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出现拐点?

今年以来,已有的14个交易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涨幅已达1200点,就由2017年底的6.51上涨到6.39,涨幅达到2%以上了。1月19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4169,比上一交易日的中间价6.4401上调了232点,并升至2015年12月9日以来的最高价格水平上。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升至25个半月的新高,盘中也短暂升破6.39元关口。

有分析认为,去年以来这一波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升幅达8.8%)主要是与中国经济增长平稳、总供需更加平衡、内生增长动力增强等国内经济变化有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一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主要是与美元走弱,非美元货币普遍升值有关。2017年的情况是这样,2018年14个交易人民币对美元上涨达2%以上的升幅也是如此。如果不是美元一年来的持续弱势,作为非美元的人民币,其升值的幅度是不会这样凌厉的。

所以,1月19日中国央行对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机制进行了调整。就如当晚,中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就“逆周期因子”调整回答记者问题表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银行均已对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使其报价模型中“逆周期因子”恢复中性。另外,此次各报价行只是将本行的“逆周期因子”调至中性,“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中间价报价模型并未改变。

同时,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进一步表示,未来若外汇市场情绪再出现明显的顺周期波动,人民币汇率脱离经济基本面,各报价行仍可能会根据形势变化对“逆周期系数”进行动态调整。所以,当外汇市场上存在的顺周期贬值预期已大幅收敛,各报价行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陆续主动对“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使“逆周期因子”回归中性。这样有利于提升各行中间价报价的基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当前市场发生变化时,“逆周期系数”对各行中间报价又会重新起到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对于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的“逆周期因子”参数进行调整,相当于在目前的背景下不再进行逆周期调节,这也表明了中国政府不愿意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态度。因为,人民币的过度升值不仅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也可能让国际市场的热钱再次涌入中国,让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吹得更大。

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好于预期,进出口贸易增长幅度达到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增长10.8%;进口增长18.7%。这成了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向好的主要亮点。比如,11月出口增长速度达12.3%,形势喜人。不过,与其他国家的11月份出口增长数据相比,如日本、韩国、泰国、印度、越南出口分別增长16.19%、9.6%、7.2%、30.55%、21.1%,就会发现中国出口数据并非一枝独秀,而是由于全球经济回暖让世界各国的出口全面增长,以及2016年人民币贬值滞后效应。

但是如果今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2018年的出口增长速度将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如果再加人民币的升值还与上一年那样持续,那么这严重影响今年中国的出口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调整当前汇率形成机制也是自然。

现在的问题是,使人民币汇率报价模型中“逆周期因子”恢复中性,或人民币汇率不再进行逆周期调节,是不是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拐点出现?其实,这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最为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美国经济形势,和美元汇率的变化。如果美元继续贬值,人民币仍然会随之升值。如果美元突然转向强势,人民币贬值的拐点就会出现。现在情况,还是中国政府在试探及观察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

就2017年的情况来说,尽管美国的经济增长好欧洲及日本,尽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常化早于欧盟及日本,但是美元为何会出现弱势及贬值,关键点还在于早几年欧元过度弱势,一旦欧洲也开始好转,欧元汇率回到其合理的水平是自然。但是,2018年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则是相当不确定的。因为,在2017年美元汇率指数向下调整达10%之后,2018年美元汇率指数是不是继续弱势则是相当不确定的。这不仅在于美国经济增长远好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而且美国的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速度会快于这些国家。再加上美国税收改革对经济增长刺激,2018年美元的弱势可能会收敛,甚至于反转。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人民币同样会顺势贬值。如果美元短期内仍然处于弱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让“逆周期因子”回到中性,可能会减弱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

也就是说,如果今年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再加上中国已取消人民币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处于一个贬值的拐点上。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