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各地高校蜂起成立“习思想”研究所

中共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中国多地高校纷纷开始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习思想”在十九大会议期间被写入中共党章。

10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率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此后,云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至少20所高校纷纷成立类似的研究机构。

上周二(10月24日)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大上,近2300名代表通过了有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方针的决议。习近平也由此成为继“开国主席”毛泽东和经济改革设计师邓小平之后,名字被写入党章的第三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上周末,湖南师范大学宣布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该校党委书记李民、校长蒋洪新担任院长。人民网报道称,蒋洪新在研究院成立当天表示:“我们不能躲在象牙塔里做研究。学校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学校立德树人功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把'立德树人'的理念推向社会,组织大批专家、教授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宣讲,服务基层,服务现实。”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也指出,研究中心在高校中将承担一个特殊的任务--“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去年12月初,中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中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因此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他还明确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当时德国之声所做的一篇相关报道中,政治学者吴强指出,“一方面是希望中国高校能够更加专业化,现在很多大学都拿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作为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希望'又专又红',防范这些高校在追求专业化的同时,变成所谓的自由主义阵地,要加上一个'红'的紧箍咒”,吴强认为,追求世界一流和又红又专根本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无法培养出真正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人才。

吴强说:“在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政治一是公民的常识教育,二是媒体和舆论的公共讨论主题,任何公民群体、种族、宗教都可以在一个多元化的背景下进行理性的交流和辩论。这种讨论是不依赖于意识形态的。而中国则是把高校作为一个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基地,(中共)害怕高校里生产出在官方意识形态之外的自由主义声音,从而威胁到它的政权。”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