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冷清的孔庙和送子的孔子

鲁迅先生曾经谈到,中国的孔庙虽然很多,但很冷清,老百姓是不去孔庙的,似乎说明,孔子跟民众离得很远。鲁迅先生是从晚清走到民国的,清朝的孔庙的确很冷清,每个庙门口,没有戏台,倒是有一块刻着“文武百官下马轿”字样的石头,庙的外墙多半高大,上面写着“宫墙万仞”,森严,威武,这样的地方,当年根本就不让平头百姓进来,想来都来不了。能进来的,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或者现任的官员和过去的官员。孔夫子其实未必跟百姓离得有多远,再愚蠢的乡下人,想必也知道孔夫子是干嘛的。只是,当年的体制,根本不让百姓跟孔子亲近。

曾经有一度,孔庙其实很受百姓的青睐,尤其受女人的欢迎。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里提到,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也有孔庙。那时候,经常有妇人去孔庙求子。不知怎么回事,当时的孔庙,居然还设有孔子之榻,前来求子的妇人,还要露形,也就是脱了衣服登榻躺一躺,大概觉得这样才有应验。在孔子的床上裸身睡过,受孕的可能大大增加。后魏孝文帝是个追求汉化的鲜卑皇帝,对孔子很尊敬,感觉这样轻慢了圣人,于是下诏禁止,不许妇人进孔庙。后来,随着孔子地位越来越高,孔庙也就越来越神圣,到了清朝,在特别尊孔的满人皇帝手里,孔庙就变成了鲁迅看到的样子,神圣、肃穆但冷清。明朝的时候,至少书生们还可以聚集到孔庙闹闹事儿,可是自打金圣叹哭庙案之后,书生的这个特权也没了。孔庙成了有专人管理(各地的教官),只准春秋两祭,士人参与的官办仪式场所。平日大门紧闭,连鬼都不见一个。可怜赫赫威名的孔夫子,只有到了祭祀的时候,才能享用一下冷猪头,祭拜过后,就便宜了教官。平时虽说按理士绅们也应该在里面的明伦堂讲讲经,但这么正经的地方,有谁乐意去呢?

我们实在不知,当年北朝的妇人,为何喜欢到孔庙里去求子?过程还多少显得有点色情色彩。类似的情形,后世只有在淫祠,如五通神庙这样的地方才能发生。孔夫子一个大男人,当年活着的时候,虽然并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也见过名声不佳的美妇人南子的,但他怎么就在老百姓眼里变成送子观音或者娘娘了呢?莫非因为他是野合而生,特别具有性方面的暗示?民间的事情,好些没理可讲。我们实在不知道当年百姓的想象力是从哪个方向展开的,但是,既然百姓能把伍子胥庙演绎成五撮须相公庙,把杜拾遗庙(杜甫)演绎成杜十姨庙,并塑了十个美娇娘,大姨、二姨……一直排到十姨。认定孔子可以送子,也不奇怪。

中国老百姓造神拜神,是有强烈功利意义的。他们一方面在不断制造一些无厘头的神怪出来,无端地供奉,一方面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努力将他们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赋予自己需要的功能。观世音菩萨由男变女,然后再变千手千眼,无所不能。关云长一个从自身事迹无论如何都看不出跟钱财有半点瓜葛的家伙,最后居然变成武财神,饱受商家的香火。林夫人,一个官家太太,变成妈祖,海上的第一女神。当年的孔子,自然是不会被轻易放过的,大概也就是按这样的思路被开发出来的——这样一个文人墨客的鼻祖,浑身洋溢着文采的家伙,如果再能有助于女人生子,那么生出来的娃娃,将会多么有出息?要知道,中国一向是个官僚帝国,成为文人,为官为宦,一直都是百姓的梦想。而这种梦想,自打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又跟孔子搭上了不解之缘。有什么理由,什么借口,可以挡住百姓对孔老夫子的这种期待呢?

然而,这样的期待,这样一种基于生活的神灵再造实践,居然活生生被皇帝,也许还有打小报告的士大夫给扼杀了。此后,百姓的这种愿望,就只好寄托给一个不知什么来路的文昌帝君,还有三十六星宿中的魁星。让魁星阁和文昌庙白赚了好些香火,而孔子却被束之高阁,干干地看着眼馋。

当然,把孔夫子高高挂起,是符合统治需要的。孔子在后来,已经变成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标志,必须有一定的神秘性,严肃性。把个孔子跟凡夫俗子,尤其是跟妇人搅合在一起,即使不脱衣服,也就无论如何也正经不起来了。不仅道学家没法装正经,皇帝也不好端着了。不端着,政治的假面就挂不住,好些冠冕堂皇的话都说不了。不用说,儒生要生气,皇帝也好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个样的孔庙,非冷清不可。

2014-1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