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难堪的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对清朝皇室而言,委实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情。此前,尽管袁世凯麾下两员大将赵秉钧和胡惟德成天进宫督催逼命,但是,作为孤儿寡母的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仪,并没有马上投降。还在召开御前会议,跟满人亲贵们商议,能否做最后的抵抗。

只是,开了一次御前会议,老成的大臣,诸如奕劻、那桐这些人一言不发。而一干儿少年亲贵,根本没人敢上前线。前军谘使(总参谋长)载涛,号称知兵,但被点名之后,却说自己只会练兵,不会带兵打仗。末代恭亲王傅伟倒是想去,但这个纨绔子,从来没有沾过兵事,谁也不敢相信他。说来说去,主意只有一个,就是指望汉人冯国璋。此人刚刚在武汉打了胜仗,对满人王朝还挺有感情。但是,此时已经被袁世凯换掉,赋闲在家。就算没有赋闲,指使人家也得花钱呀,隆裕太后想了想,宫里也没有钱了,原来那点积蓄,都被袁世凯要走了。

第二次再开御前会议。由于此前革命党人彭家珍扔炸弹炸死了前御林军的协统良弼,此人是满人中少见的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将才,他一死,把此前唱高调的满人亲贵都吓走了,全都去了天津租界躲起来了。所以,御前会议,竟然流产,满朝文武都不见了。隆裕和小皇帝,枯坐朝上,半筹莫展。

这种时候,山穷水尽了,隆裕只好答应退位。哭求赵秉钧和胡惟德,能保住袁世凯许诺的优待条件,就阿弥陀佛了。

退位,要草拟退位诏书。按说,此时的满人朝廷,应该还是能找出几个能写文章的人的。即便是退位,最后的脸面还是得要。可是,人都跑光了,想找也没地方找去。几乎不识字的隆裕当然自己办不了这事,而小皇帝才六岁,当然也办不了。没办法,退位诏书,只好交给袁世凯去办。袁世凯呢,则把这事儿交给了老朋友,此时已经进入南方临时政府的张謇(以清朝的立场,应该是叛党)。当然,此时的张謇,虽说是当年的状元,但不亲操翰墨多年,最后,草拟者落在了他的幕僚身上,张謇只是修改了一下。

清帝退位诏书,是以小皇帝的口吻写的,不过几百字。但的确文采飞扬,写的好。公布之后,其中“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脍炙人口,朗朗上口。退位多年之后,江南的学子,还可以诵读。

但是,文字再好,也是汉人的手笔,作为当事者的满人,在这个转折的时刻,虽说没有逆时局而动,拼死抵抗,但让位让得也不光彩。这个出过纳兰性德,出过曹雪芹的旗人族群,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居然连个起草悼词的人都没有,真是莫大的悲哀。曾经权倾朝野的庆亲王奕劻,号称晚清满人中最聪明的那桐,在这个时刻,居然连影子都找不见了。

曾经显赫一时的满人,在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居然是这样的尴尬。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