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从裁军案看蒋经国在政坛如履薄冰

蒋经国逝世30周年,许多人以为蒋经国接任总统,在政治上是一步登天,其实未必,外界都忽略了国府退守台湾后,随政府来台的国民党人士,许多党政军人士辈分并不比蒋经国低,能力也未必不如蒋经国,蒋经国一路以来其实是战战兢兢,避免犯错,在美国国务院公开档案当中,可以看到蒋经国在国防部长任内,为了裁军,小心翼翼,就怕一不小心,惹出麻烦,栽了跟头。蒋经国谨慎处理裁军问题,还是因为1959年的参谋总长王叔铭处理外岛裁军问题不当,被蒋中正拔掉职位,随后外放驻外职务,眼不见为净,王叔铭自此无更上一层楼的发展。

从国务院档案可以发现,国府在1949年12月迁台后,国务院派驻台湾的官员所打交道的对象,初期并非以蒋经国为主,蒋经国是在1960年代之后,慢慢成为美方主要接触的官员,即使后来担任行政院副院长,这个职位若按照惯例,并无实权,可是美方却直接接触蒋经国,而不是当时的副总统兼行政院长严家淦。即使严家淦在蒋中正1975年4月死后继任总统,美方交涉对象也仍是以蒋经国为主,蒋中正晚年身体健康情况差,军方高级将领职务的人事异动,几乎由蒋经国主控。

从美方的态度,可以知道,蒋经国才是在国府当中有实力的政治人物,所以成为美国交涉对象。1963年国府为了反攻大陆,与甘乃迪总统意见不合,蒋中正特派蒋经国前往美国,与甘乃迪当面沟通。蒋经国当时只是行政院政务委员,还要一段时间之后,才接任国防部副部长,以蒋经国当时官场地位,如非蒋中正儿子与亲信的身分,美国国务院岂可能安排蒋经国与甘乃迪会面,美方非常现实,清楚了解蒋经国可能是未来接班人,才会与蒋经国接触频繁。

严家淦过世后,后人推崇严家淦无私无我,在行政院长任内,多方栽培蒋经国,其实这都只是想当然耳的说法,严家淦无论对于蒋经国任何的人事安排,都无损于蒋经国的地位,蒋经国的政治实力在1960年代已经开始表现出来,到白宫见甘乃迪,就是个指标,那是远远超过严家淦所能接触的层次,严家淦充其量只能说是客气,识时务,实在谈不上栽培蒋经国。1950年代亲美派的台湾省府主席吴国桢、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在国府内被斗垮,一人流亡美国,一人遭到软禁,这后面都有蒋经国的影子,吴国桢更是在美国公开批评蒋经国。孙立人在军中经常批评政战系统,几乎是公开与蒋经国为敌。蒋经国没有相当的实力,岂敢与亲美派发动斗争。

蒋经国在1970年再次以行政院副院长身分访美,会见尼克森总统,因为这时美国外交路线已经开始转向,要打开与北京中共政权的外交关系,蒋经国再次衔命访美沟通,这时的国府早已无力谈反攻大陆,只能在美国抛弃台湾之前,想方设法加强台湾防卫安全。蒋经国两次赴美拜会美国总统,那是一般国府高层人员,都很少有过的待遇。尽管蒋经国已经慢慢累积雄厚政治实力,能够远赴白宫,代表蒋中正与甘乃迪、尼克森沟通谈判,但是在政府内部,蒋经国仍然如履薄冰,避免犯错。

1969年蒋经国在卸任国防部长前,曾经与美国驻华大使马康卫讨论裁军问题。多年来美国一直希望国府裁减军队,才不会让庞大的军力压垮脆弱的台湾财政,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蒋经国面对这个问题谨慎以对,丝毫不敢冒险。蒋经国甚至毫不给面子的当面拒绝马康卫的裁军建议。

根据国务院公开档案,1969年3月5日马康卫以电报说明3月4日与蒋经国会面,说明美国对国府军队组织再造与裁减的看法,蒋经国由温哈熊担任翻译,这场简报历时25分钟,由于美方主张成立联合谘询小组讨论裁军问题,蒋经国认为裁军是中国国内事务,成立联合谘询小组会有不好的政治效应,这偏离了过去由国防部长征询美军顾问团意见的作法,蒋经国拒绝成立这个小组。希望美国政府不要再提这件事情。蒋经国说,这不只是他个人的看法,相信也是中华民国政府的看法,成立这种小组,对美国也没有利益。

由于当时台湾正与美国谈判协助合作在台生产直升机,蒋经国觉得美国似乎把直升机案与裁军案两案绑再一起,他认为,应该把两件事情分开处理。马康卫见到蒋经国这样激烈反对双方合作讨论裁军,无法说服蒋经国接受美国的意见,也就决定不再提这件事情,但马康卫怀疑蒋经国已经事前知道他的谈话内容。

马康卫认为,蒋经国的反应,显示联合谘询小组触碰到国府自尊的敏感神经。温哈熊后来告诉美方,为何蒋经国会如此强烈反对美国的看法。马康卫的电报转述温哈熊说法,蒋经国在意的是美国背后的动机,美国应该是对裁军有兴趣,更胜于国府军队的军事现代化。温哈熊提出了美国长久以来一直要国府裁军的历史过程,温哈熊回忆,为了美国在1950年代后期要求裁军,当时的参谋总长王叔铭下台,失去重大影响力,蒋经国主张部队组织再造已经让蒋经国的地位脆弱,很容易遭受蒋中正与军方反对派的批评,所以蒋经国用现代化与火力提高平衡,成立小组会让蒋经国更脆弱,蒋经国也不希望其他政府部门参与裁军规画,美方并没有理解蒋经国对于组织再造的努力,蒋经国的反应,不是没有充分考虑美国地位的不成熟看法,这是基于某些事实的意见。

台湾是从1968年开始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这增加了许多教育支出,沉重的国防军事支出,从国府撤退台湾后,就一直是美方希望能够改善的问题,以提高台湾经济发展的效率。裁减军队规模,始终是美方建议选项之一,但是反攻大陆的政策之下,1950年代国府忙着重建陆军部队,根本不可能裁军,但在八二三炮战后,为了降低外岛冲突的潜在危机,外岛撤军又成了美方极力施压的意见,同时国府也与美国开始商讨裁军规模。

当时艾森豪总统派了一个小组到台湾,评估美国军援计划,根据马康卫1959年2月13日电报,蒋中正告诉美方,在美国协助下,已裁撤8万人,国府正准备让2万4000位军官退伍,没有美国协助,这个计划是办不到的,在未来18月内,要裁总兵力的12%,约7万人,但这个裁减还要看是否获得美方资金的支持。马康卫认为,如果有美方援助,蒋中正会将部队裁到60万人,也许稍晚会再裁掉更多部队。

不过,就在处理外岛撤军问题方面,王叔铭出现问题,八二三炮战后不满一年,就被拔掉总长职位,先放冷冻起来,后来才改派驻外,离开台湾政坛。现在许多人认为派驻海外是政治酬庸,以前高级将领派驻海外,那算是某种惩罚。赖名汤日记当中经常可见担心派驻国外大使,失去军旅生涯的发展机会。

王叔铭是蒋中正的宠信,与美国合作外岛裁军,一个不小心照样被扔在一旁。蒋中正对王叔铭有多信任呢?胡宗南日记有许多场景的记述。胡宗南也是蒋中正宠信的国府将领之一,抗战时统领大军围堵中共,鲜少与日军作战。因为重庆方面对中共的围堵策略,这让当时派驻中国的美国使馆人员,经常写电报向国务院告状,指控重庆当局不抗日。胡宗南国共内战时期日记中,1949年8月4日,王叔铭传蒋中正密谕,指示作战机宜,要胡宗南不要向国防部报告行动。12月23日,胡宗南从成都逃到海南岛,蒋中正十分愤怒,27日要王叔铭到三亚见胡宗南,传达蒋中正的不满。

从胡宗南日记可以看到王叔铭受到蒋中正信任,蒋中正有越级指挥部队的老毛病,每每造成国军作战秩序混乱,部队无所适从,蒋中正就是透过类似王叔铭这样的亲信,到前线传话给指挥官,王叔铭身为高级将领,却是担任蒋中正的传令兵。

八二三炮战期间,王叔铭担任参谋总长,当时大二胆岛因为共军火力凶猛,补给困难,一度情况紧急,美方希望国府自大二胆岛撤军。国务院公开档案当中,1958年9月27日,美军台湾协防司令史慕特给太平洋司令菲特的电报,其中引述王叔铭的私下谈话,王叔铭认为,大二胆岛是完全守不住的,如果秘密的说,他很想从大二胆岛撤军,但是他必须服从政府激励士气的命令,维持他们的战斗效能,努力增加运补能量。史幕特说,王叔铭似乎接受他提出的逐渐将大二胆岛守备,转换为能应付各种情况的战斗团,以及发展出以小单位轮调的计划。王叔铭还对美方说,除了史慕特之外,他的工作是自由中国当中最烂的一个职务。

10月27日,美国驻华大使馆给国务院的电报提到,在10月22日的一场会议当中,美军顾问团认为外岛如果可以撤军,美国可以提供其他的合适装备,由中美共同研究这个问题。25日外交部长叶公超询问美国驻华大使庄来德有关外岛撤军的问题,对于美方的意见,叶供超很小心地没有表示意见,但叶公超提醒美方,任何有关外岛撤军的方案,都应该谨慎处理,不能只由美方片面推动。

美国大使馆在11月14日给国务院的电报显示,史慕特与美军顾问团团长杜安拜会蒋中正,蒋中正原则同意外岛裁军,但是不能在遭受攻击下撤出兵力,他也向美方提出外岛增强火力的建议,美方提出增援金门12门240炮,12门155炮。马祖4门240炮,一个营155炮,另外可考虑曲棍球地对地飞弹(后来外岛并无美军飞弹)。蒋中正提出增加外岛战车数量,美方同意研究。

王叔铭与杜安在1958年11月17日签了有关外岛撤军的谅解备忘录,但从11月过后,金门只撤出500人。根据1959年3月19日驻美大使叶公超与国务院官员的谈话纪录,王杜备忘录提到金门只保留最多1万5000人,美方会提供新式重型火炮,这个裁减外岛兵力计划在1959年6月30日完成,但因为金门没有裁减兵力,这些火炮虽然已经运抵台湾,暂时由美方扣留不交给国府。由于时限快到了,国务院非常关切中国方面的进展。艾森豪总统也多次垂询外岛裁军的进度,只能告诉他国府什么也没做。国务院希望叶公超能够打破这个不幸的僵局。

叶公超告诉美方,蒋中正对于外岛撤军,必须透过人员递补的过程掩饰,他六周前收到陆军方面的消息,已经开始进行了。但是对于6月30日完成外岛撤军的事情,叶公超却是很惊讶的表示,他完全不知情,他从来没有听到具体的时间。叶公超说,他会建议政府实施王杜协议,他建议美方不要再与王叔铭讨论外岛撤军的事情,由美国大使与外交部长谈,协防司令与国防部长谈。

叶公超对美方提醒不要再跟王叔铭谈外岛撤军,显示叶公超已经感觉出问题了。1959年3月21日,王叔铭通知杜安,1万6645人在6月30日前撤出外岛,杜安同意扣留的火炮运往金门。就在王杜协议完成外岛撤军的6月30日前一天,蒋中正将副总统陈诚、总统府祕书长张群、国防部长俞大维讨论将领人事,陈诚当天的日记写下,以王叔铭大乱,不宜再任参谋总长,俞大维说王一切很好,但做事太无重点。陈诚认为,蒋中正费九牛二虎之力培植王叔铭,结果如此,实堪注意。

陈诚的王叔铭大乱说法,显示王叔铭真是闯了大祸。7月13日庄来德给国务院的电报,引述他与外交部长黄少谷7月11日的谈话,黄少谷说,王叔铭下台,与中华民国对美国的态度有关,但对于双方关系没有特别的改变。王叔铭因为太傲慢,人际关系很差,行事不够谨慎,才会下台。王叔铭决定很多事情都会跳过俞大维,而俞大维比较喜欢与彭孟缉合作(彭是王的前任,王垮台后,鹏又回任总长)。

从国务院资料看来,国府并不清楚王叔铭与美方共同协议外岛撤军,叶公超才会请美方找部长谈,不要再与总掌谈。黄少谷的行事不谨慎,可能也与此有关。蒋中正是愿意在美国帮助下裁减兵力,但是不能接受双方一起决定外岛撤军,尤其外岛地位特殊,蒋中正更是态度保守,王杜协议后来其实等于是废弃不算数了,因为金门驻防兵力并未减少太多,直到后来因为两岸情势改变,军方精实案等兵力裁减方案,外岛才真正撤军,但那已是几十年后了。

王叔铭与美方共同协议撤军,立刻就被拔掉职务,派到国外去,不让回到台湾,十年后,蒋经国也与美方碰到兵力调整的问题,自然更是小心,温哈熊是蒋经国身边的重要幕僚,他用王叔铭案说明蒋经国对中美共同商讨裁军的顾虑,显示当时蒋经国的谨慎,避免再犯前人的错误,就在蒋经国与美方谈过不久后,改任行政院副院长,仍然拥有对军方掌控的实权,逐步往政坛高峰前进。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