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别用这5句话安慰人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医者治病,也治心。

普通人同样会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伤心的人。有些人是安慰别人的艺术方面的专家。有些人惶恐不安束手无策,有些人假装看不见对方难过,有些人自己变得伤心,于是伤心的人不得不反过来安慰他们。

这个世界会令人很沮丧,不如意事常有,但你真的会安慰人吗?

错误的安慰方式

1、我理解你

蔡康永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第30篇写:一个人很难理解另一个人所受的苦。

主角古古一直以为自己很会安慰人。每次有朋友来找她哭诉,不管是工作被整,还是失恋被甩,她都会边听边安慰对方:‌‌“我懂……我懂……你真的很倒霉……你好委屈哦……我知道那种感觉……‌‌”

古古是个善良的姑娘,但她的安慰真的有用吗?

调查之后,蔡康永发现,有一半朋友不领情。虽然感激,但毫无用处。因为他们觉得,‌‌“你根本不了解我受的苦。‌‌”

‌‌“我说大海很美,你却说淹死过很多人。‌‌”决定感受的不是这件事的发生,而是对方对此事抱有的态度和看法。

世界上并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人类的悲欢也并不相通,所以别轻易说理解。

2、好为人师

加缪讲:‌‌“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

需要安慰的人此刻最不想见到的,就是老师;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大道理。

有对谈了六年恋爱、结婚没几个月的夫妻吵着要离婚。

有一天女方办事需要输密码却一下忘了,给丈夫打了20多个电话他都没接,回家时还淋了雨,于是进门就有点抱怨,想着他能安慰一下。

结果丈夫说:‌‌“咱们都是成年人了,不能碰到一点点问题立刻就火了。你火了肯定是因为你当时心里想不到什么办法解决这件事情了……‌‌”

絮絮叨叨讲了一堆大道理。

‌‌“道理我都懂,但生活不是谈判,一定要分个你对我错。很多时候我就是希望能哄哄我,多关注我的感受,这样的话我心里还能舒服一点。哪怕你给我倒个热水拿个毛巾也行啊,结果上去就是你得怎么怎么……我得怎么……我嫁了个教导主任啊我。‌‌”

安慰重点是关注情绪,而不是事实本身。

3、自以为善

虽然是一种关心,但其实用处不大。

湖北襄阳一个10岁的男孩,母亲被诊断出白血病,在另一个城市做化疗,爸爸也得了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家里已经负债累累,男孩除了干农活,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每天他都会和奶奶做好饭菜,自己用饭盒装好送去医院。一天三顿,顿顿不落。

他的故事被一个拍客记录下来,拍摄者在镜头中问:‌‌“如果爸爸跟妈妈的病都治不好了,你怎么办?‌‌”

孩子只沉默几秒,满脸无奈地回答,‌‌“留一个行吗?‌‌”

可以理解的是,拍视频的人想给予同情,他担心孩子的未来,所以想看看孩子有没有做好打算。但是这样直白的善意,甚至是有些‌‌“居高临下‌‌”的安慰,未免太过残忍。

自以为是的善良,没准取得反效果。

4、与人比惨

心理专家提醒安慰者一个重要观念:‌‌“安慰并不等同于治疗。治疗是要使人改变,借改变来断绝苦恼;而安慰则是肯定其苦,不试图做出断其苦恼的尝试。‌‌”

当你难过向朋友倾诉,他说出类似的经历安慰你,当下你或许会产生同病相怜的感受,觉得慰藉。但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他并没有读懂你的情绪,而只是看到了这件事。可能在你眼中的大事,在他眼里不值一提。而你也并没有得到缓解。

罗振宇在《你的女神你不懂》中举了这样的例子:

朋友本来和老婆说好回家吃晚饭,临时加班走不了,给老婆打电话说‌‌“今晚加班,回不来了。‌‌”老婆自然很生气,男人回家进门见她拉着脸,也暴怒‌‌“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我加班我容易吗?‌‌”老婆也委屈,‌‌“我做了一桌子菜,你不回来就算了,回来还发火。‌‌”

比惨就是剥夺对方‌‌“宣泄‌‌”的权利和欲望。当你回家很累,最讨厌听到的一句话一定有‌‌“我比你还累……‌‌”

5、重复疼痛

安慰可能是揭人伤疤,如果不能解决问题,请不要随意说话。

维密大秀,奚梦瑶摔倒后微博发文,一圈好友在下面安慰,吉克隽逸这样说:我家宝就是摔了一个世纪时髦摔怎样~~大长腿就是比较不方便了啦~骄傲的继续大步向前,爱!你!!

一句话字字无错,合起来怎么读怎么不舒服。

再次点明‌‌“摔倒‌‌”这一事实;配上‌‌“世纪时髦‌‌”俩形容词。疼痛被放大、加深了印象,起不到安慰作用,被网友反讽一遭。

本是为声援,却伤口上撒把盐。

在某歌唱类节目上,陶晶莹演唱了自己的成名曲《太委屈》。开场前,陶晶莹卖了个关子,说把这首歌送给自己的一个朋友,没提是谁。

气氛很好,唱到一半时她走下台,径直走向李维嘉,喊了声‌‌“维嘉‌‌”,被点到的李维嘉一脸错愕,很明显看出表情不自然,有些尴尬。陶晶莹演唱完毕还和李维嘉拥抱,拍拍对方的肩膀以示安慰。

那时李维嘉身形暴瘦,曾在录制节目时大哭,传言不断,快乐家族也三缄其口,可见他并不想提及此事。

表达安慰,但不要戳人痛处,这是你能做到的慈悲。

开口前你自问过吗?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安慰不是价值交换,也不是正负相抵。它以一方为中心,所求是自我的舒服感。海子这句诗阐释了,虽然天空空无一物,双方对彼此也并无所求,但偏偏得到救赎。

如何恰当安慰,可以用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进入他所希望的‌‌“帮助关系‌‌”中提到的几点自问作解:

1、我能够使对方认为自己在某种深层次上是值得信赖、可依靠、前后一致的吗?我能够完全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真实自我表达出来而使双方毫无误会地进行沟通吗?

你是否能够保守秘密?在倾听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动摇、摇摆不定?是不是个可靠的人?因为有些伤心需要安慰,却不能随便说给人听。

在聆听过程中,你是否以微妙的方式传达出‌‌“自己感到烦扰‌‌”,如果是的话,这跟你说出的话就是相悖的,就会使对方感到困惑,产生怀疑。

2、作为一个人,我能够做到足够坚强而与对方分离开来吗?不被对方的依赖吞没?能够使自己对对方产生积极态度吗?

人对他人情绪有恐惧感,体验对方情绪时,自己也可能深陷其中,情绪一旦传染,自身也可能难过。

如果自己很容易便受到对方情绪影响,就需要让自己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就是罗杰斯提到的‌‌“疏远感‌‌”。

3、我是否能够让自己完全进入他的情感和个人意义的世界而感同身受?不做任何评价?

你是否能够完全进入对方的私人世界,并精准地感受到他的情绪。

罗杰斯的一位当事人说‌‌“每当我发现有人理解了我的一部分时,那么我就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再理解我了……我一直在寻找的就是有人能理解我。‌‌”

理解很难,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找不到一个人。自以为理解的人,他们往往只看到了一个点,并不能读懂完整的你。

4、我能否把另一个个体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来对待,或者我会受他过去所束缚吗?

安慰人之前,你是否一开始就给对方打上了标签:幼稚不成熟、神经质、无知患者。

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曾提出:证实对方。

‌‌“证实意味着……接纳对方的整个可能性……我能从他身上认出、理解他一直在重新成为的那个人……‌‌”

抛开偏见,才能真正认识对方。

正确的安慰姿势

1、倾听转移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

‌‌“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但聆听不等于沉默,当对方不愿说时,可以以话语诱导:‌‌“看你不太开心,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周末特别累,和外婆打电话,瞎说一通就一个小时了。她说很少,基本是我在唠叨,适时地接一句,让话题延续下去。

同时放慢节奏、绕开话题。

‌‌“我真的好累啊。‌‌”

‌‌“我熬了银耳汤,你要不要回来喝。‌‌”

2、解决问题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比起感同身受,对症下药才是良方。

几年前何炅曾说起张杰谢娜的故事。

那时的张杰是自我否定的,他们俩人都跟自己说过想要分手。

‌‌“娜娜打给我说,我真的撑不下去了,她说我现在没有办法,已经半年了,我那么快乐一个人,我暖不了他。‌‌”

‌‌“没隔多久,张杰又打给我说,他撑不下去了,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娜娜,说他总是把握不好时机。说他特别后悔她生日时给她摆那么多玫瑰花,看到她一路在花里翻,其实他知道是在找戒指,之前却没想到要准备。‌‌”

何炅没有任何劝说,只问了谢娜一句,‌‌“那你告诉我你还爱他吗?‌‌”张杰一句,‌‌“那你还爱娜娜吗?‌‌”

一句话,让俩人难过之余明白最重要的是,爱还在。

演员雷佳音的狗有天被撞死了,晚上还要去剧团演出,郭京飞和其他哥们知道了,在雷佳音回家之前就在他家等着。本来雷佳音想着回家谁也别打扰自己,但是一进家门,看见自己的哥们就忍不住哭了,他一哭,郭京飞等人就乐。

听对方说,适时递上纸巾,送上拥抱。最好的安慰便是:当你拥抱一个人,他竟然把你抱得更紧。

5、畅想未来

《琅琊榜》中,景琰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后懊悔不已,觉得自己应该早点发现,早点承担下一切。

他的母亲静妃是这样安慰他的:‌‌“我只有一句话,完成小殊的心愿,那也是你的心愿,我们所有人的心愿。‌‌”

将对方注意力由眼下的痛苦转移到未来,也就有了力气。

‌‌“小殊对你的期许,与他人不同,你明白吗?景琰,现在仍没到你可以伤心难过的时候,前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你和他都不能停下脚步。‌‌”

听到这,景琰的表情重新变得坚毅。

美剧《灵书妙探》里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总有一天,你回过头来看看,就会发现,你的每个经历,每次错误,每次失败,都帮助你走向了你应该成的那个人。

微博上曾几次有人发问‌‌“谁知道手上动脉在哪个地方吗?‌‌”

下面的评论出奇一致:

‌‌“你还好吗?我爱你。‌‌”

‌‌“爱你,你没有动脉。‌‌”

‌‌“在我心里,爱你。‌‌”

……

任何的安慰,如果受伤的人不愿接受,都不能奏效。最终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但我们依然可以尽自己所能,给对方多一丝光亮。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