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最富争议的德国育儿话题

任由孩子哭到嘶哑还是一哭就抱?打不打预防针?上什么幼儿园?随时随地喂奶?看看德国父母们都在操心些啥。

起名:传统还是别出心裁

你想给你的孩子起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还是随大流?给孩子选择名字就像做一个纹身的决定。名字本来是父母决定的一种自我身份表达,但孩子要为这个名字起得好坏这个风险买单。在很多时候,去评判别人名字的好坏并不是很好。在德国,本(Ben)和米娅(Mia)这两个名字是家长们比较中规中矩的选择。据调查显示在2016年,德国最流行的女孩和男孩名分别是玛丽(Marie)和埃利亚斯(Elias)。

在公开场合哺乳

在德国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婴儿喂奶是件很普遍的事。而且德国人对裸露身体这件事不太当一回事,所以很多时候在公开场合哺乳对人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然而,德国并没有为当众哺乳妈妈们提供保护的明确法律。一些商铺的店主就表示出他们并不太愿意看到有人在自己的店面里喂奶。也有店主对此明确表示反对。

喂奶喂到几岁?

这是另一个不愿被触碰的话题。你也许会看到有些妈妈给三岁以上的儿童仍然喂母乳,但这与其认为是一种现象不如说是一种特例。德国政府会给新生儿妈妈(或爸爸)支付12到14个月的补助,很多新生儿妈妈会尝试在返回工作岗位前结束母乳喂养,但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

幼儿园

说到母亲们返回工作岗位,安排托幼、照管对于初为家长的父母们来说是另一个让人有些头疼的话题。许多德国家长希望就近入托,另一些则十分慎重地为孩子挑选幼儿园,视之为人生重大选择。例如,如果把孩子送到华尔道夫幼儿园(Waldorfkindergarten),以后就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有着相同教育理念的学校。

打预防针

一些家长公开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在德国并不是强制性的。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在德国的儿童接种率达96%,但另有德国学者认为实际情况要低于这个水平。拒绝接种的家长们抱着侥幸心理,但只有在足够多的人遵循疫苗接种计划进行接种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有效保护。2014 -2015年冬季,柏林曾出现1392例麻疹疫情,在全德国引起警觉。

宝宝不哭

很多婴儿会在晚上频繁醒来哭闹。家长们对此感到精疲力竭。对此美国心理学家法伯提出一个哭声免疫法的理念。他写的‌‌‌‌“每个孩子都能够学会睡眠‌‌‌‌”也是德国育儿方面的热销书之一。书中提及应任由婴儿独自哭闹直至入睡。这个方法对有些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而其他家长则认为这对婴儿纯粹是一种虐待。

亲密育儿法

一些反对诸如哭声免疫法这种理念的家长们更倾向于亲密育儿法。由美国医学博士威廉·希尔斯提出、提倡通过母乳喂养、和宝宝同睡等方式让父母和幼儿及早建立亲密关系。德国曾在2014年在联邦家庭事务部支持下举办首届亲密育儿法论坛。

尿不湿、尿布还是什么也不穿

尿布是另一个普遍关注的育儿话题。尽管市场上有方便实用的各种尿不湿,一些家长却开始尝试使用老式尿布。当然这种额外的工作量也不是每位家长都愿意接受的,一些家长仍然坚持使用一次性纸尿裤,只不过在产品选择上,会倾向选择较为环保的纸尿裤。那些关于‌‌‌‌“Windelfrei‌‌‌‌”(不穿尿布)的付诸实际的例子仍然很少见,这些父母自然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当之无愧赢得‌‌‌‌“最尽职尽责的父母‌‌‌‌”这个称号。

自制婴儿食品还是买现成的

You'll recognize the 也许人们会倾向认为那些爱心满满地为孩子自制婴儿食品的父母更加关爱自己的孩子。当然百分百有机,炊具餐具也来自有公平贸易认证(fair trade)的商家。他们也许会对那些在商店购买现成婴儿食品的父母品头论足,而这些父母也会认为商店现成的婴儿食品在旅行中很实用。

另类教育理念

在六七十年代,德国人有很多关于教育的反思,并提出诸如反权威反主流教育理念以保护孩子自由独立的天性。这个理念在德国社会影响深远,被广泛认同。尽管有不同的最新教育理念,每个德国家长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家长愿意听到别人说这个方式是错的。

电视或者其他电子设备

针对幼儿开发了很多令人惊叹的手机软件以及电视节目。很多1岁左右的幼儿就已经比他们的祖父母能更娴熟的使用智能手机。德国的父母对于小孩子接触数字媒体这方面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意见。但是很多家长会认为对看电视时间加以限制感觉会更好,当然家长会在休息时偷偷享受使用这些数字媒体所带来的片刻休闲。

甜食

另一个德国人衡量如何能堪称合格父母的标准是,孩子从几岁起才开始接触甜食。不过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夏天吃冰激凌可以说是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顺便提一句,家长对第二个孩子可能会更放纵,更容易使孩子过早的陷入糖果陷阱中去。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