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班农出局,对美中关系是祸还是福?

8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首席战略顾问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在白宫度过最后一天。有网站说,班农出局,“中南海长舒一口气”。

如果中南海真的长舒一口气,那肯定是高兴的太早了。就在班农下台的同一天,美国正式对中国发起单边贸易保护“301调查”。这是没有班农的班农路线,也是班农下台前提的建议之一。这表明,班农的离去并没有改变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贸易强硬路线。

班农是特朗普团队中非同小可的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伟大的操控手”,为特朗普入主白宫,立下汗马功劳。《金融时报》称班农“是特朗普政府唯一接近于拥有战略头脑的人”。事实上,在美中关系问题上,班农可能也是一个“伟大的操控手”,并且是个“拥有战略头脑的人”。

笔者对班农的民粹主义主张和白人至上主义倾向非常不赞同,但认为他的美中关系的一些看法及其社会反响,值得关注。

首先,班农认为,中国和伊斯兰一样,是美国的“最大威胁”。他主张在经济上全方位对抗中国,亦主张美国重新在亚洲扮演要角。他认为美国必须组织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在各个领域对抗中国,称这是一场文明的挑战。他警告说,如果中国超越美国,“他们将获得重新设计世界秩序的特权。”班农还认为,美国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来维持对中国的优势,就像马歇尔帮助苏联制定的一样,但他同时也承认,面对中国的挑战要困难得多。

其次,特朗普政府内的对华鹰派和鸽派,其实胜负未定。班农出局,鹰派暂失一局,但特朗普政府中的对华强硬派依然大有人在,如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全国贸易委员会主席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和刚被提名出任副贸易代表的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副主席丹尼斯•谢伊(Dennis Shea)等,他们仍在推动激进举措,以缩小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不过,鸽派肯定是赢了一局,但能否最终占上风,还需观察。

根据《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金(Josh Rogin)文章,在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帮助下,中国政府与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和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建立了密切联系。库什纳和基辛格认为,美中关系实在太复杂太重要,因而不能冒风险使其陷于混乱。他们主张合作而不是对抗,主张整合而不是孤立;中国同意这一观点,希望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大国关系模式。

第三,班农的对华主张正引起美国自由派媒体的重视。就在班农出局的同一天,《华盛顿邮报》的罗金撰文“班农出局对美中关系有很大影响”(Bannon's departure has huge implications for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他认为,在班农出局的时候,那些反对他的中国政策的人“有能力重新控制这种关系,扼杀了许多班农的关键举措,”这可能对中国政府有利。罗金认为,班农对中国的诊断是正确的。《彭博社》也认为,班农主张对中国经贸行为采取更为强硬的举措,是正确的。

第四,中国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正成为一种共识。班农说,他可以激发越来越多的共识,即中国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美国对华战略飘移不定。他还说,如果“全球主义者”没有看到他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和提供的替代解决方案,那么最终不得不与中国对抗时,他们肯定会采取对北京有利的方式。班农认为,自二战以来美国领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已不再符合美国的利益;把中国纳入这一架构并促使中国转型的理论已经失败,现在中国政府滥用这些制度,从美国及其合作伙伴那里吸取大量财富、技术和专门知识等。这些看法并非班农专属。美国学界、政界和外交界不少专家都持这种看法。

班农的对华诊断正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赞同。有意思的是,《华盛顿邮报》是特朗普眼中集“假新闻”之大成的自由派报纸,它的网友们大多数不赞同班农的极端想法,不喜欢特朗普部门所做的一切,但他们认为班农对中国的看法是正确的。

总之,班农出局,对中国而言,充其量是暂时的“福”;对美国而言,可能也是暂时的“祸”。白宫内部对华鹰派和鸽派的较量,对中国问题的美国共识,可能才是决定美中关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