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和朱元璋学国学

此前依《论语》原文略谈“求仁得仁”本义,一位年轻朋友抱怨,觉得我写得太深。他这么赏脸,既嫌太深,也硬着头皮看完,我自然也得小心探问,看他究竟认为拙作何处太深。原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文言引述太多”。虽然我摘引的都是《论语》名句,而且也都补上了语译,但对他而言,一见文言,就难免要起障碍。我后来反省,猜疑这恐怕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也许还是今日不少青年的问题,一读到文言文,自动把它归类进了深奥的范畴,双眼当即却步。这叫我想起近日台湾高中课纲草案争议,一大批作家学者为了课文白话与文言的比例闹得不可开交,而且很合“常轨”的,又把它上升到了是不是要“去中国化”,要不要尊重台湾本土的政治层次。

少时在台念书,《四书》曾是当年中学中国文化课程的指定读本,几乎每个受过点教育的同龄人,都会对这四部行家经典有些模糊的认识。后来我在解严前夕返港,才晓得自己可能是最后一代受过这种教育的台湾学生,因为随着解严,学生也从《四书》里头解放出来了。为什么政治上一解严,《四书》也就不必念了呢?那当然是它太有政治意味,变成了国民党蒋家政权爱国教育的一部份。因为这个背景,我年轻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抵触《四书》等儒家传统典籍,到了一看见这些书的名字,心里就自动落闸的地步,以为它们全是教人当皇权顺民的陈腐毒物。所以尽管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被长辈逼着背过《四书》,但后来却能被反叛的我全部忘光,只有在勉强要用的时候才会浮想出合用的句子。

未来香港推行爱国教育之大势难免,在“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的前提下,让学生多读国学国史,会不会是以后过关进好学校的基本要求呢?犹如现在的学生要会钢琴和小提琴一样?那么将来的学生是否也会一看到中国文化教材,一看到文言文,甚至“中国”二字,便和他们现在面对钢琴时的反应似的,不禁一阵恶心?尤其大陆正在流行所谓的“国学教育”,传闻连习近平也很欣赏近年大热的《弟子规》,要孩子们多多诵读这类“经典”,简直就是蒋介石昔年在台湾发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翻版。香港若是也来这套,我们的学生乖乖地跟着学吗?他们多半是要把“国学”等同于洗脑的吧。

如果国学教育教的就是《弟子规》,我会很同情那些受苦的学生的。因为这本清朝一个秀才写给贩夫走卒看的识字读本,不只不能代表国学,甚至连符不符合儒家精神都很难讲。它里面好些内容当然没错,叫人早上洗脸漱口,大小便之后要洗手,谁敢说不对?但另外一些东西,则真如一些论者所言,完全是教人当顺民的“糟粕”。例如什么“不关己,莫闲管”“邪僻事,绝勿问”,基本上就违反了现代公民精神,是让人自私自闭的意思。它谈孝道,更是离谱,“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莫非父母对你再怎么虐待,你也得逆来顺受,这才叫孝顺?要知道在传统秩序的框架底下,忠往往是孝的延展,所以要人无条件地孝,也就相当于要人无条件地忠。如果说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是儒家的真精神,那就真是太过冤枉列代圣贤了。

真正的儒家不接受无条件的忠顺,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国君的要有当国君的样子,做臣子的也才能有做臣子的表现。这一切伦常政治关系皆是相互规约,要求双方各尽本份的。如果当国君的太不象话,做臣子的又会怎样呢?孟子说得好:“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要是国君屡屡犯下大错,那又该怎么办?孟子的回答是:“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又如果一个国君太过残酷,行的是暴政,孟子则干脆表示可以不当他是君了,杀不足惜(“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在传统行家那里,忠和顺是两码子事,绝对不可混为一谈。孟子固然还说过“以顺为正,妾妇之道”,就连被后人当作孟子大论敌的荀子也主张“从道不从君”。儒门弟子真正值得献身景从的对象,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个政权,而是充盈于宇宙之间,万古恒健的天地正道。

不过,要是这么教儒家,这么教国学,学生又会不会变得容易激进,破坏了社会的繁荣安定呢?所以除了鼓励他们好好背完《弟子规》算数,不妨也参考一下明太祖朱元璋的办法。

朱元璋讨厌孟子,是略识国史者都晓得的事。他曾经计划取消孟子配享孔庙的待遇,但是遭到刑部尚书钱唐的反对(钱唐抗疏上谏的时候,连要死的打算都有了,他说:“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非常难得他既不当场廷杖,又不判他弃市,反而听了他的劝告,取消原议。然而,二十多年之后,他到底还是找到了对付孟子的办法。那就是找来佞臣刘三吾删节《孟子》,成书《孟子节文》,去掉原著八十五条,而那八十五条自此不得成为科举命题的材料,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不算指定教材(前引数句,自然都在其中)。朱元璋不喜《孟子》,尤其不喜那八十五句,是因为它们大不敬,不是臣子该说的话。可见在这位以大兴文字狱,动辄杀人的帝王看来,就连早已作古的亚圣孟子,在他面前也只能是个应该好好听话的柔顺臣子。传说他甚至讲过“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和毛泽东谈起鲁迅要是还活着的话会有什么下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