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文化台独、转型正义条例与“去中国化”

这个星期在台湾访问的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莫健,星期五对他和台湾立法委员在一个闭门会议中关于《促进转型正义条例》的谈话遭到错误解读作出澄清,表示他并未对这个条例表达关切或提出批评。

莫健(James Moriarty)星期一在台湾立法院与院长苏嘉全会面,在场有民进党立委尤美女、罗致政,以及国民党立委许毓仁等人。

《中央社》当天根据与会者的转述报道说,莫健在会中对立法院上星期通过的《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后续执行与“去中国化”(de-sinicization)的问题表示关注,对于其中涉及正名的部分表示担忧,因为美国有相同的例子,“担心造成社会分裂与北京的反应”,希望台湾政府在处理过程中不要“太过激烈”,以免影响社会和谐。

报道也援引立委尤美女的话说,莫健担心《促进转型正义条例》有“去中国化”的问题,她告诉莫健条例是要“去蒋化”、“去威权化”,与“去中国化”没有关系。

星期五,莫健在美国在台协会发给《中央社》的电邮中表示,他在会中的谈话被做了错误解读(mischaracterized),他“没有对这个条例表示关切”,也“没有批评条例的通过或条例的概念”。

莫健说,他对立委说的是,他曾经听到中国学者、官员和其他人提到“去中国化”(something they call ‘de-sinification’)的词,“这个字眼在英文和中文里听起来都很糟糕”,所以他只是问立委,这个问题是否在立法院讨论《促进转型正义条例》时有被考虑进去。

台湾立法院12月5日通过《促进转型正义条例》,明定政府将设立“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规划开放政治档案、清除威权象征、平复威权时期司法不法、处理不当党产等任务,委员会在提出调查报告后解散。

不过台湾在野的国民党对这个条例没有扩及日本治理台湾期间、没有纳入台湾原住民、慰安妇及金马地区表示遗憾,许多人也对所有以蒋介石命名的学校、机构、道路将要改名有所批评,认为这不仅劳民伤财,还将引发社会对立。

中国政府批评台湾民进党政府的一些政策,例如修改高中课纲、降低文言文在教科书中的比例等,是有意去除台湾与中国或中华文化联系的“去中国化”、朝向台湾独立的方向前进的作为,最近台湾立法院通过废止“蒙藏委员会组织法”,也被认为是以此为目的的举措之一。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王宏仁此前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认为,北京当局可能将台湾人民的本土化意识与台独之间做了过度连结。

王宏仁说:“我觉得台独方向和台湾意识还是要分开,台独的人和有台湾意识是两回事,说实在的。的确,到底台湾意识会不会帮助台独政治的活动蹿升,这可能有关系,但可能也没有直接关系。”

至于北京当局认为,中华文化是“两岸民众共同的宝贵财富”,但台湾却有人“拿着家中的宝贝往外扔”,伦敦政治经济大学台湾研究项目共同主任施芳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说,文化“没有去…什么的”,因为文化会不断因新元素的融入而更加丰富饱满。

施芳珑举例说,例如茶是中国的,但茶道是日本的,日本将中国的茶转为一种艺术,“在世界上大家认同的是日本的茶道”。此外,台湾以电音三太子的表演来呈现中国神话故事哪咤,但是哪咤的故事在中国和在台湾各自有不同的文化意象,前者强调不同角色之间的权力关系,但在台湾,民众注意到的却是哪咤与父亲之间的冲突,这是“一种主体性的展现”。

施芳珑说:“文化是没有去…什么的,包括去中国化。文化是越多元素越好,在台湾,你有包括荷兰的文化元素,西班牙、日本、甚至明朝、清朝,然后包括后来的国民党带进来的一些包括中华文化的元素,文化是越多元素越好。文化的问题是你有没有那个能力去吸收多元的文化元素,咀嚼之后再吐出来,成为属于你自己台湾的文化。”

对于台湾立法院通过的《促进转型正义条例》,中国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则是在星期三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提问说,已经注意到此事在台湾社会引起的广泛争议,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包括以各种名义进行的‘去中国化’活动。”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