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微历史〗根本找不到那位美国飞行员的痕迹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1. @shugeorg:《金石昆虫草木状》由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俶绘制。全书共二十七卷(含卷首),含一千三百多幅图,以工笔描绘,粉彩敷色,描绘了一千多种金石昆虫草木。此为明万历时期彩绘底稿本,现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

2. 李劼:比如同样两个外国人,一个是曾与日本空军殊死搏战的美国空军校官陈纳德,一个是在共产党部队服务过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两者之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的大小可谓一目了然,不言而喻的。但在后来的共产党中国,人们一提起抗日战争中的国际主义战士却只知有个医生,不知有个校官。因为在《毛泽东选集》中,人们只读到《纪念白求恩》那样的文章,根本找不到那位美国飞行员的痕迹。

3. @peichang_yang:水晶之夜打砸犹太人商店,冬日寒夜驱赶低端人口。不同之处:一个是种族清洗,一个是阶层迫害。相同之处:都发生在11月的冬天。

4. @tothelh:在纽约的,最近可以去Guggenheim博物馆,他们正在展出一个叫“art and China after 1989”的展览。看到图一的那幅画,真的很想痛哭,想揪住周围所有人说“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搜了一下原照片,更是心痛如绞。

5. @chapin_jen:我有个同学,对中国特有好感,选了中文课,课上老师讲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绩,然后我童鞋就问老师,您知道毛杀了一亿中国人,他是个赛过希特勒的杀人魔吗?(我扫盲的)老师震惊,说了一句:功大于过。

6. @szxiaojl[转]:【又一位良知学者逃离兲朝了】七月被重庆师大开除的研究土改的62岁的学者谭松,今天已抵西雅图。因研究川东土改,十几年前曾被刑拘。其研究领域覆盖川东地区土改、右派、文革武斗,二十多年来做了大量田野调查,所幸其积累的一手资料都已妥善珍藏。(谭松采访著名地主刘文彩的长工龙万福)

7. @刘耘博士:【往事杂忆】我对自己的幼儿园生活的回忆,是满满的爱,老师对我们的爱,同学之间的爱。每次中午放学后到财政厅食堂吃饭,经过位于大方巷的幼儿园,对那栋两层小楼,还有绿树环抱绿荫匝地的大院子都有着亲切的回忆和深深的怀念。过去,我的概念里,幼儿园和暴力、猥亵是绝对绝缘的。

8. 2003年3月,湖北大学生孙志刚在广州被警察当成“三无人员”,在收容遣送过程中死亡;4月,《南方都市报》发表了《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5月,8名学者先后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就此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6月,国务院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布,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但这样的事情可能再也不会发生了。《南方都市报》早已不是当初的《南方都市报》;当年报道“孙志刚事件”的记者之一陈峰2015年从网易总编位置上辞职后,现在创业在做一款叫盖饭(Getfun)的APP ;上书人大的8位学者俞江、腾彪、许志永、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大多数都成了“臭公知”、“五美分”。

9. “中国1960年代大字报与木刻画特展”现正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举行。此项展览将于本月30日结束。两张12呎的长纸上,写着惊心动魄的“坚决彻底铲除这棵毒草”、“向钻进党内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坐山雕詹××开火”大字。“最高指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字句置顶,加重对立争斗的合法和权威性。画杠、打叉的红墨和批文掺合着黑体字,在白纸张上加重强调尖锐语气。

10. @曹山石:7年前《人民日报》的评论。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