,打墓的都是些衣食无着的人,也就是无产阶级!

那个年代最显著的事、最新的成就都会在国庆游行中以队形、标语的形式体现。它展示了时代主题和国家的发展方向,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例如:1954年国庆节,游行队伍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巨大模型通过新华广场主席台,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规定了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宪法。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北戴河召开会议,全国由此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两个月后的国庆游行中,钢铁工人组成的游行队伍抬着“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标语,走过了新华广场主席台。那个年代的人们都以为“钢铁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依据”。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标语越来越多、政治性也越来越强。1963年国庆,“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的标语牌相继出现在游行队伍中;1964年国庆,标语达到19条,有的标语多达80个字。

1968年国庆节游行彩车上还出现过纸做的巨大的芒果模型。

那些年,节后的作文,必是观看国庆游行之类的传统题材。每年写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一般都是颂扬大好形势,表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决心。一篇作文就此交了差。

好像《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国庆游行的报道,每年也都是一种格式,都是套话。只要略加修改,年年都能使用。不信你去图书馆去看看历年来的报道就知道我说的并非妄言。

记得有几个关键词是:“过来了,过来了,……的花车(队伍)过来了,它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充分体现了……”这句话,可以用在任何方面:工业、农业、科技、文教、卫生……,中国的记者可真好当呀!

再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国庆游行也不再好看了。原先那五彩缤纷的队列方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血腥狂热的红海洋。游行的人们抬举着巨幅丑化“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宣传画,还有一百个中央高干的“群丑图”。“打倒”“炮轰”“油炸”口号声嘶力竭,使人感到恐怖。

我那时很不理解,中央咋会隐藏那么多的坏人?刘少奇为什么要贪污“金鞋拔子”?他家是大地主,喜欢钱可以去经商呀,没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干革命。

文革时的游行,样板戏的彩车是少不了的。李玉和、李铁梅、沙奶奶、郭建刚、江水英、阿庆嫂都化妆站在车上,每逢此时,主席台上的广播员总要带头高呼:“向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旗手、敬爱的江青同志学习!向江青同志致敬!”

喊毛主席万岁时,前面要加四五个“最”字:“我们最最最最伟大的领袖、心中的最红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万万岁当然就是亿岁了。

因为林彪事件的发生,1971年国庆游行终止了。也许伟大领袖觉得林彪倒得也太快了,没法向全国人民交代吧。

我常常想,如果伟大领袖活到现在,一定会有20次路线斗争了。一定又出现了“张少奇”“王少奇”“王彪”“马彪”“刘彪”“张德怀”“赵德怀”“马德怀”了吧。

现在的新华广场都被改成花坛和音乐喷泉了,好像政府决计不再进行游行和集会了。其实,适时游行一下,也挺红火的。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维稳”,如果举行游行和集会,万一被下岗职工及欠薪的农民工钻了空子就挺麻烦,不游也罢。

后记: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将国家建立的纪念日称为国庆是后来的事了。

陈丹青演讲非常幽默,经常全场爆笑。他说,新中国成立大典在天安门举行,才有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如果当年庆典在大前门举行,歌曲一定是《我爱北京大前门》了。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